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联合胺碘酮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
2010-09-20赵华头俞海青
赵华头,王 用,俞海青
(江苏省南京高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1300)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有效措施,除及时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人工通气和电除颤外,药物复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维持生命器官的灌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本院在标准CPR的基础上,同时使用血管加压素及胺碘酮联合应用救治心跳骤停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 68例,男 37例,女31例,年龄 18~81岁。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组(对照组)32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及胺碘酮组(治疗组)36例。两组在复苏过程中使用其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击除颤的方式相同。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室19例,心内科7例,重症医学科10例。全部心脏骤停患者常规紧急心肺复苏,持续CPR,包括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击除颤等措施,并同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予肾上腺素l mg及血管加压素40 U静脉注射,胺碘酮首次剂量3~5 mg/kg,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至20 mL于10 min内注入,继之以0.75~1 mg/min维持,持续心电监护;如心电仍未恢复,持续CPR,每3~5 min予肾上腺素2 mg静脉推注。
1.2.2 对照组(CPR肾上腺素组):除未加用血管加压素及胺碘酮外,其余同治疗组。
1.3 疗效标准
自主心律恢复标准:出现窦性、房性、交接性、加速性室性自搏等规则的自主心律,并维持30 min以上。1 h复苏有效:复苏1 h内,自主心律恢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复苏尚未成功。24 h复苏有效:心脏持续起搏24 h以上,心电监测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复苏成功。无效:经采用各种措施抢救治疗1 h后仍无自主心律,则终止复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病因及心肺复苏结果
两组患者病因组成及心肺复苏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因及治疗结果比较(例)
2.2 两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以及1 h、24 h有效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min)明显减少(P<0.01),1 h有效率及24 h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 论
肾上腺索在心肺复苏中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兴奋剂,兴奋α-受体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进而升高主动脉舒张压;兴奋β-受体可提高心率、加强心脏收缩力。但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作用不大,复苏成功率不高。有报道复苏成功患者的血浆内源性血管加压素水平明显高于复苏未成功者,提示在心肺复苏期间给予外源性血管加压素可能有益[2-3]。
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又称精氨酸加压素。在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等情况可以刺激其释放入血[4-5]。血管加压素通过其受体产生效应,它的受体包括V1、V2以及Oxytoxin受体;血管加压素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收缩剂,在低于产生最大抗利尿作用的浓度时,就能产生比血管紧张素Ⅱ或去甲肾上腺素更有效的血管收缩作用,可使血管阻力增加而升高血压,同时能减少心输出量和左室耗氧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而且也能提高体循环血管阻力。朱华栋等[5]在临床CPR中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较单独时用血管加压素或肾上腺素显著提高了自主循环恢复率,缩短恢复时间。
[1]王迪芬,刘兴敏,吴小满,等.后期心脑肺复苏在ICU的实施[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26(6):509.
[2]姜国田,钱学礼.心肺复苏成活患者临床及随访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114.
[3]Smith MA.Use of vasopressin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est[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5,17:71.
[4]陈秀珍,张瑞莲,王涛.心脏骤停123例复苏成败的原因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3):227.
[5]朱华栋,于学忠,周玉淑,等.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