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结构的现状调查*
2010-09-14邓志茂
邓志茂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1363)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结构的现状调查*
邓志茂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1363)
对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职称结构总体趋于合理化,但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性质的院校呈现不均匀的现象;各层次学历教师在各种高职院校分布比较均匀;教师年龄相对年轻化和运动特长多样化,适合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42.9%的教师与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有学缘关系,跟两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地理位置有关联。
高职院校;体育师资;师资结构
Author’s address Common course Dept.,Guangzhou Kangda Vocational Institute,Guangzhou 511363,China
广东省自2004年起启动高职高专评估以来,高职院校发展突飞猛进,院校在评估整改阶段,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素质,增加师资力量。如设立教师培养的专项经费,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期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以便相关的部门借鉴成功的经验。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了16所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民办学校4所,公立学校12所;办学时间小于或等于五年的院校有3所,办学时间五到十年之间的院校有10所,办学时间十年以上的院校有3所。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走访广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资培训中心、部分高职院体育部门,对相关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多学科问卷调查设计的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设计了课题问卷,并请有关专家对问卷效度和信度进行评定,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采取现场发放和邮寄两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102份,回收96份,回收率为94.1%,有效问卷91份,有效回收率为94.8%。
1.2.3 数理统计法
用SPSS软件包对调查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职称结构
2.1.1 职称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在被调查的91名对象中,教授1名,占1.1%;副教授19名,占20.9%;讲师40名,占44%;助教25名,占27.5%;无职称者6名,占6.6%。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怎样才合理,要依据高校的不同类型、不同基础、承担的不同任务而定。一般来讲,以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为主的高校,其职称结构多为“倒金字塔型”,即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务所占比例较大;对于以教学为主的专科学校,其职称结构最好是“金字塔型”,以加强教学的力量,避免高级职务过量造成浪费。显然,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总体趋于合理化:(1)对比2007年调查的结果,广东高职院校高级职称体育教师只有12.5%的比例,现在教授和副教授共占 22%,提高了9.5%;(2)中级职称比例最高,主要是广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时间在五到十年之间(其中62所是2001年以来确立),正处于中级职称向副高职称过渡时期;(3)无职称教师有6人,主要是刚入职的研究生,可以跨过初级职称而竞评中级职称,所以没有转为初级职称。
2.1.2 不同类型院校的职称结构比较
从统计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比较表(见表1)中发现:高级职称体育教师在不同类型院校之间分布不均匀:(1)高职称体育教师多集中于办学时间在10年以上的公办院校,在抽样的4所民办院校的调查问卷中没有高级职称体育教师。(2)高级职称体育教师多集中于经济较发达地区院校,珠三角地区院校高级职称体育教师占比例为24.2%,其他地区的院校高职称教师占比例为16%。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有:(1)办学历史在10年以下的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相对短,办学资金积累不够,科研设备不完善,很难吸引高级职称教师,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欠缺,不利于培养高级职称教师;(2)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多数担任部门重要职务,行政工作繁忙,科研时间不够充裕,不易取得科研成果,对竞评正高级职称显得吃力;(3)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部分普升高级职称教师更多选择转出高职院校,民办院校人才流失更加严重。人才从民办院校流向公立院校,从省边沿地区院校流向珠三角地区院校,从高职院校流向本科院校、政府机关以及其他行业。各类型院校的中级职称结构比较均匀以及合理,都保持在44%—45%之间,也是以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的特征。对比各类型院校的初级职称比例,只有民办院校超出32%,并且达到50%,主要是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福利相对低、工作稳定性差、起步较晚等原因造成其严重缺乏高级职称教师。
表1 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比较
2.2 学历结构
2.2.1 学历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表2显示,在被调查的91名对象中,具有博士学位1名,占1.1%;具有硕士学位18名,占19.8%;具有学士学位67名,占73.6%,他们依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体;5名是专科或专科以下学历,占5.5%。近年各类高职院校迎接教学评估,普遍重视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一方面,采取奖励措施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以便提高学历;一方面,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促使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比例上升较快,学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业务素质、科研水平和发展潜力。一般来说,体育教师队伍中拥有高学历的比重越大,学校的科研、教学的潜力就越大,学术水平也越高。因此,继续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依然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点。
2.2.2 不同院校的学历结构比较
表2 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比较
从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比较表中发现:公立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不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十年以上院校和十年以下院校具有硕博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占该院校体育教师的比例分别为:20.9%、20.8%、22.7%、16%、24.2%和19.4%,非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比例略低,但研究生学历体育教师在各类型高职院校分布基本趋于均匀。究其原因有:(1)各层次高职院校的在职体育教师都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自身学历;(2)近年体育类研究生就业压力过大,许多硕士毕业生到广东省内沿边地区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就业;(3)办学时间相对较长的高职院校由于长期以来积聚的本科学历体育教师处于基本的饱和状态,即使近年计划招聘研究生学历教师,但名额很有限。本科学历体育教师在各类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都在72.4%—76%,分布趋于均匀状态。
2.3 年龄结构
2.3.1 年龄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在被调查的91名对象中,30岁以下为31名,占34.1%; 30-40岁为41名,占45%;40-50岁为17名,占18.7%;50岁以上为2名,占2.2%。数据表明广东省高职院校的4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占79.1%,50岁以上体育教师占比例最小。统计截至2008年9月12日广东省共设立高职院校72所,其中62所是2001年以来确立的,平均以每年8所的速度增长,所以体育教师年龄相对年轻。另外,近年广东省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同时为了迎接教学评估,聘用较多年轻体育教师,促使高职体育教师年轻化,有利于活跃高职院校体育氛围。
2.3.2 不同院校的年龄结构
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比较表中(见表3)各类型院校之间的比例表明:办学历史相对较长的院校教师队伍倾向于合理的结构;办学历史在十年以下的院校中表现为教师队伍年轻化,40岁和4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占83.9%;在民办院校中尤其明显,40岁和4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占95.8%。
表3 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比较
2.4 运动项目结构
针对部分体育教师向多专项技术发展的趋向,问卷设置可选择多项运动技术的选题,在被调查的91名对象中,选择一项特长技术的有31名,两项特长技术有43名,三项特长技术有13名,四项以上特长技术有4名。可见,高职体育教师运动技术有向多项化方向发展。其中,选择田径为特长的有14名;篮球为特长的有22名;足球为特长的有13名;排球为特长的有14名;体操(包括健美操)为特长的有9名;武术(包括搏击运动)为特长的有6名;乒乓球为特长的有9名;羽毛球为特长的有13名;毽球为特长的有2名;游泳为特长的有6名;网球为特长的有8名;其他项目如定向运动、轮滑、体育舞蹈等共5名。有63人次选择了以田径和三大球为主的传统项目作为特长技术;有58人次选择非传统项目作为特长技术。分析数据并结合访谈结果发现,篮球作为广东省的优势运动项目,在社会和校园中广泛开展,倍受体育教师关注,其被选择作为特长技术所占比例最高;部分以传统项目为主要特长技术的教师兼发展非传统项目作为特长技术;广东省高职体育教师运动技术有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适合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2.5 师资学缘结构
91名高职体育教师中有49名毕业于广东省内院校,占53.8%;其中21名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占23.1%;18名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占19.8%;10名毕业于省内其他院校,占11%。46.2%来源于广东省外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大学,分布情况比较均匀。究其原因跟广东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有关,广东省高校教师待遇普遍要比其他省份的待遇优越,吸引了省外部分体育人才流向广东。但广东高职体育师资来源主要以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为主,毕业于两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共占42.9%,究其原因有:一方面,两所高校办学实力较强,培养的体育人才质量好,在社会上声誉高,毕业生竞争力强,就业范围广阔;另一方面,两所高校每年都给部分优秀的体育教师提供在职研究生教育机会,本省高职体育教师从办学实力、节省时间和经济消费综合考虑,自然选择华南师范大学或广州体育学院就读。
结论
(1)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总体趋于合理化状态。但是,表现为高职称体育教师多集中于办学时间相对较长的公办院校和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的不均匀现象。
(2)公立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不发达地区高职院校、10年以上院校和10年以下院校具有硕博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占该院校体育教师的比例分别为: 20.9%、20.8%、22.7%、16%、24.2%和19.4%。表明研究生学历体育教师在各类型高职院校分布基本均匀。
(3)广东省高职院校的4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占79.1%,教师年龄相对年轻化,有利于活跃高职院学校体育的氛围。
(4)广东省高职体育教师运动技术有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适合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5)调查中42.9%的高职体育教师与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有学缘关系,跟两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地理位置有关联。
[1]魏中林.在2008年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上的报告[R],2008.
[2]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廖建媚.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2010-05-02收稿)
Current P.E.teacher resource stru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DENG Zhi-mao
The paper reveal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current P.E.teacher resource stru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titl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except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colleges.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chooling are scattered in different levels in diffe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teachers are young and have sports specialty.42.9%of the teachers are from the China South Normal University and Guangzhou Sport college.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P.E.Teacher resource;teacher resource structure
G807.4
A
1672-268X(2010)04-0046-03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09年度立项课题(GZTY200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