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主角度探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
2010-09-14易建科技有限公司
◎ 易建科技有限公司 刘 平
引言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作为轨道交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先后进行了有益实践与尝试,对加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和应用范围较窄,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认识和重视程度的不足,创新型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能力较弱等原因,信息化总体应用效果不好、应用水平不高。如何使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更规范,应用范围更广泛,效果更明显,是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业主管理的角度,结合深圳地铁工程建设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就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行有益的分析与探讨。
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来看,轨道交通项目一般包括项目决策、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与维护等几个阶段,项目涉及主要单位包括业主方、咨询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运营方等。在具体的项目运作过程中,众多不同的参与者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关系,在这些不同的参与者中,业主作为项目发起者和最终收益者,其协调和管理作用贯穿项目始终。
由此可见,各方的管理都是围绕项目来进行的,形成以业主为主导、各参与方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因此,信息化建设也要围绕轨道交通项目来展开。这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信息化建设要围绕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项管理任务来进行;二是要以满足业主方的管理需求为核心,同时兼顾其他参与方的管理需求。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信息化的本质是指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科学技术,对工作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下各参与方的参与范围图
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必须与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相匹配,才能对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方法和效果也不相同。因此,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从业主为主导的多方协同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满足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项管理任务的需求为立足点,围绕项目的决策、设计、投资、合同、进度、质量、安全等管理要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科学方法和技术,实现项目的网络化、可视化、协同化和集成化管理,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多元化、多角度、多数据的管理与决策依据,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明确了目标,才能确定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任务。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信息化建设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内容构成:计算机及其网络等硬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库和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
计算机、网络通信、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载体,除此之外,同时还应包括这些硬件正常工作的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各种硬件驱动程序等。硬件设施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应用软件系统是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建设内容。应用软件系统蕴涵先进的管理思想,体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通过软件帮助应用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等。因此,符合轨道交通项目管理要求、流程规范、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应用软件系统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如深圳地铁5号线项目就根据自身情况,建设了三大应用软件系统,一是安全监测与风险管理系统,二是施工监控与视频会议系统,三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包括进度、投资、质量安全、工程资料管理等内容)。
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使用的两个方面,应用软件的使用离不开数据库,而数据库中数据的增加、修改、共享等操作使用又是通过应用软件实现。轨道交通项目由于涉及到多组织、多部门、多层次,多项目、多专业,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十分复杂,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分类、定义和编码体系,根本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系统的集成应用更无从谈起。因此,数据标准化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信息化系统整体化、集成化和数据共享的基本保证。数据标准化工作主要包含制定信息指标体系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及信息交换接口标准等几方面工作。
人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实施到推广,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没有人。因此,信息化建设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订信息化管理制度、规章和保障措施,要建立必要的培训、推广和考核体系,保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线路
信息化建设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同时又与企业发展战略、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层次、项目管理模式和流程等紧密相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精心的分析、策划和组织,理清信息化建设的脉络,分析其关键内容,把握关键线路。
信息化诊断、分析和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管理全面提升、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以及技术实现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首先对企业现有的硬件、软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信息组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及信息化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和评价,了解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和水平。
在信息化诊断的基础上,再从战略、业务、技术、系统、人员、执行等方面,分析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根据企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和当前所具备的条件,明确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信息化整体战略规划:包括信息化总体方案设计、信息系统架构设计、软硬件技术规划、供应商选择、投资回报分析、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与实施步骤、IT治理结构和信息技术部门建设等。
优化管理流程,规范管理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业务流程的重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其前提是首先必须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和重组。
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地模拟现有管理方式,而是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组合和变革。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应做好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变革的准备,做好将来人员岗位设置和调整的准备,明确公司内部各部门职责权限,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明显改进、提高和创新。再依据这些新流程作为架构和模型,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信息化的成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项目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信息化平台、应用系统和项目全寿命周期数据库的建设
信息化平台、应用软件系统和项目全寿命周期数据库的建设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硬件网络平台、基础技术平台和应用支持平台。
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则应从以业主为主导的多方协同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满足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项管理任务的需求为立足点,围绕项目的决策、投资、合同、进度、质量、安全等管理要素,分阶段建设项目管理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决策、投资、合同、招标、设计、物资设备、进度控制、质量、HSE管理、风险、工程资料与知识管理等系统,以及其他的专业管理系统如施工模拟仿真系统、视频监控、结构安全监测、GPS测量定位、远程质量验收系统等。
信息化建设往往涉及多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各业务系统数据量非常繁杂,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又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互联。因此,梳理数据环境和构建统一的项目全寿命周期数据库是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数据库的建设以业主全寿命周期的各项的业务数据管理和应用为主,针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源,建立以主题数据库/专业数据库/数据仓库为核心的统一数据中心,为应用系统的深层次应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缺乏或不统一,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综合效益发挥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必须走在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前面,至少也要同步,决不能滞后。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数据/信息标准、技术标准、以及安全标准等。
信息化组织、实施、培训和推广的保障制度与措施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因此,必须建立信息化工作体制,建立健全信息化的组织、实施、培训和推广等方面的保障制度与措施,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创新型技术的集成应用
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使我们在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工具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拓展,网络化、可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集成应用已经成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趋势。
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规划和应用规划时,可以结合企业与项目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充分利用诸如施工模拟仿真、虚拟现实、视频监控、平安卡、电子签名与第三方认证、工程结构安全检测、远程质量监控、GIS等创新技术,并将之与项目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应用,为项目各级管理者提供多元化、多角度、多数据的管理与决策依据。
如深圳地铁在地铁5号线项目建设中,根据项目的特点及深圳地区地质情况,运用岩土分析理论和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技术,构建了安全监测与风险管理系统,建立了完整的监测数据分析、上报、监管、应急、防范等措施的安全体系,实现对施工监测数据、设计资料、地质资料、二维GIS、三维施工仿真及数值分析、施工信息等各类信息的在线综合分析、风险评估、预警预报、应急预案和快速反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结束语
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内涵广泛的课题,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角度、主体等进行分析与论述。本文仅从业主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轨道交通项目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目标与任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线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