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Made in China”商品的市场扩张创新研究

2010-09-19伟,张艳秋

大众商务·下半月 2010年7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

刘 伟,张艳秋

【摘 要】华货要同美货、日货一样需要通行天下,如此中国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当“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中占的份额愈大愈有利中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制造”的高科技工业产品在世界上不多,农产品、轻工产品也不多。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下已加快推动“中国制造”的生活资料商品流通到世界市场上,这是我们争取创新世界市场的一个新机遇。

【关键词】中国制造;商品链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048-01

2009年年底美国商界的所有商品报告中都提到进口到美国的“MadeinChina”的商品,使美国的制造厂商们既眼红又骚动。美政府时不时施以小动作例如增加什么进口反倾销税和贸易品保护。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政府仍对中国商品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税”事件,我国出口商品难过的很。特别欧元区、日元区的商界很多文章说中国商品成为“地摊货”的商品链:太小的、禁不了、量特大、型号多的用品哪就是中国货。从《参考消息》中还可看到:不少欠发达国家也认为中国现在成为“世界工厂”了。俄国近几个月曾闹出对中国制造的商品封存或销毁处置的恶性事件。美、俄、日时不时成为对“中国制造”商品批评的领头责难国。对此我国不少商界人士反而自责的态度明显:咱惹不起可以躲的起,咱中国现在还不能成为“世界工厂”。我的态度是:作为中国商务人员不冷漠,更不害怕大国说我们的商品质量如何差。在国际会议上有人见外国人说我们有“地摊货”商品就“虚心”,那发达国家有没有地摊货呢?实际上地摊货的发展是科学经营的方式之一,是调整商品战略的一部分,是发挥本国小商品打入全球商品销售势力范围的策略之一。

1 及早成为中国制造的最强基地有利于高科技商品链的形成

60年代中日本用“地摊货”的商品成为世界上最强的能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日本并非资源大国,其90%的出口商品用它国的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70年代日本又在世界市场上以家庭用小商品形式抢市场份额,日本制造基地从电子地摊货小厂开始起步。80年代,世界各大媒体形容日本为“世界工厂”。我们曾谴责过日本为掠夺世界商业市场资源而不计一切手段的事实。日本商界说过不能成为世界军事中心也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80、90年代“日本制造”愈来愈成果明显现在成为压制“中国制造”的山。我国不能加速超过日本成为生活资料的世界工厂就不能成为集天下财富建成中级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就是先进来财富后出口商品到世界各地。后出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中国制造创进天下商界。我国劳动力资源尤其中国农民是美国农民的6~9倍,但农业的产值仅为美国农业的1/16。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有45%的农民投入到“日本制造”,日本农业的产值与美国农业的产值几乎持平。现在我国仅有11%的农民投入到“中国制造”的事业中,这种状况到2030年中国仍很难在农业上赶上日、美等发达国家农业水准。“中国制造”已经是国策问题之一。2020年中国实现小康世界商品的“中国制造”份额至少应占30%以上,低于30%中国的小康仍然不稳固。

当前我国农业受发达国家农业的竞争压力最大,虽然我国的粮食、蔬菜和肉类商品出口量在世界上份额由本世纪初的4%到现在的12%,但中国农民还不能仅仅倚靠农田来提高财富的积累,因为目前要解决的“三农问题”太大太复杂。另外我国还要实现55%的城市化,这必须让我国农民争取投入到“中国制造”中。未来30年,5亿中国农民必须在外需的“中国制造”中才能转移出来,决不能在日益缩小的农田中靠精耕细作发展内需的农产品来增加财富。中国农业自力更生方式的增加财富并以此来决定国策,后果就是“三农”问题特别大。

去年我国生活资料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快,但与“日、美制造”业相比,我们劳动力成本低、制造成品的数量低、产品换代弱。现在“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仅具低价竞争力,不能形成气候。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纷纷以加入投资为内容向我国内地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规模。2009年的金融危机,国外出现更多的中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同中国内地结合,但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并没有转向中国形成发展。应当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受到压制,商品仍没有跨越日本70年代的电子制造业阶段直接进入信息化的经济时代。经济危机后我国仍然要靠大发展“中国制造”业来推动信息化的经济发展,就是说要尽可能“中国制造”商品推向国际,2010年我国超过“日本制造”商品在全球商品的20%占有率,促进我国GDP能够上升1%。现在推动我国3%的农民将“中国制造”的30%农产品推向60%的国外市场就能抢回中国“文革”时期丢失的20%的商品全球市场份额。这就是“中国制造”的“3362工程”[2]。

2“中国制造”的本质

在2009年末不少发达国家的媒体评论过中国商品在世界范围的“倾销活动”。实际上历史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产品或商品倾销活动”。例如美国曾用了50年的商品倾销活动;英国用了100年的产品倾销活动;日本用了40“产品或商品倾销活动”最终定型为生产制造基地。我国用了不到30年的“倾销活动”还没有定型为生产制造基地。这就是日货、美货、英货为什么遍行天下的原因。现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倾销”,又形成了制造高科技商品的出口基地直接抢占世界商品消费市场的60%。我国形成不了“中国制造”机械化商品基地也就进不了另外世界商品消费市场的40%。所以“中国制造”的本质就是我国商品有效地进入世界商品消费市场。 我国商品到全球的消费同发达国家的倾销差距约70年左右[1]。现在要使“中国制造”的商品跟在发达国家后仿照他们倾销商品肯定困难,但我国的创造性的非技术密集型的“中国制造”小商品能够渗透到世界各个市场中。特别是农民的地摊商品“倾销”到世界市场可行,农民的“中国制造”基地可能会被发达国家认可。

3“中国制造”怎样才能更快

3.1 要形成农业加工品体系和产品换代制造基地

以新农产品的配套能力的调整吸引外资在中国投入,同时建立县、乡的农业加工品的生产基地,配以新商品出口能使“中国制造”发展最快。我国农民人员多以及成为农民的身份时间短,开发世界市场上任何生活类的小商品及制造的技术投入费用都不高,但开发后续大商品中形成的“工业制造”拉动力小,所以我们必须形成产品换代制造基地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利用制造基地将农民的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才能是最快的途径。

3.2 [JP3]利用“中国制造”的后发优势和新政策开发新商品进入世界市场

现在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商品的制造不会一开始就转到中国产业内。高科技商品制造业是发达国家的生存之本,但配套商品的制造却依赖中国。所以我国商品配套的“三来一补”和加工贸易要尽可能转变为中国式的“变形制造”,要加入自己的知识密集型含量,以新商品的方式进入世界市场。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看:在美国的汽车制造业中,有36%的配套商品的制造来自韩国“三来一补”的加工变形制造(开始是地摊货后来才是美国离不开的商品);有19%的配套商品的制造来自日本新知识密集型零件制造业;有10%的配套商品的制造是德国设计在欧洲加工生产的;另外50%的商品来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中制造基地,可以看作是关键零件的制造基地的延伸;美国汽车制造中心商品又回到美国本土制造最后组装成高科技商品。“美国制造”也是从地摊货开始的。目前“中国制造”要在科技含量高的零件上“倾销”天下,先地摊货方能带动自己的制造基地延伸的工业商品组装成高科技商品进入世界市场[3]。

要使华货同美、日、德、英货并列天下,开始要有大量的地摊货在世界各地才行,每种地摊货的平均周期达5年就会有这方面商品的一个新制造基地产生。所以用“中国制造”的后发优势和新政策耐心地形成中国的制造基地群才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げ慰嘉南:

[1] 王长胜.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版,P123、140.世界市场现状,“中国制造”的增长

[2] 林岗著.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M].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P168、170. 商品全球市場份额现状

[3] 王培志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8年6月版,P26、37. 新知识密集型零件制造业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
英媒:北京决心重新塑造“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