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并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实证研究

2010-09-14

天中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领导班子教职工校园文化

彭 秀 兰

(黄淮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合并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实证研究

彭 秀 兰

(黄淮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对河南省合并高校调查的结果显示:多数教职工对涉及学校建设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领导班子、规章制度、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等重要因素具有正确的认识,但有部分教师对此不了解或不认同。合并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文化整合,确立主位文化;拓展制度建设的路径,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沟通方式等。

合并高校;和谐校园;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为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学科专业,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学校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学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我国高校纷纷出现合并或重组。高校合并后,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有的高校合并后校区分散,加之参与合并的各校具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因素对学校合并后的管理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学校如何发挥合并优势实现学校整体和谐发展,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学术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

关于合并高校问题的研究,在研究的初期,理论界主要围绕着高校合并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其主导性观点是诠释政府行为,为高校合并作舆论准备。随着高校合并工作的全面推进,研究开始侧重于经验总结和实验推广,其主要问题涉及合并的模式、合并的过程、合并后的发展等方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实质性合并是学校合并成功的唯一途径,实质性合并是收效最大、成本最高的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早期‘独联体式’的合并虽考虑减少震荡,但因为过分迁就合并各校、各小集团利益,极容易在原建制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导致学校内部长期内耗,给学校的发展带来隐患”[1]。在这期间,许多文章还分析了合并过程的主要障碍,主要归结为:教育组织变革的钳制性、人事协调的复杂性、原物质资源归属关系的固有性和学科融合的艰巨性[2]。

上述研究不约而同地揭示了高校合并后形成的多校区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及新出现的一些特质。这些研究对于推进合并高校在整体竞争力提高基础上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是,前期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其一,多数研究只是“应然”下的理论分析,而缺少“实然”下的调查论证。合并的重要性已成多数人的共识,且认为合并应当是实质性的,但对如何解决与之相伴而生的观念、利益、文化等因素的冲突,则缺少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其二,多数研究偏重经验总结,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对合并高校改革的指导作用较弱。对高校合并的经验进行宣传总结是必要的,但是由于高校合并的运作机制错综复杂,实施过程千差万别,仅靠一地一校的经验难以作为“模式”加以推广。

其三,缺乏合适的研究手段与工具。很多研究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和经验陈述层面上,而对高校合并的全局把握不够充分,更未能很好地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论往往片面化和简单化,缺乏说服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关于合并高校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拓展。一方面需要强化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科学指导,另一方面则需要立足实际进行现状调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合并高校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合并高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文化建设等方面短时间内难以有效统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学校发展态势,有利于及时发现学校日常工作和政策措施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有助于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和价值观念,进而全面协调包括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管理方式、文化建设在内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最终使学校成为“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发展的校园。

二、研究方法

为达到上述研究目的,课题组依据合并高校的性质、规模及合并的时间,于2009年11月至2009年12月选择河南6所合并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并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与文献法。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办学特色”、“领导班子建设”、“学校管理体制”、“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等20个问题。考虑到专业教师与行管人员对学校建设的熟悉程度与评价不同,在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构成方面,专业教师、行管人员(主要是中层干部)各占一半。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2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三、合并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现状的调查

问卷内容涉及高校合并后办学与发展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是广大教职工与社会各届较为关注的问题,共有20项,依据侧重的重点与方向,大体可分为“办学定位”、“办学特色”、“领导班子建设”、“管理体制”、“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

(一)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是学校发展的总纲或方向。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你认为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具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以多项选择的方式考察合并高校教职工对办学定位的认识与评价(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对“办学定位对学校发展影响”的认识 %

从调查结果看,合并高校的教职工在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问题上,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基本正确的认识。同时对“合并高校的实质性融合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的问卷表明,有 52.75%的人认为是“办学定位的确立”,该选项在所列8个选项中占据第一位,说明教职工在办学的种种因素中,首肯办学定位的作用。

根据对“目前学校有无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调查,我们对合并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实际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对学校有无“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的看法 %

由此可见,目前合并高校不仅确立了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已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工作予以落实,并且得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

(二)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次主要调查了合并高校教职工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认同程度(见表3)。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教职工认为学校已形成办学特色,这说明多数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始显现,但还有部分学校没有办学特色或办学特色不明显。

表3 调查对象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认同程度 %

(三)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即领导集体。合并高校的特殊性,使得领导班子建设尤为重要。通过对“高校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是什么”的调查发现,有62.54%的人认为是“领导班子团结”,当课题组对“你认为领导班子建设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具有什么作用”调查时,其结果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对“领导班子对学校发展影响”的认识 %

结果显示,90%以上的教职工肯定领导班子对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这说明,合并高校教职工更加期待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带领大家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进而凸显合并高校领导班子对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校领导班子的实际状况,通过对“目前学校的领导班子是否团结”的调查,也得到了证实(见表5)。

表5 调查对象对学校领导班子的认同程度 %

调查显示,多数教职工认同自己学校的领导班子。当然也有22.34%的人表示“不清楚”。从人员结构上看,多数是基层教师。从学校分布上看,多数是规模较大的学校。

(四)学校管理体制

合并高校更需要科学管理。在对教职工关于管理体制认识的相关调查中发现,有40.55%的人认为,“新的管理体制的形成”是“合并高校实质性融合”的重要体现,仅次于选项中的“办学定位的确立”(52.75%)和“办学理念和目标的确立”(47.77%)。同时,课题组还调查了合并高校教职工对“学校政令”的认同程度,调查结果见表6。

表6 调查对象对“学校政令”的认同程度 %

调查表明,多数教职工都能及时获知学校的有关制度和信息,但也有10.14%的人认为“不畅通”,14.26%的人表示“不清楚”。从人员结构上看,这部分人仍为基层教师。

课题组还对“目前学校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7。

表7 调查对象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程度 %

结果显示,有62.71%的人认为“制度健全”,但有21.48%的人认为“制度不健全”,有 13.23%的人表示“不清楚”。在调查“你认为对学校规章制度在哪些方面不健全”时发现,教职工主要是对“财务管理”、“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有看法,其表现及原因是“缺少整体协调”、“服务意识不强”、“缺少民主”等(见表8和表9)。

表8 调查对象对学校“制度不健全的表现”的评价 %

表9 调查对象对学校“制度不健全的原因”的认识 %

(五)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状况是衡量合并高校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调查中,有 14.43%的人认为“合并高校的实质性融合”是“干群之间的融洽关系”,有14.09%的人认为是“教职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两项加在一起,是继“办学定位的确立”(52.75%)、“办学理念与目标的确立”(47.77%)、“新的管理体制的形成”(40.55%)、“人财物的整合”(39.86%)之后较大的选项。这说明,多数教职工能够认识到人际关系对合并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调查还表明,合并高校的人际关系状况整体融洽(见表10)。

表10 调查对象对学校人际关系的评价 %

课题组通过对“人际关系冲突表现”的调查发现,人际关系冲突主要表现在“利益分配”、“价值观念”、“人事调整”、“管理方式”等方面(见表11)。

表11 调查对象对学校“人际关系冲突表现”的认识 %

该项调查表明,高校合并之后,综合实力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整体关系融洽,但在利益分配、价值观念、人事调整、管理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六)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课题组通过调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发现,90%以上的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影响给予充分的肯定(见表12)。

表12 调查对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的评价 %

同时,在相关调查中,35.22%的人认为“促进合并高校文化融合的途径”是“校风建设”。该选项在同类选项中仅次于“新的办学定位”和“建章立制”。为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课题组选取了“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已经形成新的校歌、校训、校徽”作为调查项目,有 57.39%的人认为“已经形成”,35.4%的人认为“部分形成”,6.01%的人认为“尚未形成”。调查结果表明合并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

四、调查结论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合并高校以上6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多数合并高校已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办学特色鲜明,且得到绝大多数干部教职员工的认同。当然,还有1/4的教职工对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尚不清楚。通过访谈了解到,从教职工自身因素看,大学教师比较看重自己的学科与专业,而对所属学科与专业以外的事情不太关注;从学校方面看,学校的宣传沟通不力,部分教师对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认识模糊,不能使之与归属的学科与专业以及学校的前途有效联系起来。

(二)领导班子比较团结。合并高校的干部教职工普遍认识到领导班子的重要性,并把它看成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关键,并且多数教职工认同本校领导班子的作风,对现任领导班子比较信任。但有近1/5的人对领导班子状况“不清楚”,这些人主要是基层教师。调查结果说明,合并高校需要做好必要的干群沟通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宣传,使每一位教职工能清楚地了解学校准备做什么,现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等。

(三)学校规章制度健全,政令畅通。教职工普遍认可管理对合并高校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认为管理体制问题是合并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并且多数教职员工认同本校的规章制度。但调查显示,来自教学、财务、后勤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问题,内在原因是缺少整体协调、缺少民主、服务意识不强等。在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合并高校都重视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之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方式有待改进,根本问题是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部分教职工尚未树立合并后的“整体”意识,还停留在合并前的观念里,不能自觉配合学校的整体行动。

(四)人际关系整体融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映了学校已发展到实质性融合阶段。但调查反映,教职工在“利益分配”、“管理方式”、“价值观念”、“人事调整”等方面还存在冲突。近年来,高校在办学理念、评价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调整与改革,对教职工的心理影响较大,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不过合并高校因其“合并”的背景,在“利益分配”、“人事调整”等方面的冲突更为复杂,部分干部教师习惯固守原来学校的立场。这种现象要求合并高校在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和管理方式的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在思想层面进一步消除“以校划线”的潜意识给学校工作带来的阻力。

(五)校园文化建设初建成效。由于合并前每一所学校都形成了与其发展相对应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现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高校合并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课题组在访谈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各合并高校在根据新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等提炼和形成新的校园文化特色方面,工作进展并不一致,学校师生员工对新的校园文化了解熟知和认可接受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对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作用的发挥。

五、思考与对策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思考与对策:

(一)树立现代大学理念,遵循大学特点与规律,加快推进合并高校的和谐发展与创新

此次调查显示,目前,多数合并高校已进入实质性合并阶段,尽管这一过程艰辛曲折,有许多做法不乏是盲目的、不系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多数合并高校在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型之后已具备现代大学的基础和竞争力。然而,大学之所以为大学,还主要在于大学的理念和精神以及“大学人”对大学特点与规律的有效把握和科学遵循。为此,合并高校应从规章制度、发展模式、政策导向、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入手,促使大学保持自身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组织特性,使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贯穿于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合并高校的发展与创新。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和谐发展,这是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

高校合并不仅重在实物性资源的重组,更重在人力资源的整合,而其中人的和谐就成为关键。虽然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已基本完成实质性融合,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但由于合并前各校师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不完全相同,至今仍有部分高校“人合心不合”,这已导致大量的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协调好党、政、工、团、学各方面的力量,化解矛盾,释疑解难,切实维护学校的稳定,才能为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办学环境。

(三)“和而不同”、“文化自觉”应成为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催化剂

作为一所合并高校来说,合并过程中适度范围内的冲突和碰撞,可以成为其变革和整合的催化剂,有利于启迪思维,促使学校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强调“和而不同”,须倡导文化自觉,以其强有力的文化比较、反思、整合、重建功能对合并前各高校的文化传统进行解读,同时作出面向未来的重组。需要强调的是,文化自觉的程度决定着建设和谐校园的宽度和厚度。通过文化自觉理念的引领,使师生由“貌合神离”走向“形神合一”、“形神兼备”,在精神层面达到和谐。

(四)注重文化整合,确立主位文化,这是推进合并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和谐文化建设”[3]。合并前各高校校园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合并高校的校园文化整合是其和谐校园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之一。文化整合的实质是学校及师生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的整合,其背后反映着文化主体利益,因而,文化和谐即利益和谐。有些合并高校之所以出现“人和心不和”,其根本在于利益方面的冲突。因此,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是各方利益的和谐统一。

合并高校校园文化整合需要确立新的主位文化。主位文化即主流价值观,体现了大学人共同创造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信仰追求,可以通过思维方式、道德意识、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的启迪、感化和陶冶作用,把具有不同思想、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凝聚在一个共同目标下,有利于师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五)提升制度文化,拓展制度建设的路径,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制度对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作用

“没有制度就谈不上管理”。高校因其合并对制度建设的要求更高。为此,合并高校应从实际出发,立足学校自身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先进的大学制度文化理念,使大学的管理文化成为一种充分尊重权利和体现制度精神的文化。同时拓展制度建设的路径,使制度由静态平衡走向动态平衡,由制度他律走向制度自律,最终使制度既符合学校发展的目标,也符合广大师生的制度心理和信念,从而实现广大师生对管理理念的认可和实践上的自觉遵守。

在管理上,合并高校应发扬民主,注重沟通,加强各部门的密切协作,保证各子系统的协调运行进行。同时,要注意完善管理中的分配机制以及人事制度,最终达到物尽其用、财尽其效、事尽其功、人尽其才。

(六)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沟通方式,多渠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由于合并后学校规模大、校区分散、各种观念短时间内难以统一等因素,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教师对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事关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不了解、不认同,这对今后学校的和谐发展势必造成消极影响。为此,合并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大家在学校的发展上形成共识,用新的办学理念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同时,合并告高校还需要完善沟通的方式,既要注重以报告、文件为主要形式的正式沟通,也要注重以交谈、讲座、讨论为主要形式的非正式沟通,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网络,使广大教职工能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增进了解,提高认同,进而识大体、顾大局,共同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而努力。

总之,由于高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利益主体及价值主张多元的系统,合并过程又是办学思想、人力资源、学科专业、管理模式、校园文化若干复杂系统等的有效整合,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这就决定了高校合并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合并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无论是在“面”上还是在“点”上,都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唯有全校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方能创建持久、稳固和谐的校园。

[1] 秦红,王欣.高校实质性合并的理论思考[J].江苏高教,1999(4).

[2] 封超年.关于合并高校资源重新配置的思考[J].江苏高教,1999(3).

[3] 清华大学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N].光明日报,2007-06-14.

〔责任编辑 张彦群〕

G649.21

A

1006-5261(2010)06-0134-04

2010-09-15

河南省2009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92400430042)

彭秀兰(1966―),女,河南汝南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领导班子教职工校园文化
加强对同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监督问题研究
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步骤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领导班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领导班子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