APP下载

金蝶的企业管理专家之道

2010-09-23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12期
关键词:金蝶建筑施工客户

◎ 本刊记者 张 莹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软件厂商共同为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实施现状如何,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面临怎样的挑战,信息化又如何助力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称金蝶)大企业和行业事业总部副总经理兼建筑与房地产行业事业部总经理周华锋和金蝶北方区建筑与房地产部总监耿德玺。

精细化管理

走进金蝶(Kingdee)的办公楼,记者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刚刚从深圳飞到北京的周华锋顾不得歇息片刻,便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很忙”,联想到金蝶建筑和房地产行业事业部的高速拓展和一系列战略合作的洽谈,这两个字不难理解。跨进新世纪第十个年头,金蝶,这一致力于打造业内管理专家品牌的信息化软件企业步伐迅猛如风。今年上半年,金蝶成功并购案例数量已达到两位数,携手融创控股等知名企业打造精细化经营样板。6月5日,以“无远弗届,宁静致远”为理念的金蝶明珠会宣布成立,旨在探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之道。

针对记者的提问,周华锋介绍,日益压缩的利润空间,使得建筑行业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从行业总体环境来看,建筑行业管理模式相对粗放,建筑从业人员多与钢筋水泥打交道,工作条件比较恶劣。从盈利水平来看,建筑施工行业的利润率很低,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若干年以后,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会急剧减少,特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肯定没有200多家,而是集中于少量实力雄厚的企业,形成类似于托拉斯的企业联合体的鼎立格局。”周华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谈起信息化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他用了这样的对比1979年,我国首项信息化实施案例在长春一汽诞生,现在制造业信息化已变得耳熟能详;30年以前,财务人员拨打着算盘记账;30年之后,会计电算化已发展为一门高校开设的课程。届时,集团化管控、跨区域协同、人员协同、供应商协同、客户协同等必将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信息化也会成为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周华锋介绍说,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制造业相比差距很大,而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房地产行业还要晚几年。2009年,国家投入4万亿加大基础设施包括建筑行业的建设;从今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将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考评纳入特级资质的评审标准中,也显示了国家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的决心。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总是以适者生存的面貌呈现。信息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潮流所向。耿德玺说,“企业信息化是很痛苦的过程,但如果不经历这个阶段,就会一直痛苦下去。没有一套成形的系统去支撑管理体系,企业很难获得长足的发展。标准、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成功管理模式与经验的积累和复制,随需应变的技术平台,这都是信息化的主流趋势。”周华锋认为,未来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一定会从特级资质标准普及到一级资质标准,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今年,金蝶连同一些高校和企业共同成为了施工企业信息化资质评审的参评单位。周华锋说:“我们公司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这更容易让企业的信息化落地。施工企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会在这方面投入很大的力量,以期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

信息化助力管理提升

周华锋所说的“建树”,很大程度上指的是通过信息化帮助企业提升管理价值和管理效益。走企业管理专家之路,是金蝶不变的追求。向管理要价值,向管理要效益,这是新形势下身处激烈竞争中的施工企业发出的呼声。信息化则构筑起通往这一目标的桥梁。

周华锋与建筑、房地产行业的数千家企业有过接触,对于特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坦率地说道:“很多特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最初是怀着一个很朴素的诉求,那就是能通过特级资质的考评。”根据住建部政策的导向,全国200多家特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要缩减为不到80家,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资质决定了标准,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承接大型的项目。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应用,企业发现信息化系统确实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实惠。“企业由被迫的应付式地开展信息化,转变成为发自内心的、自发地重新规划信息化流程。”

也许有人不禁会问,对企业管理而言,信息化能做的工作都有哪些?以建筑行业为例,它涵盖了招投标、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内容。原来监控基本靠手工操作,这尤其给跨地区、集团化的大型企业带来了管理上的困境。周华锋例举了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称“广东长大”),其总部设在广州,而有的工程如杭州湾大桥、琼州海峡大桥等都没有在广州市。在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之前,若要监控项目进度和施工情况,需要负责人乘坐飞机前往施工现场视察,这无论从时间上还是资金上来说,成本都非常高。不仅造成了管理上的低效,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只能采取事后补救的措施。如今,借助远程视频等工具,每一天的每一刻,项目负责人都可以在广州实时看到异地项目的进展情况。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强劲的助力。

企业管理专家

金蝶北方区建筑与房地产部总监耿德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基本为部门级的应用,很多企业的信息化还达不到跨区域、多项目的集团管控的应用。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逐步做到了集团管控的层面应用,施工企业则“刚刚开始”。财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得到了应用,却没有集成到一起,形成了信息孤岛。耿德玺说:“企业只有突破部门的局限,把整个行业看清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有机会把信息化定位成为公司层级的战略,才会引起公司的足够重视,也才有可能做好项目。”

我国的施工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组织变化比较频繁,发展也比较快。因而企业往往看重进度与合同管理。耿德玺分析到,施工的进度会涉及到时间的控制、成本控制、资金支付、安全质量、法律法规、协同、以及供应商管理等。要统筹安排这些管理事项,往往需要在整个集团层面进行组织和协调,信息化建设要能依据管理上的需求满足随需应变的应用要求。耿德玺说,在企业内部实现无边界信息流,以满足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是金蝶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耿德玺在谈话中指出,金蝶会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与企业一道帮助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专家”是不得不提的另一个词汇。他说:“我们力争树立专家的形象,在把握施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从专业视角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构建整体信息化规划。”专家的优势即是,把脉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运用信息化手段,把先进管理理念和最佳实践,把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传递给企业。金蝶组建了自己的研究院,通过把不同类型的施工企业进行对标,对管理最佳管理模式进行遴选,建立起适合不同类型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型。金蝶为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按照管理领域可以分为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按照规模可以分为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等。

面对全国林林总总数万家施工企业,金蝶管理模式如何进行推广呢?提到这里,耿德玺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金蝶的“样板客户”,以及多米诺骨牌效应。他说:“金蝶在房地产行业树立了许多样板客户,推行集团化管控信息系统的应用,在整个行业里出现了‘多米诺骨牌’一边倒的现象,这很明显。”金蝶瞄准的样板客户,是诸如广东长大、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以下称“广西路桥”)等在行业里有着深远影响的企业。耿德玺强调了是“树立”样板客户,而不是“包装”样板客户。它们的区别在于,“包装”客户做的是宣传工作,“树立”样板客户客观上要求双方实实在在地做好应用和服务,让信息化项目踏踏实实地用起来,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信息化系统经过实践的检验后,其中所蕴含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才得以在整个行业中推广。金蝶有志成为中国管理模式的缔造者,也邀请客户一同参与这一进程。

向行业进军

周华锋说,金蝶曾经以卖软件为市场目标,期望管理软件产品能给得到快速复制和应用。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和企业的成长,金蝶发现,要真正做好服务,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对品牌的忠诚度,则必须做到“全力以赴”。正是清楚地认识到了“提供行业化的服务,纵深挖掘市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2007年,金蝶形成了“向行业进军”的发展战略。“我们在做一些项目的时候,信息化实施人员跟客户一起,吃住都在现场。”谈到信息化工作同仁的艰辛,周华锋有些动容。他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年轻的母亲,因为工作原因要留驻在施工现场,不能照料襁褓中的婴儿,她在夜深人静的时分写下日记,倾诉了对家的思念,对孩子的关切,以及对工作的热忱与责任,读罢令很多同事为之感动。

与客户并肩战斗,不只体现在与客户零距离接触,还表现在为客户提供研发席位上。金蝶邀请客户进入研发过程中,与研发人员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广西路桥长期从事信息化工作的负责人与金蝶一起讨论企业需求,参加系统测试。攻关一个项目,甲方和乙方是不分家的,大家共同解决问题。“这是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这样的推诿不会出现,而是尽量做到经验的互相借鉴和共享。

许多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产生需要依托一个比较成熟的平台。就共性而言,把行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进行高度概括,不外乎以下关键点:输入、输出、表单、工作流和权限管理。金蝶花费四五年的时间对信息化应用平台进行了研究,在平台搭建过程中逐步把财务系统、建筑行业系统和房地产系统等纳入进来。平台搭建好之后,需要做的就是组合应用模块,与客户携手攻破难关。某广东年产值300多亿元的家禽养殖企业,提出了信息化的需求,希望上线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实我们也不懂怎么养殖家禽,但是客户非常熟悉自身的业务流程。我们就给他提供系统研发席位,双方密切合作,把家禽养护系统做了出来,前后总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实施效果非常好。”周华锋说,“建筑施工行业也是如此,客户是非常了解自己的业务需求的。”

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投资,而是一个不断优化的漫长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共同开发、实施的过程中,金蝶把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客户,帮助他们培养能够熟悉产品、掌握技术的人才,使得企业能够通过自我复制和自我管理,达到比较好的应用效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金蝶在建筑与房地产行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数据分析表明,2010年1~5月,金蝶新签客户的合同金额、合同数量和合同单价,较去年均有百分之几百的增长。金蝶的专业能力、美誉度和品牌逐步得到了客户的认同。周华锋这样总结,金蝶初创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深圳,企业的血液里流淌着以创新、服务和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合作、共享的理念如同双翅,助力了金蝶的腾飞。

猜你喜欢

金蝶建筑施工客户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金蝶发布企业智慧成长计划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23
金蝶北上 北京金蝶软件园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