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衔接的对比研究*

2010-09-14卜小伟杨云峰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主位学术论文英汉

卜小伟,杨云峰

(1.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2.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衔接的对比研究*

卜小伟1,2,杨云峰1,2

(1.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2.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规范严谨的学术论文(RA)英文摘要不仅有助于传播学术信息,也有助于提高文章被国际检索工具(EI,SCI)收录的可能性。基于对比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理论,通过自建语料库,从两方面对比研究了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篇章衔接手段:(1)结构衔接手段,即主位推进;(2)非结构衔接手段,即照应、连接和词汇衔接,旨在为中国学者更好理解和写作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提供建议。

学术论文摘要;结构衔接;非结构衔接;对比

学术论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内容“高度浓缩”的精华,通常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直接反应论文写作的背景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结论等,是学术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学术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英文学术论文,特别是其摘要的写作,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能否被国际知名学者所接纳。传统的论文摘要研究主要从体裁分析、人际意义、翻译等角度对英文学术论文摘要进行分析,鲜有对英汉摘要的对比研究。因此,本文从对比语言学基本理论出发,对比分析英汉学术论文的语篇衔接的异同,以期为中国学者写作英文摘要提供积极的建议。

一、理论背景

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认为,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和对其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话语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语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种是非结构性特征,另一种是结构性特征。

非结构性衔接手段分为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两个层面,其中语法衔接包括前者包括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词汇手段则则包括重复(reiteration)、同义(synonymy)、反义(antonymy)、上下义(hyp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等。结构性衔接包括信息结构(infor mational structure)和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两个层面。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定义和分类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随机抽取了30篇英文论文摘要和30篇中文论文摘要。其中,英文摘要来源于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计算机与系统工程学报》),中文摘要来源于国内权威期刊《计算机学报》,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都在2004年和2005年。为确保英文摘要的作者是英语本族语者,我们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了确认。

三、结构性衔接手段对比

在语篇信息的发展过程中,各句的主位与主位之间,述位与述位之间,以及主位或述位与其他句子的述位或主位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联系变化,从而推进语篇的信息交流,由已知信息引发新信息,而新的信息又不断成为新信息,并由此为出发点,再触发新信息。这种新旧信息按照信息价值的等级动态推进,形成的信息流不断发展推进语义内容的有序表达,就是Danes所说的主位推进模式(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在研究各家划分主位推进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需要,笔者认为主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 (1)连续主位发展型,即在语篇推进中,句子的主位相同而述位不同;(2)连续述位发展型,即在语篇推进中,句子的述位相同而主位不同;(3)线性发展型,即在语篇推进中,前一句的述位成为后一句的主位,第二句的述位又成为第三句的主位,以此类推;(4)交叉发展型,即在语篇推进中,前一句的主位成为后一句的述位,第二句的主位又成为第三句的述位,以此类推。

(一)连续主位推进模式的比较

在这里使用威尔柯克斯符号秩和检验,主要是讨论在连续主位推进模式构成的衔接机制方面,英汉学术论文摘要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本检验采取以下步骤:

(1)设定零假设H0,即在连续主位推进模式方面,英汉学术论文摘要没有显著差异;设定备择假设H1,即在连续主位推进模式方面,英汉学术论文摘要有显著差异;

(2)把选取的30篇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和30篇汉语学术论文摘要随机配成30对,编号为01到 30;

(3)设定显著水平为0. 05;

(4)分别找出每篇英文摘要和汉语摘要中的连续主位推进模式的数量并记录下来;通过减法计算英语摘要中连续主位模式与汉语摘要中连续主位模式的差值并记录下来;

(5)对差值的绝对值进行排序。如果某对的绝对值是0,则这一对不参与接下来的排序。因此,如表1所示,2,6,11, 20,24都不参与检验,本研究的数理分析样本量N为30-5= 25。如果某些对的绝对值相同,则他们的等级都为他们本占等级之和的平均值。如图2所示,绝对值1出现了11次,这些1的等级都为(1+2+3+4+5+6+7+8+9+10+11)/11 =5.5。同理,绝对值2所对应的等级为22。

(6)把等级分别相加,得出正的等级之和为225.5,负的等级之和为136.5。根据威尔柯克斯符号秩和检验的要求,检验统计值W为其中较小的一个,即W=136.5。通过查威尔柯克斯符号秩和检验表(李绍山,2001:177),得出当N等于25时,显著水平为0.05的双尾检验临界值为89。由于W> 89,证明假设H0正确。

四、非结构衔接手段对比

鉴于在学术论文摘要中非结构性衔接手段的分布情况,本文着重讨论其中出现的最频繁的二种,即照应和词汇衔接。

(一)照应衔接手段的比较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1976)的划分,照应可分为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由于在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比较照应出现的几率极低,重点对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进行了统计,见表1和表2。

表1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人称照应比较

通过表1,可以直观的看到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人称照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从共性上而言,英汉语学术论文摘要均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第二人称以及第三人称单数中关于“他(he/him/his)”或者“她she/her/hers”的人称照应。

从不同点来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宏观而言,汉语学术论文摘要中人称摘要的使用是非常少见的,在30篇语料中,一共出现了8次;而在对应的英语语料中出现了上百次之多;(2)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多用第一人称复数“we(我们)”形成与上下文的照应,而同样的方式却没有出现在汉语语料中。

另外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it”在英语语料中出现的次数多达17次,但是大多数情况仅作为语法结构中的形式主语,并未与上下文形成照应。

表2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指示照应比较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在指示照应形成的衔接方面,有如下异同:(1)英语语料中指示照应出现的频率更高,而这还不包括由定冠词“the”所形成的照应;(2)英语语料中“that”形成的照应出现频率较高,而汉语语料中却没有类似的照应关系; (3)英语语料中的34个“this”形成的照应中,有10个为外指,而英语语料中的所有“this”形成的照应均为内指。

(二)词汇衔接手段的比较

词汇衔接在英汉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使用频率都相当的高,尤其是在重复所构建的衔接方面。

从词汇衔接手段的共性方面看,由于学术论文摘要的文体和功能需要,英汉语料都高频率的重复论文关键词或者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以达到强调研究话题的目的。从差异性方面看,汉语语料对重复和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明显高于英语语料。这也就从另一方面揭示了为什么英语语料中代词的使用高于汉语语料中代词的使用。同时,英语语料中由词汇手段构成的衔接,既可以是相邻句子之间的衔接,也可以是相隔几个分句的非相邻句子之间的衔接,而在汉语语料中,所有由词汇手段构成的衔接绝大部分都发生在相邻句子之间。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和讨论,可以发现英汉学术论文摘要所使用的语篇衔接手段既有相同的方面,也存在差异。

首先,从总体上看,两者在结构衔接方面,即由主位推进构成的衔接,没有显著差异。其次,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使用人称照应的频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汉语摘要,主要体现在对第一人称复数“we”的偏好使用。第三,在加和连接的使用上,英语摘要也多于汉语摘要,这主要是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照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英汉学术论文摘要在篇章衔接机制上的异同,能够增强所构建英语摘要的语篇性,提高摘要的写作水平。

[1]Danes 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A].Danes(ed).Papers i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Prague[C].Academia,1974.

[2]HallidayM A K,Hasan Ruqaiya.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76.

[3]胡芳,陈彧.英汉学术期刊论文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5,(3):83-86.

[4]黄衍.试论英语主位述位[J].外国语,1985,(5):237-242.

[5]李绍山.语言研究中的统计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6]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2-8.

2010-06-04

卜小伟(1971-),男,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主位学术论文英汉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