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业科研机构信息资源开发研究
2010-09-12张家德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图书馆湖北十堰442000
张家德 (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图书馆 湖北 十堰 442000)
孙艳玲 黎 明 李若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3)
我国经过近20年的信息体系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家发改委《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推进农业高技术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继续实施星火计划,加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左右。”[1]
2006年信息产业部出台的《关于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探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多种路径和运营维护模式,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促进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2]。
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肩负着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使农业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西部农业加快告别自然经济和粗放式增长的重要使命。
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聚焦于西部农业科研机构,构建农业科研机构信息资源开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西部农业科研机构信息开发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为西部农业科研机构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服务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1 西部农业科研机构信息资源开发评价
1.1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3](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 T L提出的,它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找出解决问题涉及的主要因素,将这些因素按照其关联、隶属关系构成递阶层次模型,通过对各层次中各因素的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评价对象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序,即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以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因此,用此方法评价“西部农业科研机构信息资源开发”的非结构性的复杂问题比较适合。
1.2 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科研机构的主要职能是面向农业生产开展农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和农村科技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业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指由农业科研机构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为工具,对已掌握的农业信息作深度的思维加工、改造和重组,使之产生新的信息或者说通过思维加工进一步发现农业信息的社会功能,开拓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广阔的用途,使农业信息的潜在力量能充分发挥,价值得到实现[4]。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5-10]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研机构信息资源开发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 v0.5建立了指标层次结构图(见图1)。
图1 指标层次结构图
1.3 权值计算
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 v0.5,在建立指标层次结构图的基础上进行指标权值计算。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考虑相应的决策。经计算,信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如表1所示。
1.4 评 价
本文评分采用5分制,评分等级分为“非常差”、“较差”、“一般”、“良好”、“优秀”5个等级。1分以下表示非常差,1分至2分以下表示较差,2分至3分以下表示一般,3分至4分以下表示良好,4分至5分以下表示优秀。
表1 权重计算表
根据以上评分方法,选取23所西部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对象,以各农业科研机构为单位收集各个指标的数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标准,将西部农业科研机构与其比较,评定该西部农业科研机构每项二级指标得分,对应各项二级指标权重和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出评价对象的得分,如下页表2所示。
1.5 评价结果分析
1.5.1 总体分析
在所评价的西部农业科研机构中,信息资源开发能力等级为一般的占了大多数,有60.9%,良好等级的比例为17.4%,较差等级的比例为21.7%,而优秀和差这两个等级所占比例均为零。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农业科研机构信息资源开发能力整体水平较低。
在评价对象中,评价等级为良好的西部农业科研机构分别为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说明农业大学目前是西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开发服务的主力军。
1.5.2 各级指标分析
指标的层次统计结果如下页表3所示。
(1)“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指标中,等级为“一般”的农业科研机构有15个,占总体的65.2%;等级为“良好”的有8个,占34.8%。说明西部各大农业研究院和农业院校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比较平均,整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其下级指标评价值分析,主要是产品展示、市场分析、互动交流这3项指标的得分普遍在3分以下,说明西部农业科研机构对农业市场供求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发重视不足。
表2 西部农业科研机构信息资源开发能力评价结果表
表3 指标评估结果分析表
(2)在“科研实力”指标中,等级为“一般”的农业科研机构有13个,占总体的56.5%;等级为“较差”的有7个,占30.4%;等级为“良好”的有3个,占13.1%。说明西部农业科研机构整体的研发条件较差。从其下级指标评价值分析,机构吸纳农业专家的能力普遍不足,机构规模小,西部农业科研机构两项平均等级均为“较差”;农业科研机构基础建设薄弱,各省农业科研机构间交流合作不足。
(3)在“科研创新能力”指标中,等级为“一般”的有9个,占总体的39.1%;等级为“较差”的有6个,占26.1%;等级为“良好”的有4个,占17.4%;等级为“很差”的有3个,占13.0%;等级为优秀的有1个,占4.4%。这反映出西部农业科研机构成果创新能力参差不齐,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中等偏下。在达到“良好”及以上等级的科研机构中,农业院校有4所,研究院只有1所。考查其下级指标得分情况,主要原因是研究院在农业学术研究方面与农业院校有差距,出版的农业科技著作、期刊和发表的论文少于农业院校。
(4)在“科研推广能力”指标中,等级为“一般”的有11个,占总体的47.8%;等级为“较差”的有9个,占39.1%;等级为“良好”的有2个,占8.7%;等级为“优秀”的有1个,占4.4%。根据其下级指标得分,各科研单位技术推广能力都比较强,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差,人才基地建设重视度不够。
2 对策建议
2.1 提升科研实力
在提升科研实力方面,各大农业科研机构要提高自身科技投入的能力和资源配置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各种鼓励机制以吸纳更多的高级科研人才到西部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科研设备的购置,进一步提高西部农业科研机构的现代化水平;加强西部农业科研机构间的相互合作,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农业研究院应重点加强基地、实验室等科研设施、设备的建设与配置。
2.2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评价结果显示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农业科研机构与科研实力强的农业科研机构并未完全重合。因此,一方面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并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机制,提升机构自身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科研创新要与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特色结合,为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服务,从而整体上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3 拓宽科技成果推广渠道
在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农业院校的成果推广工作不应局限于技术推广服务和人才培养层面,应注重多渠道增加与涉农企业的合作,建立多元化农业经济实体,并在自身的优势领域通过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为涉农企业提供商业服务。农业研究院应加强人才培养,拓宽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的渠道,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2.4 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方面,农业研究院和农业院校都必须加强农业经济信息的开发,提供政策、技术、行情乃至国际市场的变化走势等信息;定期做基层调查,加强与农业劳动者的互动,以便使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民、贴近市场需求。在科研信息服务上,可借鉴“上海农科热线12316”和北京成立的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专家团的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激发农民利用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国家发改委.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EB/OL].(2007-03-01)[2009-09-10].http://download.china.cn/ch/doc/070301.doc.
[2]信息产业部.关于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06-09-29)[2009-09-15].http://www.fjit.gov.cn/article/4093.html.
[3]朱庆华, 陈 铭.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5.
[4]常 青.我国网络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2):46-49.
[5]尹希果, 王 鹏, 李思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情报与杂志, 2008(2):10-13, 16.
[6]欧阳欢.农业科技企业绩效指标体系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5(1):29-31.
[7]申红芳, 肖洪安.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12):142-144.
[8]成同杰.农业科研投入的绩效评价[J].中国农业会计, 2007(3):32-33.
[9]王彩萍.农业信息用户需求与应用行为过程调查[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3(4):58-61.
[10]范广建.农民信息用户群及其需求特点探析[J].理论界, 2005(S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