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0-09-23苏国英张国强任秀红
苏国英,张国强,任秀红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忻州 034000)
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现状调查及分析*
苏国英,张国强,任秀红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忻州 034000)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发智力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地。如何搞好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8所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建设情况的调查,得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以求加快实施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并为体育院系实验室建设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共同提出的要求[1]。作为实验教学的载体——实验室,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根据国家在 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我省普通高校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并不多。
我国近20年来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①适用阶段。即实验室基本上是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隶属于教研室,实验教学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实验教学方式落后,规模“小而全”,重复建设、资源分散、效益差。②调整阶段。以1992年《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发布为标志,开始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整合实验室资源,建立校、院(系)两级管理体系的实验中心,扩大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并于1995年开始对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进行评估,以评估为特征的教学实验室调整到2000年底基本完成。③创新阶段。2000年,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第二次全国实验室教学改革研讨会的召开,拉开了高校实验室发展创新的帷幕。此阶段将以“高等学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特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验室,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适应新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教学实验室的开放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8所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现状的调查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总结出实验室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以求加快实施实验室改革的步伐,并为体育院系实验室开放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西省部分普通本科院校体育院系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8所高校(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大同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晋中学院、运城学院)的 4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30名从事实验研究及教学的教师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调查问卷共设计Ⅰ、Ⅱ两套,问卷Ⅰ为体育院系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问卷Ⅱ为在体育院系从事实验教学和研究的教师调查问卷。调查从事实验室教学和研究的体育教师问卷,发放30份,回收27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 100%;学生调查问卷发放 400份,回收 387份,回收率96.75%,有效问卷372份,有效率96.12%。
1.2.2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室建设情况统计
2.1.1 实验室独立情况和开放情况统计
表1 各高校实验室独立情况一览表
在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体育院系都设有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实验室,部分学校设有运动生物力学等实验室,但实验室大部分是非开放的,实验室之间也没有实现完全独立,实验项目更加缺乏公开化。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测点,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高校体育院校实验室数量较少,且为部分开放,拥有实验室最多的是山西大学(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各高校实验室开放情况统计表
2.1.2 实验室开放时间不固定
近年来,国内多数体育院系先后出台了实验室开放的管理规定,但各高校实验室开放情况有所不同。
表3显示: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室开放时间以定时开放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开放模式。所调查我省8所院校均没有采取全天开放的模式。在开放时间上,开放时间最长的是山西大学,其次是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忻州师院,其他院系均较少。由此可见我省体育院系实验室在时间开放上还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开放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
2.1.3 实验室开放模式
实验室开放既要满足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也要符合高校的实际,更要具有可操作性[3]。实验室开放的模式主要有四种:教学实验项目开放型、自选实验项目开放型、学生参与科研开放型和学生第二课堂开放型。
表3 各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模式及开放时间统计表
调查显示,我省高校体育院系选取“教学实验项目开放型”居多占90%以上,另外还有 8%~9%学校还会选取“自选实验项目开放型”,这两种模式共同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他两种模式只各占约1%。
2.1.4 仪器设备方面
实验室的仪器配置集科研教学于一体,构建成学科的“大平台”,成为学科的基地。实验室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验证场所,更不是辅助教学场所,而是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其潜能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建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进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或添置,是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条件[4]。访谈结果显示,我省大多数高校实验室成立时间相对较短,面积较小,所开设的实验室不是完全独立,条件相对比较简陋,资金短缺,实验仪器不配套,缺乏系统化,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真正达到教学科研集于一体(见表4)。
表4 学生对实验场地、设备和教师能力的需求
2.2 管理运作方面
实验管理是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作科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科研的成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院校实验室由教师管理,但没有较为完善的的规章制度约束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教师,对于从事实验室教学的教师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其工作业绩也没有明确的要求。调查显示:实验室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并没有落实专人管理,大多院校缺乏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也无人维护、维修和保养,由代课教师自己上课前临时准备实验,影响了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实验技术人员(教师)方面
教学、科研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两大支柱。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课堂[5]。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为学校教学、科研保驾护航是新世纪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之举[6]。在对教师职称及学历情况的调查显示:(见表5)
表5 教师职称及学历情况统计表
由此可知,山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教师总数偏少,高职称、高学历实验室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我省大部分体育院系的实验室教师以讲师居多,学历水平以硕士居多,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师资特点,这一结构的形成与实验教师的待遇低和培训少有很大的关系。
为此我省各大高校体育院系应尽快培养或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素质,为实验室开放教学服务。
2.3 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待遇,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开放型实验往往是学生自主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更广更复杂,仪器在学生使用时出现的问题可能更多,这给实验指导教师的管理维护、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放型实验中指导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往往放弃休息时间[7]。因此实验课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提高。调查显示:我省大部分高校的体育院系的实验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学校应从政策上保证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开放实验的类型、时间、学生人数等计算工作量和补贴,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给予奖励。还应设立实验室开放需要的基金相应的运转经费。
2.4 其它相关方面
1)建立实验室物资数据库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66.7%体育院系实验室没有较为完善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的日常教学和科研。
2)开放实验室经费来源问题。目前,我省80%~90%高校的体育院系没有设立实验室专项基金,这与该校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政策有着很大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总体来说我省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
2)我省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虽各有所发展,但是其共同趋势为:实验室开放仅仅是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则没有开放。
3)我省体育院系在实验室开放方面的起点低、进程慢,学生主动参加实验的积极性较低,开放效果不尽人意。
4)实验室开放的资金来源短缺、面积小、独立性差。
5)我省高校体育院系实验室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3.2 建 议
1)加大实验仪器资金投入和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延长,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实验室动手实践。
2)学校应及时充实实验教师(如也可以聘请研究生参与实验指导工作),更要重视对实验教师的培养,定期安排他们进行学习和进修,提高业务水平。
3)按比例给予实验教师报酬 。
4)设置相应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
[1]徐威军.高等师范院校开放实验教学管理问题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5):211-215.
[2]潘慧文.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125-129.
[3]徐波.高等师范院校开放基础实验室的探讨[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4):126-128.
[4]刘明远.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体制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4):114-116.
[5]刘燕,周金燕,王文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89-91.
[6]郑春龙.实验室层次开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78-80.
[7]李春仁.试论高校实验室开放[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1):133-134.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boratories in PE Depart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Shanxi Province
SU Guoying,ZHANG Guoqiang,REN Xiuhong
(Dept.of Sport,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034000,China)
This paper,using questionnaire,survey,literature and statistics,selects laboratories of PE Department from eigh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hanxi Province as investigator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jority pay more attention to laboratory building,but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Therefore these departments should give sufficient attention,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Aiming at the existing targeted proposals,the paper adapts effective approach,and it will give reference for PE departments on laboratory build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University;PE department;laboratory
G807.4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6.021
1673-1646(2010)06-0080-05
2010-04-17
苏国英(1977-),女,讲师,硕士,从事专业:运动解剖学、体质与健康和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