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落农民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分析
——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三村的实证研究

2010-09-15田雨普谭明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阶层农民价值

姚 磊,田雨普,谭明义

村落农民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分析
——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三村的实证研究

姚 磊1,田雨普2,谭明义2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3个普通村落为个案,在一个特定的村落社区里分析村落农民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的结构体系、取向选择差异以及不同农村社会阶层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特点;并依据社会学理论对农村社会各阶层体育价值取向差异和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提出村落农民体育发展要正视农村社会分层的事实,从民生的意义上去探求体育对农民生活的价值,政策落实中要以中下层为主,要重视中层居民在村落体育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等建议。

村落农民体育;体育参与者;价值取向;社会分层

农村居民参与体育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农村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以往的体育价值观研究中,往往把体育参与的价值观念置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指标下,在统一的一个层面上加以分析和比较,忽视社会不同阶层群体间的差异[1-2]。伴随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社会中农民阶层内部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对社会转型期的农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研究,能为现阶段农村体育发展和村落农民健身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3村农民为研究对象,在3村中随机抽取1 800名农民为调查对象。

1.2 社会分层依据

依据陆学艺研究员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成果,以农民职业类型、使用生产资料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权3个因素为基础,把农民分成8个阶层[3-4]。再依据吕树庭教授对社会体育调查的等级细分标准[5],结合调查的基本情况,确定以农村为基础,以农村职业分化和组织、经济、文化3种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把村落农民分成5个社会阶层等级,分别是上层:乡镇(村)管理人员、企事业经理(管理)人员等;中上层: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教科文卫人员、大型私营企业主等;中层:小型私营企业主、个体户、办事人员、初级技术工、部分进城农民工等;中下层:商业服务人员、在乡农民工、农业专业(养殖)户等;底层: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和纯农业户(种地)等弱势群体。

作者单位:1.巢湖学院体育系,巢湖238024;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南京100079。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依据价值观、体育价值观等相关理论,结合农村特点以及农民体育特征,设计了农民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问卷,初始条目48题,经过有关专家(6名教授,其中体育经济学1名,体育社会学2名,体育美学1名,体育统计学1名,教育心理学1名)2轮的咨询和筛选,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设计方法,形成40个条目的初始问卷。并在小岗村进行预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回收率达88.33%,对回收问卷中的相关题项进行修正和调整,最终确定36个条目的正式问卷。

对正式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方面,聘请省内11名体育学专家(教授8名,副教授3名;其中体育社会学3名,体育经济学2名,体育统计学2名,体育美学1名,体育心理学3名),采用10分制就问卷的内容、结构效度指标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平均得分为8.93分;信度检验方面,采用重复测试法,首先在小井庄村随机抽取60名农民进行测试,相隔3周以后在该村对同一批农民进行再测试。本研究是通过SPSS计算问卷信度的,将样本在二次测试的分数的数据合并到同一数据文件中,其相关系数R=0.97。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问卷发放与回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村落抽取600名农民。共发放问卷1 800份,回收问卷1 750份,回收率为97.2%,其中有效问卷1 580份,有效率90.3%。这1 580人均符合吕树庭教授社会分层细分标准,其中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为980位,男性 644人(占 65.70%)、女性 336人(占 34.30%)。参与体育锻炼的各阶层人数分别为:上层41人(占4.18%)、中上层 105人(占 10.71%)、中层 176人(占 17.96%)、中下层 547人(占55.82%)、底层110人(占11.22%)。

1.3.2 实地访问和考察 研究中,还对所在镇(村)12位分管干部和30名村民进行访谈;多次参与3村庄举行的各种传统性文娱活动,包括3次利用当地民风民俗的节庆(庙会)等时机考察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并对参与活动的48名村民和9位组织者进行访谈和笔录。

1.3.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民参与体育活动价值取向的结构体系

2.1.1 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涵义 价值取向是主体根据长期实践和反复体验,对客体的价值属性、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定势,是主体在评价客体对自身及社会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6]。农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价值取向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农民参与者从自身和社会利益、价值观念出发,确定参与体育目标,并依据目标主动从事体育活动,是动机、目的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

2.1.2 主因子的确定及命名 在访谈和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36个变量,从不同角度来调查村落农民体育锻炼者价值取向问题。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886,Bartlettp球型检验的Chi-Square 值为 2 518.673,P<0.001,说明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36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取得因子的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等数据。因素分析表明,前8个公因子特征值大于1且变化非常明显,向后特征值小于1且变化趋于平稳,因此提取前8个公共因子可对原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本研究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8个主因子,它们的特征值分别是:4.018、3.928、3.856、3.284、2.976、2.535、2.367、1.783;其解释变异量百分比分别是:11.162%、10.912%、10.711%、9.122%、8.267%、7.041%、6.575%、4.952%,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743%,基本能够反映总体的主要信息量。对因子作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按各主因子中载荷量大于0.5所对应变量的共同特征和含义进行命名(见表1)。8个主因子分别命名为:F1(身体价值取向)、F2(心理价值取向)、F3(情感交流价值取向)、F4(消遣娱乐价值取向)、F5(社会效应价值取向)、F6(审美价值取向)、F7(政治经济价值取向)、F8(教育及其他价值取向)。

表1 村落农民体育参与者价值取向构成的因子分析结果

2.2 不同阶层农民体育参与价值取向的现状

2.2.1 不同阶层农民参与体育锻炼价值取向的认同性 对不同社会阶层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的卡方检验(以每个价值取向因子的认可人次百分比和未认可人次百分比为行变量,以5个不同阶层该价值取向因子的认可人次百分比与未认可人次百分比为列变量)结果显示:其中在“身体”和“消遣娱乐”价值取向两项上,各阶层认可的人数比例普遍较高,都在47.3%以上,而且阶层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的特点(P>0.05),表明对于利用体育来进行身体锻炼和消遣娱乐是农村各阶层体育参与者都较认可的。可见,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发生很大变化,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文化生活。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治疗现代文明病和丰富生活、愉悦身心成为现代农民重要的价值需求。

2.2.2 不同社会阶层农民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差异性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各社会阶层之间参与体育的价值取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征。其中在“心理”和“政治经济”价值取向的认可上,各阶层之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而且在“心理”价值取向认可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10%以上)。这同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确立后,农民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发生历史性变化。这种快节奏的发展,使得农村职业多样化的同时也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职业前景的变化莫测、工作密度和负荷的加大,使得多数农民由传统的自由、散漫转向快捷、紧张的现代化生活节奏,从而导致农村各阶层人们思想和情绪波动加大,经常为自己的“事业”而“喜忧”交加,因而产生较强的不稳定感,往往伴随着一种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政治经济”价值取向的认可并不是很高,体现了农村各阶层参与体育在这一方面的价值取向的弱势,这种弱势与广大农村独特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体育在农村与外界交流的土壤缺乏、农村体育用品和产业发展滞后有很大关系。当然这种弱势也正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而悄然变动。例如在小岗村,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的“贺龙杯”篮球赛、“小康村”篮球联赛和“农家乐”群体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工具,为小岗村的体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和组织资源。体育已经成为小岗村的品牌,在提高乡村与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乡村与城市文化交流等方面凸显其价值功能,而且这种价值功能正在潜移默化中为小岗村村民所接受。

在其他体育价值取向上的认可,各阶层表现出的差异性均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0.001),其中“社会效应”和“情感交流”价值取向的认可较高,而且呈现出随社会阶层上升其比例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审美”价值取向上认可不高(10%以下),这可能与农村高水平赛事较少,农民自娱自乐的比赛不多和各阶层参与体育的程度以及接受体育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联性;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各阶层对其选择率也表现出普遍不高现象,而且选择比例随阶层上升呈现“倒U型”趋势,说明现阶段农村居民对体育的文化教育价值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农民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呈现出的差异性特点,主要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农村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与农村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快,农民作为一个大的社会利益群体,其内部也发生了层次变化。这种经济快速发展和层次的分化促使农民的价值观念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城市文明的辐射,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各种精神需求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而使得他们体育价值观和取向由传统的单一性向现代的多层次性变迁,折射出农村不同阶层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新取向。

2.2.3 农民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阶层特征 除了“身体”和“消遣娱乐”价值取向以外,不同阶层农民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明显带有阶层特征。社会上层认可较高的价值取向有“心理”、“社会效应”、“情感交流”;中上层认可较高的价值取向有“心理”、“情感交流”、“社会效应”。这两阶层对体育价值取向主因子所携带变量的认可,均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休闲性,呈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重的特征。中层认可较高的价值取向是“情感交流”、“社会效应”、“心理”和“审美”,中层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多理念性、多维性和现实性,呈现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存,但更加倾向个体的追求特征。中下层认可较高的价值取向有“情感交流”和“心理”;底层选择率较高的只有“情感交流”,而其他体育价值取向的认可都很低,通过对其主因子所携带的变量的认可来看,这两阶层表现出价值取向的单一性和传统性,原因可能是该阶层农民的文化教育较低、经济状况较差和从业特点导致对于体育参与的“教育”、“社会效应”等价值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关。

2.3 不同阶层农民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分析

2.3.1 社会上层和中上层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在农村社会中,社会上层和中上层都拥有重要的组织资源、较多的文化资源和一定的经济资源,多数处于管理等级层,社会地位较高。他们在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较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更加倾向于体育的“社会效应”、“情感交流”、“身体健康”、“休闲娱乐”和“心理调节”的价值取向。更加注重利用体育行为和这种行为所指向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来维护显赫的社会地位和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进而达到巩固和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与生理资本。

例如在小岗村和落儿岭村,这两阶层多数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商贸从业人员,其经济利益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及社会环境发展息息相关,他们肩负着乡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对外要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的形象和信誉,要与社会各界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搞活本企业的经济活力。对内他们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和领路人,而且这一阶层中有相当部分还担任乡村管理者的角色。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关系到农村社区的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他们为了体现和践行自己特有的社会身份和价值,在体育价值取向的认可度方面更加注重社会效应和情感交流,他们渴望通过体育的社会价值达到与外界交流、沟通与理解,渴望通过体育交流来获得商业信息、促进商机和促进村庄的和谐发展。在个体发展方面,他们又想追求现实幸福、享受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体育的休闲性、娱乐性、交流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内在价值来体现自身的身份和颜面,想通过体育锻炼来消除促成其社会地位下降的生理潜在危机。

2.3.2 社会中层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社会中层是以个体户、小型私人企业主、基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村镇办事人员和部分进城农民工为主。就经济资源来说,他们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文化资源,多数也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就组织资源拥有情况,他们无法比拟上层人士,与中下层和底层相比,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这就使得他们在农村社会,就像螺丝钉一样,可能因为诸如“天灾人祸”等突发性因素的影响而被随意替换,缺少安全感,生活负担较重,焦虑较大。在这种心态下生活,首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得到他人的承认。他们总是对与自己身份相关的行为活动情有独钟,特别是对向上“流动”的心态格外急切。在体育参与中,对于上层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下层的活动价值取向又“不屑一顾”,再加上现实中的教育投资、医疗支出等方面的不断增大,以及来自自己的“职业”前景等社会各方面的不可回避的因素困扰,他们对于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在认可“身体健康”和“消遣娱乐”的同时,更加倾向于“社会效应”、“情感交流”和“政治经济”,以此来彰显自我社会身份,突出他们的品位区隔和品位追求,同时也利用体育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和获取更大的社会资本,以利于自己的个人发展。例如落儿岭村的中层农民在体育价值取向上,总是把自己和较低阶层区分开来,当发现较低阶层开始效仿自己的体育行为和所指向的“休闲性、时尚性”的体育价值时,他们就会想办法“抛弃”或“完善”既有的体育行为以及所指向的价值,重新定位或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体育行为和所指向的价值。如在“改善人际关系”、“培养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促进对外交流和沟通”、“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等价值取向具有了向上一层次“流动”的倾向,追求着体育价值目标的多元化。

2.3.3 社会中下层和底层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社会中下层和底层的人口结构中以农业劳动者为主,他们传统的文化理念积淀较深,可以说这两阶层的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以及在价值追求、意识形态和社会行为等方面与其他阶层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体育价值取向的认可方面,由于这两阶层的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收入微薄,他们对于休闲性、技能性和享受性的价值取向不是很认可。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民与外界交流增多,他们也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到体育的健身价值,因而多数人就选择简单易行的项目来强身健体。对于“情感交流”价值取向较认可,主要是这一阶层农业人口占有一定的比例,现在农村中农业劳动者中除了一些种殖大户外,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文化层次很低的中年人,他们都经历了农村文化变迁的洗礼,具有强烈的乡族观念,他们见证了体育运动特别是传统体育给村落带来巨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因此,他们积极认同(传统)体育活动对乡镇、村落居民间的信任、互助、合作等公共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一阶层对于其他体育价值取向的认可度较低,这一现状除了取决于有形的农村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无形的传统思想文化结构。长期以来,农村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农民思想和价值观念较为狭隘单一,它凭借历史的惯性,通过社会实践的世代相传,深深地内化于人们的文化心理意识之中。在农村,传统体育价值观念也无不规范着农民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指向。那种“重文轻武”、“劳动就不用体育”、“劳动当体育”和“体育是有钱人的事”等传统偏见,仍旧固守于农民的观念之中,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人尤为明显,致使这一阶层对于体育参与的社会价值认同普遍较低。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1)农村社会不同阶层在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上,既有认同性又有差异性。认同性表现在“身体”和“消遣娱乐”价值取向两维度上,各阶层都较认可。差异性表现在,社会上层居民在“心理”、“社会效应”、“情感交流”的价值取向上较认可;中上层居民对“心理”、“情感交流”、“社会效应”较认可;中层居民对“情感交流”、“社会效应”、“心理”和“审美”较认可;中下层居民对“情感交流”和“心理”较认可;底层居民较认可的只有“情感交流”价值取向,而其它体育价值取向的认可度都很低。

(2)农民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时代性和现实性。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价值取向得以不断丰富。农村社会各阶层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体现出身体健康、消遣娱乐、延年益寿、精神调节,追求于体育的缓解职业压力、协调人际关系、情感交流和培养进取精神等社会性功能,追求丰富生活、恢复工作疲劳和情绪释放等个体发展。因而,现时期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价值取向伴随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呈现出健身、娱乐、开放、调控、休闲的时代特征和实用价值取向。

(3)农民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单一性向多元性变迁。尽管在现时期农村各阶层居民的体育参与表现出高生物价值,但从不同阶层人群认可比例看,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走出单纯的生物价值范畴,趋向于心理、社会和休闲娱乐的多维价值观,虽然体育的生物价值在各阶层的比例较大,但侧重点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体育价值取向正由单一的健身美体朝向休闲、娱乐、社交、愉悦身心、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丰富文化生活和增强社会经济、政治效应的多元化发展。

3.2 启示

(1)开展村落农民体育要结合农村社会实际,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同阶层农民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有着自身的基础和特色,并且各阶层依据自己的“实力”和对参与体育活动的亲和力而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展村落农民体育侧重于体育的休闲性、娱乐性和实用性的价值取向,要注意根据村落社会具体情况,加强对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并与现代体育相融合,构建出有特色的新项目。

(2)正视农民分层事实,从民生意义上开展村落农民体育,为中下及底层居民创造锻炼条件。开展村落体育要注意农村的社会阶层分化的事实,要从“民生”的意义上去探求体育对农民生活的价值,跳出仅仅局限于“民享”的范畴,把“民生”和“民享”统筹起来,要根据不同阶层体育需求和价值取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村体育政策,具体落实中要重点倾向于中下阶层,他们是当前农村社会的主体,而且他们的阶层身份“上流”和体育需求的愿望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表现的越来越强烈。

(3)开展村落农民体育要重视中间阶层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要重视中层居民的体育价值取向,因为农村中层人士基本是最具有活力、文化水平较高、获取信息较多的群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中,除本阶层内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外,还有着与不同阶层成员间的联系,更易接纳现代体育生活方式,关注健康与生活质量,影响这部分群体的体育行为和价值取向,可以达到快速带动社会底层的作用。在农村社会体育生活化的推进过程中,中间阶层的这种示范和引领作用值得重视。

[1]刘翠娟,王琦,陈耕春,等.农村体育与社会支持现状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6):127-130.

[2]王德喜,赵海龙.权利共享:论和谐社会中农村体育的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6):42-44,103.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6-38.

[4]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93.

[5]吕树庭.社会结构分层视野下的体育大众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93-98.

[6]康万英.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8,29(3):26-28.

Empirical Study on Value Orientation of Sport Participants in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ratum:Xiaogang Village,Xiaojingzhuang and Luoerling in Anhui Province as Examples

YAO Lei1,TIAN Yupu2,TAN Mingyi2
(1.Dept.of PE,ChaoHu College,Chaohu 238024,China;2.School of Sport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Questionnaire,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cas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ree common villages in Anhui Province,Xiaogang Village,Xiaojingzhuang Village and Luoerling Village to probe the structure of participants'value-orientation,the differences in orien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ratums'value-orientation in village sports.Based on sociological theories,a systematic analysis was made into the differences in value-orientation and its reasons of different stratums in village sports.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village sports were proposed.The differentiation of farmers'stratum should be faced up to in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sports.More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to the role of sports for farmers from the point view of livelihood.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middle and lower level stratums in villag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olicies and bring the leading role of middle level residents into full play.

village peasant sports;sports participant;value orientation;social stratification

G 80-05

A

1005-0000(2010)03-0210-04

2009-11-12;

2010-04-25:录用日期:2010-05-1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07SS09096)

姚 磊(1974-),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阶层农民价值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农民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