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文艺术歌曲《来吧,来吧,死神》
2010-09-11戴扬
戴 扬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系,安徽 铜陵 244000)
浅析英文艺术歌曲《来吧,来吧,死神》
戴 扬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系,安徽 铜陵 244000)
“来吧,来吧,死神”是英国作曲家Gerald finzi根据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作品之一《第十二夜》第二幕中的一段台词所创作的歌曲。歌曲唱段饱含着诗般的抒情因素,旋律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深受歌唱家的喜爱,“来吧,来吧,死神”因而成为了一首独立成篇的优秀艺术歌曲。
莎士比亚;Gerald finzi;第十二夜;演唱
艺术歌曲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都比较复杂,钢琴伴奏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歌曲的传统与德语语言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其他国家,也有一些类似的歌曲形式。如法国的Melodie、俄罗斯的romance和英国的Art Song等。英国艺术歌曲起步比较晚,然而作曲家却没有忘记自己国家在文学上的优势,作曲家Gerald finzi就是典型的一位,他选用文豪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段台词写成了这首经典之作。
一、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的文学创作
莎士比亚一生著作非常多,题材丰富,至今共有37部戏剧、2部长篇叙事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以及一些杂诗流传于世。莎士比亚善于把文学语言和民间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作品生动且精炼。
莎士比亚的创作第一阶段主要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作品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表现出人文主义思想,即使是悲剧也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带有喜剧特征。戏剧《第十二夜》便是在莎翁戏剧创作的第一个阶段所作,是莎士比亚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
“来吧,来吧,死神”选自《第十二夜》的第二幕第四场,第四场主要是奥西诺公爵与薇奥拉的对话。奥西诺还是沉浸在对奥丽维娅的爱恋中,他要求薇奥拉再到奥丽维娅家中示爱。薇奥拉问公爵,如果有一个女人像他爱奥丽维娅那样地爱他,他会怎么办,暗示了自己对公爵的爱意;但是公爵说没有一个女人会这么疯狂地爱上一个男人。薇奥拉于是说自己有一个姐姐就曾那么疯狂地爱上一个男人,却无法得到其所爱。奥西诺于是要薇奥拉把一颗珍珠送给她那位姐姐。似乎剧中由小丑演唱的歌曲,也就是选段“来吧,来吧,死神”在戏剧中是无关紧要的,也只是担当了供贵族们娱乐的一首小歌曲而已。然而这个选段本身所蕴含的哲理和诗意却是远远大于它在戏剧中的价值,作曲家Gerald finzi将这首“歌词”重新拿出来为其谱曲,可见其价值所在。
二、英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对Gerald finzi作品的影响
谈及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首先要给它以明确的定位。艺术歌曲的产生要追溯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如果更加细致地去追其根底,它是在“1575年前后由佛罗伦萨艺术小组发起,在蒙特威尔的创作中达到高峰……带统奏低音的独唱歌咏”[1],这也许是“艺术歌曲”的早期形态。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后,当时失去皇室和贵族宠信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被称之为“交响乐之父”的海顿,在其第二次访问英国期间创作了带伴奏的十二首英语独唱歌曲—《小坎佐诺新作六首》,这也应是“艺术歌曲”的先河。艺术歌曲起初和通俗歌曲以及乡村民谣一样被统称为歌曲,后来为了跟以往同一族群、同一社团集体咏唱的通俗歌曲、乡村民谣有所区别,改由专业的作曲家创作、独立的个体表演的独唱歌曲后才被称为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发展的重要年代在19世纪。德国及奥地利作曲家从写作附伴奏乐器的声乐作品,发展到古典时期及浪漫时期音乐与德国文学相呼应,在作品中引用文学题材。而在英国我们对于艺术歌曲可以追溯和研究的历史也仅仅是从20世纪的几位作曲家开始。与德法艺术歌曲相比,英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起步较晚,更少了19世纪近百年德法艺术歌曲发展和积累的丰厚的创作经验和历程。作曲家们除了吸取德奥等作曲家的作曲手法外,更以其岛国孤立的特质,结合传统歌谣和丰厚的文学遗产,创作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
作曲家Gerald finzi用伟大来形容似乎不是很恰当,但finzi作为英国本土的作曲家在20世纪的巨涛中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英国作曲家。
Gerald finzi的创作有自己独特之处,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歌曲创作上。他一生创作了9首歌曲,其中6首是为诗歌谱曲的,《来吧,来吧,死神》就是这6首中的一首,也可以说是最有名的一首。
三、对歌曲《来吧,来吧,死神》的具体分析及演唱中自己的体会
1.音乐分析
作曲家诗意地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这一 “唱段”巧妙地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重新组织成一首表达作曲家自身感受的歌曲。两个乐段看起来相似但又不尽相同。这是一首由两个乐段构成、结构规整并带有变化的二段式的声乐艺术歌曲。每个单乐段又可划分为A、B两个部分,第二乐段中Bˋ部分是第一乐段中B部分的变体。整个作品的结构图示如下:
小节 4(5-12)(13-22)(23-30)(31-38)5(44-51)(52-61)(62-69)(70-76)6。
材料:作品的材料使用统一,乐段A中乐句aˋ是乐句a的变奏,乐段B则运用了新的材料。
谱例一至谱例五(省略)
调性:整个作品建立在b小调基础上,局部有离调现象。如第63小节处离调到了b小调属调同名小调#f小调。乐句a结束于b小调V级和弦。乐句aˋ停留在b小调VII级导音上,给人以意外的终止感,同时钢琴伴奏搭配了五声性倾向的色彩。
和声:B乐段中b乐句停留于b小调属和弦,c乐句停留在五音旋律位置主和弦上,造成完满终止感。结束部分人声停留在属音上,在尾声中由钢琴进行完满终止。
2.演唱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演唱《来吧,来吧,死神》这首艺术歌曲首先要按照作曲家谱面上的要求,把握理解歌曲所要求的整体氛围,按照作曲家在谱面上的音乐标注去表达情感。
在歌词和语言方面必须做到每一个字的发音要准确无误、每一个字的意思要清楚地理解。要想清楚地表达作曲家和文学家(词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和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歌词的翻译是不可或缺的。
Come away,come away,death,
And in sad cypress let me be laid;
Fly away,fly away,breath;
I am slain by a fair cruel maid.
My shroud of white,stuck all with yew,
O prepare it!
My part of death,no one so true
Did share it.
Not a flower,not a flower sweet,
On my black coffin let there be strown;
Not a friend,not a friend greet
Mypoorcorpse,wheremy bonesshallbe thrown:
A thousand,thousand sighs to save,
Lay me,O where Sad true lover never find my grave,
To weep there!
对歌词的翻译大多数时候是对其字面意思的直接翻译。如:
过来吧,过来吧,死神!
让我横陈在凄凉的柏棺的中央;
飞去吧,飞去吧,浮生!
我被害于一个狠心的美貌姑娘。
为我罩上白色的殓衾铺满紫衫;
没有一个真心的人为我而悲哀。
莫让一朵花儿甜柔,
撒上了我那黑色的、黑色的棺材;
没有一个朋友迓候
我尸身,不久我的骨骼将会散开。
免得多情的人们千万次的感伤,
请把我埋葬在无从凭吊的荒场。
其实这样的翻译已经加入了很多诗性,但这样或许更为直观一点。其另外一种的翻译是完全诗歌化的翻译,字里行间透漏着中国味:
无常尔来矣,置我于柩床。
一息已云绝,杀我乃姣娘。
麻至与紫衫,速备慎毋忘。
无人爱我深,乃肯殉我亡。
竟无一好花,撒余灵柩旁。
竟无一良朋,吊余埋骨藏。
不须为余泣,葬余在遐荒。
亲友无觅处,免其徒悲伤。
无论是怎样的翻译,其作用都是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真正的和深层的含义,使演唱者能够真正地融入作品中,融入这美妙的歌声中。
《来吧,来吧,死神》这首精炼的艺术歌曲充满了诗意般的抒情因素,歌词内容洋溢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近现代作曲家为其谱曲更加显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和乐观的精神。与Gerald finzi同时期的作曲家也更是有很多的好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来吧,来吧,死神》是英文艺术歌曲中的一首经典之作,我们应该通过对其进行仔细地分析才能了解它真正的艺术价值,并感受和领悟它的艺术魅力,同时,对我们从事英文艺术歌曲教学与演唱都有很大帮助和启示。
[1]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西方音乐[M].刘经树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范咏涛,甘国农.当代英文声乐曲选·钢琴伴奏(上卷):艺术歌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0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7
[4][英]莎士比亚.第十二夜[M].朱生豪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7
[5]王宜君.从恶作剧看《第十二夜》的喜剧性[J].现代语文,2009,(3)
[6]陇菲.艺术歌曲的历史定位[J].人民音乐:评论,2008,(11)
[7]初海伦.歌声中的诗意性表达——论艺术歌曲的艺术特性[J].电影评介,2008,(21)
J605
A
1009-9530(2010)04-0092-02
2010-04-23
戴扬(1968-),男,安徽霍邱人,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系讲师,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