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甘草酸镁在急性白血病中大剂量化疗时的肝脏保护作用

2010-09-14向永胜李元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甘草酸肝细胞白血病

向永胜,王 龙,李元玉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湖北荆门,448000)

随着中大剂量化疗在急性白血病巩固和强化治疗中的广泛使用,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常引起化疗药物减量甚至停药,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如何预防和治疗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已成为急性白血病中大剂量化疗的一个重要问题。2007年6月~2010年5月作者对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中大剂量化疗时,采用异甘草酸镁预防和治疗化疗相关性肝损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住院的患者共38例,男 20例,女18例,年龄18~76岁,平均35岁。按文献[1]的标准进行诊断,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均为巩固强化治疗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预防组20例,对照组18例,2组在性别、年龄、治疗方案均不具有可比性,化疗前无肝损害。

1.2 治疗方法

预防组自化疗第1天起予以异甘草酸镁(江苏正大天晴药业)100 mg加入10%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续给药14 d;对照组单纯化疗,对出现肝损害的患者加用异甘草酸镁保肝治疗,并划为治疗组,方法同预防组。

1.3 观察指标

每组患者化疗前中后清晨采集静脉血3 mL,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异常者每3天复查肝功能1次。

2 结 果

2.1 预防组与对照组肝损害发生情况比较

预防组20例,平均接受4.3个周期的中大剂量化疗,肝损害的发生率50%(10/20),对照组18例,平均接受4个周期的中大剂量化疗,肝损害的发生率83.3%(15/18),2者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预防组与对照组肝损害发生情况比较

2.2 肝功能恢复正常情况

肝功能受损者治疗7d后复查肝功能时,预防组有6例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占60%(6/10),而对照组只有6例,占40%(6/15),2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预防组肝功能受损经异甘草酸镁治疗前后比较,肝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2 肝损害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的比较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预防组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均无异常,个别患者出现腹胀、乏力、恶心等症状,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

3 讨 论

化疗为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许多患者由于在中大剂量化疗中出现肝功能异常,造成诸多不良后果,轻者因此推迟或中止化疗,而导致白血病的进展和复发,严重者可能发展为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化疗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成为血液科医师临床不能回避的问题。肝脏是人体代谢异物的重要器官,绝大多数药物需要在肝脏内经过生物转化才能排出体外,药物性肝损害总体而言包括中毒性肝损害和变态反应性肝损害两种[2]。中毒性肝损害指某些药物在肝内经过细胞色素P450作用代谢转化为一些毒性产物,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此类肝损害为剂量依赖性。随着急性白血病中大剂量化疗的应用,化疗相关性肝损害越来越多见,化疗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制包括:肝细胞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胆汁淤积和肝血管损害,常见易引起肝损害的化疗药物有左旋门冬酰胺酶、甲胺喋吟、阿糖胞苷、6-巯基嘌吟、大剂量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等[3]。异甘草酸镁为第四代的甘草酸制剂,以往研究表明,甘草酸制剂有较强的保护肝细胞、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血清胆红素(BIL)的水平[4],还具有抗纤维化、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等功效[5]。随着对甘草酸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甘草酸中含量比较少的a体甘草酸具有亲脂性好,抗炎活性强,肝脏靶向性高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异甘草酸镁中的有效成分为单一构型a体甘草酸,其含量高达98%。实验研究表明: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大鼠急性肝损害具有防治作用,能阻止动物血清转氨酶升高,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对四氯化碳引起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治疗效果。对GaL/FCA诱发小鼠免疫性肝损害也有保护作用,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血浆NO水平,减轻肝组织损害,提高小鼠存活率。异甘草酸镁是一种肝细胞保护剂,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6]。本资料显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大剂量化疗中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可明显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50%),肝损害的恢复也较对照组好(见表2,两者对照P<0.05),在出现肝损害后加用异甘草酸镁也使肝功能明显改善。这对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起了积极作用,使化疗能顺利完成。

目前中大剂量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缓解后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其肝脏毒性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在临床中使用异甘草酸镁预防和治疗中大剂量化疗的肝损害,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

[2]历有名.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类型及诊断策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7):445.

[3]任正刚.化疗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J].肝脏,2001,6(1):48.

[4]胡彦龙,周丹丹,韩凤文.甘草酸二胺临床疗效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0,23(1):97.

[5]郭晖,黄爱龙,姚云清,等.甘草酸二胺抗内毒素体外至肝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3):159.

[6]陈尉华,徐中南,陆伦根,等.异甘草酸镁对培养肝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J].肝脏,2006,11(1):15.

猜你喜欢

甘草酸肝细胞白血病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