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拉米夫定疗效对比临床观察
2010-09-15刘世明陶永华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内科657000
刘世明 陶永华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内科(657000)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拉米夫定疗效对比临床观察
刘世明 陶永华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内科(657000)
目的 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啶治疗组(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治疗组)各36例,疗程均为6月,观察治疗后停药6月时的症状体征情况、乙肝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治疗组用中药自拟方(茵陈30、虎杖1、五味子、乌梅、淮牛膝、白花蛇舌草、当归、土茯苓、生山楂、贯众、山豆根、党参、黄芪、茯苓、车前子)治疗,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啶,每天1次,每次0.1g。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或消失、乙肝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改善等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改善疗效满意,但HbeAg转阴率相对较低。
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拉米夫定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经检验ALT、AST均高于正常上限2倍(≥80U)以上,最高达1000-2000,HbsAg和HbeAg均为(+),并排除其它类型肝炎及有并发症、之前进行过中西医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72例均为我院2007年3月~2008年5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性2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4.2岁;平均病程2.8年;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或肝区叩痛者26例,腹胀纳差者17例,黄疸30例,恶心者15例,所有病例有厌食油腻症状。对照组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2.2岁;平均病程2.6年;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或肝区叩痛者24例,腹胀纳差者18例,黄疸29例,恶心者11例,所有病例均有厌食油腻症状。大部分患者系农村务农及外出打工者,上述两组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给拉米夫定0.1g/天,疗程为6月。治疗组服中药自拟方:茵陈30g,虎杖15g,五味子10g,乌梅10g,淮牛膝15g,白花蛇舌草30g,当归15g,土茯苓30g,生山楂30g,贯众10g,山豆根15g,党参15g,黄芪30g,茯苓15g,车前子30g。煎沸20分钟后取汁,每次150ml,每日3次,每日1剂。同时给予丹参针50ml加入5%GS静脉点滴。
1.4 观察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月分别复查肝肾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
1.5 检验 χ2及t检验。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乙肝标志物转阴率较高、停药6月后肝功能反弹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以农村患者和打工者多见,卫生条件及营养较差。为感染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炎性损害,出现一腹胀、黄疸、恶心、厌食油腻等症状,是临床上无论中西医都比较难以治愈的疑难病,常常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致命性疾病。西药拉米夫定等抗病毒治疗,虽然乙肝标志物转阴率相对较高,但乙肝标志物转阴并不意味病毒清除,而且医疗价格昂贵,停药后易反弹;虽耐受性好,但临床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等弊端。系列症状、体征和酶学指标异常。临床常见右上腹疼痛、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祖国医学无肝炎的诊断,常常归为黄疸、胁痛等范畴,但湿热(标实)和脾虚(本虚)是本病的关键,日久则瘀血阻络。方中茵陈、虎杖、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山豆根、贯众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兼车前子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行;党参、黄芪、茯苓健脾益气,配合生山楂消食健胃,共达补脾益气,健胃消食之功;淮牛膝补益肝肾,兼活血逐瘀;丹参、当归、生山楂养血、活血、化瘀;五味子、乌梅补气益肾,养阴生津,使清热利湿而不伤阴,诸药合用可以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标本同治,因而疗效显著。在症状体征改善与肝功恢复正常等指标上与拉米夫定疗效相当,而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病例中疗效最好的一个患者:治疗前乙肝标志物为“大三阳”,ALT、AST均1500-1600u/L,治疗一个月后,“大三阳”未转阴,但症状体征完全消失,ALT、AST均恢复正常, 6个月后随访无症状体征,ALT、AST正常。
由于病例数不多,观察时间不够长,其作用机理、活血药物使用是否对肝硬化转归的改善有所帮助,需进一步观察,深入研究。
[1] 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S].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078
1672-2779(2010)-18-0096-01
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