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生虫检验技术操作考核结果与分析

2010-09-22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0期
关键词:正误虫卵寄生虫

叶 薇

(惠州卫生学校检验系,广东 惠州 516020)

寄生虫检验技术操作考核结果与分析

叶 薇

(惠州卫生学校检验系,广东 惠州 516020)

以我校2008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对象,对其寄生虫检验技术的操作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对钩虫和姜片虫、猪带绦虫、鞭虫卵、血吸虫尾蚴、阴道毛滴虫等内容的考核得分率较高;对肺吸虫、囊尾蚴、疟原虫成虫等内容的考核失分率较高。根据考核结果我们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主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几方面提高寄生虫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寄生虫检验技术;操作考核;结果分析

寄生虫检验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教学内容以形态学为重点,鉴别诊断为难点,主要介绍我国、我省常见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和病原诊断,适当介绍临床特点,简述流行概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理论课与实验课按1∶1的课时比例进行设置。课程结束前进行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有助于检测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以便更好地制订随后的教学策略。笔者对我校2008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寄生虫检验技术的操作考核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按教学大纲进行考核设计。本次考核以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标本作为考核内容,考题分布情况见表1。以2008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考核对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33个人体寄生虫标本的指认,并按顺序将其种类、名称及所处发育阶段完整地写在答题卷上,每题限时1分钟,判断正确得3分,判断错误不得分。

表1 教学内容与考题分布情况

考核标本共33件,其中成虫7件,虫卵9件,幼虫及中间宿主6件,原虫11件。

将有效试卷采用双人重复录入方法录入电脑,用Excel建库,以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参加本次考核的学生共127人,最高分98分,最低分28分,平均分为(68.83±21.43)分。将考核成绩分5个等级:不及格(<60分),及格(60~69分)、中等(70~79分),良好(80~89分),优秀(90分以上)(见图1)。结果显示,不及格、中等、良好分数段人数较多。考核标本中学生失分情况见表2。

图1 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情况

2.1 成虫

对钩虫和肠吸虫、蛲虫考核标本的得分较高;对肺吸虫的失分率超过50%。

2.2 虫卵

大部分学生能识别鞭虫卵(85.04%),但有47.24%、46.46%的学生把肝吸虫卵、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判断错误,对日本血吸虫卵、未受精蛔虫卵的误判率也超过30%。

2.3 幼虫及中间宿主

85.04%的学生能识别日本血吸虫尾蚴,但有47.24%的学生将囊尾蚴判断错误,对川卷螺、钉螺的误判率接近30%。

2.4 原虫

77.95%的学生能识别阴道毛滴虫,但有46.46%的学生将血小板误判为疟原虫,69.29%的学生将恶性疟环状体判断错误。

2.5 4种不同类型标本比较

将判断错误和分期错误合并为判断失误,对4组标本判断正误的人次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4组标本判断正误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对4组标本判断失误人次进行两两比较,对虫卵标本与幼虫及中间宿主标本判断失误人次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虫标本与其他3组标本判断失误人次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考核标本中学生失分情况

表3 不同类型标本失分情况

2.6 4种不同观察方式比较

将33件标本分别用低倍镜、高倍镜、油镜、肉眼4种观察方式进行考核(见表4),结果显示,用油镜观察标本失分率最高(46.89%),对4种观察方式判断正误人次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4种观察方式判断正误的人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4 4种观察方式判断正误的人次比较

对4种观察方式判断失误的人次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用低倍镜与肉眼观察标本判断失误人次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其他观察方式判断失误人次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寄生虫检验技术是一门易学难记的课程,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按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知识点,但由于中职学生底子较薄,大部分学生缺乏分析总结能力。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学习的难度逐步加深,常常反映“听课都理解,看书能明白,复习考试乱起来”,学习过程中容易将各种常见人体寄生虫的主要特点混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主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提高寄生虫检验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本次考核考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题量、难易程度适当,考核结果却差强人意,平均分只有(68.83±21.43)分,不及格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31%,中间分数段人数仅占53%。而不及格的学生大部分平时学习热情都不高,因此如何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发扬学生间的“传、帮、带”精神是下一步教学思考的重点。

在教学中学生反映对寄生成虫较易识别、鉴别,操作考核前的复习课上学生对识别寄生成虫标本胸有成竹。考核中选取的寄生虫成虫标本均被学生认为是比较简单的,但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肺吸虫成虫的失分率却居33件标本之首。考核结果给教学敲响了警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克服松懈麻痹心理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对寄生虫卵、幼虫及中间宿主等考核内容的失分率虽然在几部分考核内容中相对较低,但几种大小、颜色接近的虫卵仍然是学生失分的重点。除对鞭虫卵、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误判较少外,对其他标本的误判比例均在20%以上。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将肝吸虫卵误判为肺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的比例较高;对钩虫卵与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的鉴别能力较低;对丝蚴分类的失分率较高,有36.22%的学生将马来微丝蚴误判为班氏微丝蚴,46.46%的学生将班氏微丝蚴误判为马来微丝蚴。

原虫是本次考核的重点、难点,考核标本数占总数的1/3。从答题情况来看,对阴道毛滴虫的正确判断率虽然最高,但仍有28人判断错误,部分学生将阴道毛滴虫误认为蓝氏贾第鞭毛虫;对痢疾阿米巴滋养体的判断错误率低于50%,但对大小滋养体分期判断错误仍多达106人次。疟原虫在这次考核中失分比例最大,有46.46%的学生将正常人体的血小板误判为间日疟成熟裂殖体,有69.29%的学生将恶性疟环状体误判为间日疟环状体。有37.01%的学生无法区分间日疟成熟裂殖体及未成熟裂殖体,有28.35%的学生把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误判为痢疾阿米巴大滋养体。考核结果提示今后实践教学的重点仍需放在鉴别诊断上。

对33件标本分别用4种不同观察方式进行考核,其中低倍镜观察14件、高倍镜观察3件、油镜观察11件、肉眼观察5件,统计检验发现油镜观察标本的误判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其次为高倍镜,P值均小于0.05。这表明学生使用油镜、高倍镜还不熟练,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使用显微镜基本功的训练。

[1]魏鸿翔,王新华.《寄生虫检验学》考试方法改革初探[J].医学检验教育,1999,4:42~43.

G526.5

B

1671-1246(2010)20-0107-02

猜你喜欢

正误虫卵寄生虫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Hollywood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判断正误
富蕴县阿勒泰羊蠕虫虫卵检查及虫卵特性
正误辨析一例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人体大片形吸虫虫卵孵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