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鲁女孩》的“叙事学”解读*

2010-09-23张彦杰

关键词:诗节叙事诗叙事学

张彦杰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东广州 510080)

《祖鲁女孩》的“叙事学”解读*

张彦杰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东广州 510080)

诗(poetry)常被看作是用“节奏创作的美”。但是,诗歌除了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外,还是一段抒写记叙情感的艺术文字。写景抒情,记人论事是诗歌的另一特征。这一特征尤其体现在现代叙事诗当中。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素材选取”、“聚焦过程”及“叙事语言”三方面分析罗伊·坎贝尔的著名诗篇《祖鲁女孩》,理解作者的创作源泉,赏析其文学价值,并由此对欣赏叙事诗歌的一些方法进行归纳。

《祖鲁女孩》;叙事诗;叙事理论;文学价值

诗(poetry)常被看作是用“节奏创作的美”(the rhythmic creation of beauty Edgar Allen Poe),节奏感和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在英文诗歌欣赏时,分析它的体裁、语音特点和诗的格律,考虑音位、格律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与诗歌思想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读者不仅能融入诗歌优美的意境和强烈的感情当中,更能从一定程度上发掘诗歌的艺术价值。但是,诗歌除了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外,还是一幅由不同意象构成的画面,一段抒写记叙情感的艺术文字。写景抒情,记人论事是诗歌的另一特征。传统的文体学分析诗歌的方法主要从诗歌的体裁、韵律、节奏、音步和意象等方面入手进行赏析,很少把诗作为一段记叙的文字加以分析,这往往忽略了诗歌的“叙事性”这一重要特征。诗歌的“叙事性”集中体现于“叙事诗”这一形式当中。“叙事诗”不仅拥有诗歌节奏、韵律的特征,而且具有故事、人物、背景等小说叙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运用叙事学的理论研究叙事诗歌的特征,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诗歌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考究其文学价值。

1 理论基础

自18世纪小说正式登入文学殿堂后,小说作为现实生活的艺术重塑一直受到叙事学研究者的青睐。对其讨论更是充分全面:从小说的内容到小说的形式,再到小说的功能和读者的地位,等等。今天,人们热衷讨论的一些叙事学范畴,如叙述视点、声音、距离等,也早有人讨论过。如李斯特(Thomas Lister)于1832年就利用“叙述视点”来分析小说作品,同时期的另一位学者洛克哈特(John Gibson Lockhart)更是使用这一术语来探讨如何使作者与自己的作品保持恰当的“距离”。后来经过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全面讨论,福斯特(E.M.Forster)和马克·肖尔(M.Schorer)等的深入发掘,叙述视点成为小说批评(自然也包括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术语之一。

叙事学研究者们对叙述视点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中成果比较突出的有荷兰女学者米克·巴尔(Mieke Bal)。巴尔认为叙述本文(narrative text)是叙述代言人用一种特定的媒介,诸如语言、形象、声音、建筑艺术,或其混合的媒介叙述(“讲”)故事的本文。故事(story)是以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素材。素材(fabula)是按逻辑和时间先后顺序串联起来的一系列由行为者所引起或经历的事件。事件(event)是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的转变。她把叙事归纳为如下过程[1]:

图1 叙述及聚焦过程模型

由巴尔的模型可知,从作者到读者这个叙事过程包含了三个层次,即叙述文本、故事和素材。这三个层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聚焦”(focalization)是指用特定的叙事视点去选取素材并组织故事,是整个叙事过程的关键,是联系“叙事者”(事件的讲述者)及“行为者”(事件的角色)的桥梁,更是叙事者对故事的设计思路。因此,分析叙事诗的聚焦过程能帮助我们赏析诗歌的艺术组织形式。当然,好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良好的选材和优秀的语言表达上的。故事少不了角色,而诗歌鲜有角色间的“直接对话”,所以对行为者“行为”的分析尤为重要。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而且表现这些角色,把故事展现于读者面前需要有卓越的语言组织能力。缺乏精炼的语言,好的素材将难得以表现,艺术效果将大大地被削弱。综上所述,根据巴尔的理论,从素材选取,“聚焦”过程和叙事者语言三个方面对叙事诗进行分析能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它的艺术形式,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下文将从这上述三个角度对罗伊·坎贝尔的著名诗篇《祖鲁女孩》进行赏析。

2 作品赏析

2.1 《祖鲁女孩》及其作者简介

《祖鲁女孩》是南非诗人、讽刺作家罗伊·坎贝尔的著名诗篇。坎贝尔的诗歌文字浅显,寓意却深刻。《祖鲁女孩》便是诗人风格的体现。该诗聊聊数笔便勾勒出烈日下耕作的祖鲁族女孩为其初生婴儿哺乳的动人情景,反映出祖鲁族对外来侵略者的无限仇恨之情,歌颂了祖鲁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反抗精神。下面为该诗的原文:

ZULU GIRL

When in the sun the hot red acres smoulder,

Down where the sweating gang its labour plies,

A girl flings down her hoe,and from her shoulder

Unslings her child tormented by the flies.

She takes him to a ring of shadows pooled

By thorn trees:purpled with the blood of ticks.

While her sharp nails,in slow caresses ruled,

Prowl through his hair with sharp electric clicks.

His sleepy mouth,plugged by the heavy nipple,

Tugs like a puppy,grunting as she feeds:

Through his frail nerves her own deep languors ripple

Like a broad river sighing through its reeds.

Yet in that drowsy stream her flesh imbibes

An old unquenched unsmotherable heat——

The curbed ferocity of beaten tribes,

The sullen dignity of their defeat.

Her body looms above him like a hill

Within whose shade a village lies at rest,

Or the first cloud so terrible and still

That bears the coming harvest in its breast.

全诗共由五小节(stanza)组成,每小节四行诗句。五小节分别构建了五幅不同的画面。第一小节描写的是祖鲁人民烈日下辛勤工作的场景,并介绍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母亲和小孩。第二小节记录了母亲把小孩转移至阴凉处准备喂乳的情景。第三小节刻画出婴儿吸取乳汁的画面。第四小节抒写母亲的内心感受。最后一节展现了孩子眼中的母亲形象。五幅画面一气呵成,讲述了祖鲁母亲为孩子喂乳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情景交融,寓意深刻。

2.2 素材选取

角色和动作正如前面所说是整个“叙事”的中心环节,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载体。对角色和动作描写的分析能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表达思想。

本诗五个诗节当中出现了两个主要角色,祖鲁女孩和她背上饥饿的婴儿。除此以外还有一次要角色,即第一诗节第二行的“gang”——在烈日下耕作的祖鲁人民。作者在诗中的角色选取虽然不多,却意义深刻。“gang”这个词只出现了一次,却衬托出祖鲁女孩和她孩子所处的实际环境。在这一环境当中,每个人都必须付出汗水和辛劳,即使是驮着初生婴儿的妇女也不例外。母亲和孩子这一对角色的选取寓意则更深。母亲可以是整个国家民族的象征,而婴儿则是未来的象征。劳动虽艰辛,但母亲用那仅存的乳汁喂养婴儿,这一画面很容易便激起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者除了巧妙地选取角色外,对角色的行为描写也是别出心裁。对“gang”这一角色的动作描述为动词“pile”(积累),说明劳动的过程是这一群人共同积累的结果。另外,这个动作的实施时间是“When in the sun”(烈日当空时),环境是“down where”(在太阳底下)。“pile”这个词的运用就更能体现他们生活的艰辛和整个民族凝聚力的强大。

母亲喂乳的过程,作者是通过两个主要角色的相互动作来完成描述的。母亲的动作主要出现在第一诗节第三和第四诗行的“flings”(投掷)和“unsling”(解开),第二小节第一行的“take”和第四行的“prowl”,还有第五节第一行的“loom”(隐现)。“flings”和“unsling”这两个动词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切之情。她匆匆地把锄头一扔便解下背上的婴儿,带到树荫下梳理着他蓬松的头发。对“梳理”这个动作的表达作者并没有用“comb”而是用了动词“prowl”(徘徊)。母亲是手指在孩子的发间徘徊,还不时产生出静电(“sharp electric clicks”),这一情景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孩子生存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则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爱的伟大。母爱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更体现在为孩子遮挡炙热的阳光,第五行当中动词“loom”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描写母亲行为的动词当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到“喂”乳这一核心的动作。母亲对婴儿爱的体现于准备喂乳、爱抚及遮挡阳光这一系列无微不至的动作当中,而“喂”这个动作的实现是通过孩子的“索取”来表现的。为表现这一个过程,作者用了两个动词,分别是第三节第一行的“plugged”(塞住)和第二行的“Tugs”(吃力地拖)。这两个动词体现了婴儿吮吸乳汁时很强的力量感,把它的饥与渴表现得淋漓尽致。

2.3 “聚焦”过程分析

角色及角色相互之间动作的选取仅仅为作家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但要很好地表现它们就必须选择一个很好的视角及观察点。本诗是透过第三人称全知的叙事角度对角色进行描述的。选取这一视角既保持了叙事者在叙事过程中的客观性,也赋予了叙事者无所不在,全知全能,能深入人物的内心,跨越时空进行叙事的能力。在这一视角下,诗中的五个诗节的观察点却有所不同。由第一行的“in the sun”和第二行的“down where”可以知道叙事者是从空中向下俯视观察整幅画面。向下俯视有助于作者把握全局,可以把祖鲁人民共同劳动的场面展现于读者的眼前。作者利用在这一视觉的观察为读者刻画出整个事件所发生的大环境,交代事件、地点及人物等事情发生的要素,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

但是,诗人的观察点并没有仅局限于这一群人,而是将观察的距离缩近,最后定格于一个少女与她的孩子之间。从第二诗节开始,诗人就把焦点集中在这两个主要角色身上。第二节是对两个角色的一个近景描写;第三节作者把焦点集中在孩子上;第四节是对母亲乳汁的描述;最后一节作者又把焦点重新定位在母亲的身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观察点的变化是一个母子间相互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把母子之间的关系很好地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得以借助观察点诗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要理解这一思想,我们首先要理解在整个焦点转换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母乳”的意义。诗人对母乳的描述为“The curbed ferocity of beaten tribes,The sullen dignity of their defeat.”(第三节三、四行)母亲的母乳当中蕴含的并不是丰富的养料,却是民族受辱的愤怒,尊严受损的仇恨。原本嗷嗷待哺的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后应深深地受其影响才对。但是,当焦点转到母亲身上时,我们发现母亲的形象却并不如此。母亲的形象如一座大山(“like a hill”第五诗节第一行),遮挡着阳光;母亲的形象如一块乌云(“or the first cloud so terrible and still”),蕴藏了丰收的喜雨(“that bears the coming harvest in its breast”)。显然,孩子眼里的母亲并没有一丝仇恨,母亲所传承的是爱,是丰收的甘露。在无尽的仇恨与永恒的爱之间,婴儿作出了选择,祖鲁民族也作出了选择。作者巧妙地运用焦点的转换成功地表达出对战争复仇心理的痛斥及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盼望。

2.4 “叙事者”的语言特征

诗歌一向被认为是人类语言艺术的结晶。诗的语言是作者在有效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基础上,对文字音律的雕琢及意象的艺术加工而形成语言的浓缩。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能使我们置于音乐的殿堂之上;浮于联想的海洋之中。叙事诗作为记叙的一种形式,在语言上与小说的区别就在于其音律性及字里行间蕴藏的丰富意象。《祖鲁女孩》作为成功叙事诗的代表,其艺术表现力与作者的语言加工密切相关。

本诗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诗人对角色间的动作描述运用的基本上是单音节词。单音节动词给人强硬有力的感觉。在这些动词当中,“fling”、“unsling”、“take”、“plug”和“tug”为短元音。短元音的单音节词常常给人迅猛、急促的感觉。通过上文分析可知,“fling”、“unsling”和“take”这三个动词是母亲准备为孩子喂乳时执行的,“plug”和“tug”这两个动词孩子吮吸乳汁时执行的。短元音单音节动词的运用把母亲的关切的心情以及孩子对乳汁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pile”、“prowl”和“loom”这三个词为长元音单音节词。这种动词既可以表现出动作一定的延养性又可以反映动作的力量感,用于描述祖鲁人民锄地的场景,母亲给孩子梳理头发及用身子遮挡阳光的画面恰到好处。由此可知,诗人所刻画的画面之所以深刻,不仅仅在于正确地选取观察点、角色及动作,更重要的是表现这些动作的音律感。这种音律感与动作表现的完美搭配使这一段简单的文字叙述成为诗。

本诗的另一特点在于诗人在叙事的过程中采取了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的写作方法,而这一写作方法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诗人以事物的相似点作为写作的切入点,通过对比相似点为读者建立起联想意象,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读者的想象空间。这一手法尤其体现在第三至第五诗节当中。第三诗节第二行“Tugs like a puppy,grunting as she feeds”和第四行“Like a broad river sighing through its reeds”都运用了明喻(simile)。“like a puppy”(如小狗崽般)进一步描写出婴儿的脆弱及饥饿;“like a broad river”(如大河般)则反映出母亲与孩子间亲密的关系。第四节和第五节作为全诗意义表达的关键也是通过这种写作方法来实现的。诗人在第四节中运用了暗喻(metaphor)的方法,将母亲体内流的血(drowsy stream)与肉(flesh)喻为两种抽象事物,即抑制的愤怒(curbed ferocity)及受创的尊严(sullen dignity)。母亲的民族仇恨必将通过乳汁传承给婴儿,但是结果并非如此。对孩子眼中的母亲,作者用了两个明喻“like a hill”及“or the first cloud”进行叙述。山的遮挡和雨的滋润都是能消除“炎热”,解除仇恨的手段。孩子要的并不是传承下来的民族仇恨,而是美好、幸福的生活。通过联想意象,作者抒写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作者充分地利用了母亲与孩子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通过母子互动的视点转换对喂乳过程进行观察,运用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将事件描述出来。素材、组织、表达这三个层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诗的美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运用叙事学的理论方法解读叙事诗歌的一些方法和规律:第一,叙事诗篇目一般较为精短,故事情节不可能象小说一样复杂。因此,在素材的选取上必须做到精。要解读诗歌的涵义就必须深入发掘角色间的关系以及作者选取角色的原因。由于诗歌当中一般不存在直接的对话,对角色关系的解读只能通过研究行为人的动作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来实现;第二,诗歌是艺术的浓缩,它的组织形式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叙事诗的组织是透过聚焦者观察点转移来实现的。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每一诗节观察点的转移能帮助理解诗歌组织形式;第三,诗歌是语言的精华,音律之美是诗歌最基本的特征。叙事者在诗当中必定会运用具有音律特点的语言把事件叙述出来,这种语言的选取是叙事诗区别于小说、戏剧话语模式的重要标志。除此以外,叙事诗剧情简单,有时候需要用联想的意象来扩充内涵,增加形象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法为读者建立丰富的联想意象是叙事诗语言的另一特征。

[1]Bal,Mieke.Narration and Focalization[G]//Narrative Theory: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New York:Rutledge,2004:263-296.

[2]Genette Gerard.Mood[G]//Narrative Theory: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New York:Rutledge,2004:225-262.

[3]Genette Gerard,Jane E.Lewin.Narrative Discourse[M].London:Basil Blackwell,1972.

[4]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An Analysis of“The Zulu Girl"Through Narratology Theories

ZHANG Yanjie
(Dept.of Fundamental Subjects,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Guangzhou510080,China)

Poetry is regarded as the“rhythmic creation of beauty".But it is also considered as the art of narrative that expresses the emotion of man.Expressing feeling through scenery description and recording stories through narration is another characteristic of poetry,and this characteristic is reflected in modern narrative poetry.Through analyzing Roy Campbell’s “The Zulu Girl"in three aspects-“fibula selection",“focalization"and “narrative language",this paper intends to help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the author’s creation and appreciate the literary value of the work.Moreover,the analysis will help to sum up some useful methods in analyzing narrative poetry.

Zulu Girl;narrative poem;narratology theories;literary value

I106.4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6.013

1673-1646(2010)06-0050-04

2010-04-10

张彦杰(1983-),男,硕士生,从事专业: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诗节叙事诗叙事学
乐府诗中发展出早期叙事诗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壮英童谣体式之比较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
论象雄·曲旺扎巴的长篇叙事诗《罗摩衍那》
《采薇》里的深情
解读敦煌文献B464:67之回鹘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