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以一所二类本科院校为个案研究

2010-09-11杨明蕊黄爱凤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新视野师生大学

杨明蕊,黄爱凤

(1.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蒙自661100;2.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以一所二类本科院校为个案研究

杨明蕊1,黄爱凤2

(1.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蒙自661100;2.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云南省一所二类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在使用中的评价进行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该教材的主要编撰特点、要求与调查对象对该教材在实际使用中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实际使用与教材培养目标之间;(2)使用者感知的实际难度与教材分级设计之间; (3)教材题材选择的丰富度、针对性与使用者的需求之间;(4)师生实际使用的困难度与教材内容结构编排的合理性之间;(5)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与教材可提供的可用资源之间。据此,就教材编写、教材选择和使用中应考虑的因素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新视野读写教程;教材使用;使用评价

引言

《新视野大学英语》是由郑树堂主编的国内第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教材涵盖从预备1、2级和1-6级,共八个级别,每一级包含《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综合练习》和《教师用书》四种课本、光盘、网络课程、题库和语料库,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资源。自2002年出版以来成为全国高校被广泛使用的一套全新的大学英语教材,也引出了很多从不同角度对该教材进行的相关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整个教材体系不仅符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编撰要求,[1-2]且选材上注重趣味性、信息性和实用性,题材和体裁广泛,[3]内容丰富,基本满足学习者的需求;[4]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好地体现了任务型交际法教学的基本原则,[5]说明该教材确实是新发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较优秀的教材之一。其中《读写教程》在整个《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体系中占有主要地位,听说教程,练习册,教学课件设计等相关内容都主要围绕《读写教程》的课文内容设计和编撰。因此,本调查主要针对云南省某地方高校师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的使用评价,[6]1-5旨在发现和找出该教材的编撰理念、特点与特定使用者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离合度,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一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云南省某地方二类本科院校222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38名不同职称的教师。因该高校长期采取分层次教学(A、B两个层次),所以抽样的对象为2006级A层次学生56人,B层次学生60人;2007级A层次学生49人,B层次学生57人,抽样的范围涉及全校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调查的教师为该校所有使用过及正在使用该教材的38名外语教师,其中副教授职称为3人,讲师为17人,讲师以下职称为18人。从样品整体来看,抽样的结果在该高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法,定性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法。封闭式问卷主要以Cunnings worth (2002:vi)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材评价理论为基础,[7]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视野读写教程》对该高校的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信息采集:1)对教材的整体印象;2)词汇;3)语法;4)文化;5)课文选材;6)课后练习;7)随书光盘及网络资源;8)与四、六级之间的关系;开放式问卷主要结合第一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挖掘式深入调查: 1)学习目标;2)选材的趣味性;3)文化知识的需求; 4)教师课堂教学;5)随书光盘及网络资源的使用;6)试题库使用。对教师的访谈同样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练习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教材结构与教学;3)试题库资源的使用; 4)四、六级考试与教学。其中封闭式问卷调查采用的是评分制:5分为完全符合我的实际情况,4分大部分符合我的实际情况,3分为有点符合我的实际情况,2分为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1分为完全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主要采用分类归纳法进行整理分析。

(三)研究步骤

本次调查问卷分两轮发出,第一轮对所有被调查的师生统一发放封闭式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50份,学生卷212份,教师卷38份。第二轮对样本中的100名学生(2007级A层次学生为30人,2006级A层次学生为20人, 2007级B层次学生20人,2006级B层次学生30人)再次发放开放式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3份,回收率为83%,其中2007级A层次学生为25份,2006级A层次学生为18份,2007级B层次的为19份,2006级B层次的为24份。接下来对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对象根据接受调查的教师整体职称结构,抽取8位不同职称的教师,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3人。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师生对教材的整体看法

表1的统计结果说明,教师对该套教材的整体评价明显高于学生,但近一半的师生都觉得教材相对较难。在教材的整体印象上,60.53%的教师印象较好,学生仅占42.34%,教师比学生高出近20个百分点。在教材满足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上,师生的认可度分别为60.52%和48.20%,教师不满意的人数仅为7.89%,学生为17.57%。在教材结构编排符合教与学的特点上,师生的认可度都比较低,仅分别为41. 89%和42.11%。

表1 师生对教材的整体印象 n=260人(学生为212人,教师为38人)

(二)师生对词汇编撰的看法

表2 师生对词汇的满意度 n=260人(学生为212人,教师为38人)

在词汇量很大上,39.48%教师和46.40%的学生认为词汇量较大。关于复现率高的问题,师生的认可度都偏低,分别为52.63%和38.29%,师生不满意的人数都达27%。在词汇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上,57.90%的教师和46.45%的学生同意这一点,不同意的师生比例分别为26.31%和27.93%。因此,表2中的调查结果说明,对词汇的编撰评价表明师生对词汇的复现及其与现实生活间的相关性认可偏低,尤其是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校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对语法知识的看法

从表3可看出,认为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需求相一致的师生人数都没有过半,分别为44.74%和36. 69%。关于语法知识很全面也仅有39.48%的教师和45.50%的学生表示认同,说明该校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仍然需要语法基础知识的辅导学习,也反映出部分以教材为载体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重。生表示认同,仅分别为36.84%和45.05%,持反对意见的教师高达34.21%。值得注意的是,超过50%的师生都认为不仅有必要增加欧美国家文化知识,而且应该在教材中适当加入本土文化知识。

表3 师生对语法知识的认可度 n=260人(学生为212人,教师为38人)

(四)师生对文化知识的看法

表4中的数据表明,63.15%的教师和49.10%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利于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关于教材中文化知识对教与学的帮助,只有半数以下的师

表4 师生对文化知识内容的满意度 n=260人(学生为212人,教师为38人)

(五)师生对题材编撰的看法

从表5可看出,只有在题材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上,63.16的教师表示认同之外,对题材广泛、有利于各种体裁的学习,有利于开展语言(文体)教学的看法,只有近半数的师生认同教材的题材选材和编撰情况。

表5 师生对题材的认可度 n=260人(学生为212人,教师为38人)

(六)师生对课后练习的看法

表6的调查数据表明,39.98%的教师和学生为58.55%学生认为课后理解问答题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3.68的教师持反对意见。对翻译练习的设计,52.64%的教师和58.57%的学生表示认同。关于写作练习,师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仅为42.1%和38.75%,31.58%的教师,24.33%的学生表示不认同。在词汇应用题的设计上,52.62%的教师和58. 57%的学生表示满意,教师不满意的人数为28.95%。关于练习的趣味性,57.90%的教师和23.43%的学生表示认同,31.71%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说明学生普遍认同词汇的编撰缺乏趣味性。在词汇的设计有助于自学上,52.64%和42.79%的学生表示满意,持反对意见的师生人数分别为26.31%和27.93%。关于练习的整体设计,学生认可度较低,只有33.79%的学生表示满意,26.57%的学生持反对意见。在综合技能培养的看法上,42.11%的教师和42.80%的学生表示认同,持反对意见的教师为34.21%。统计结果说明,教材中的练习编撰在考虑涵盖各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巩固的同时,没有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

表6 师生对课后练习的满意度 n=260人(学生为212人,教师为38人)

(七)师生对随书光盘及网络资源的看法

从表7可看出,随书关盘对教师的教学很有帮助,83.33%的教师表示认同,持反对意见的教师为零;学生表示认同的比例为50.86%,24.86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表明随书光盘的助教作用得到教师很大程度的肯定,学生对此的利用率不高。关于教材提供的试题库资源的问题,没有师生对此表示认同,持反对意见的教师为97.89%,这一调查结果可能跟试题对师生的开放度有关。对相应的网络资源(学习网站、资料来源)的看法,25.50%的教师和16.50%的学生表示满意,34.89%的教师和76.38%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说明师生对网络资源利用率都较低。

表7 随书光盘及网络资源 n=260人(学生为212人,教师为38人)

(八)师生对教材与大学英语四、六级之间关系的看法

表8 教材与大学英语四、六级之间的关系 n=260人(学生为212人,教师为38人)

表8中的数据表明,52.63%的教师和39.20%的学生认为该教材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35. 14%的学生持反对意见。50%的教师和59.02%的学生认为通过四、六级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28. 95%的教师和22.53%的学生表示不认同。关于教材是否应该为四、六级服务,50.01%的教师和58.12%的学生表示认同。由此说明,通过四、六级仍然是该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九)学生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

下面主要根据给学生发放的100份问卷内容从以下六个个方面加以整理,进一步分析说明学生对教材的整体看法及其背后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影响对教材的正常使用

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38位学生),认为没能力通过四、六级,在课堂上也学不到想学的东西(21位学生)。有的把目标定位于通过四、六级考试(45位学生),认为四、六级考试是唯一能证明自己大学英语水平的权威考试(36位学生)。

2.学习囿于语言知识点,没有挖掘课文选材趣味性和人文性

部分学生认为教材的选材具有趣味性(15位学生),涵盖了各种题材,如A I DS、环保等。但更多的学生不认同这一观点,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就这些题材真正展开讨论学习(33位学生),也有同学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词汇,语言点等很多,无暇顾及课文的深入学习,更多把它当作语言知识任务来完成(19位学生)。

3.教材的文化知识内容无法满足需求,缺乏英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比性题材

课文中涵盖的语言文化知识内容太少(43位学生),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不补充,学完之后对目的语文化知识了解很少(57位学生),最好加入一些本土文化知识(58位学生),在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对比中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39位学生)。

4.教师课堂教学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然以教师主讲为中心

很多教师上课仍然照本宣科(61位学生),词汇讲解时间较长(69位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33位学生),记不住(49位学生)。词汇和课文是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75位学生),师生互动多限于做课后练习(59位学生)。

5.随书光盘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硬件资源不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欠缺

随书光盘一般很没用,因为没电脑(66位学生),平时没时间去机房(29位学生),因为机房要收费(36位学生)。网络资源很少用(43位学生),上网的机会不多(33位学生),上网倾向于查找一些必需的资料和聊天(40位学生)。

6.试题库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不知道试题库的情况(73位学生),不能确定是否知道(16位学生),没听教师谈及怎么使用这一资源(47位学生)。

(十)教师访谈意见分析

教师访谈的意见反馈主要根据访谈信息从以下四个方面整理分析。

1.练习的编排利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教师普遍认为练习的编排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学空间,以下5位教师的意见反映了这一点。“练习涵盖了各种语言知识技能,如果学生认真练习,掌握教材知识是没问题的。”(教师1,3,4)

“写作练习尤其好,给学生提供了可模仿的范式。”(教师5)

“词汇和翻译题很好地帮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关键在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教师8)

2.教材编排的结构和题材选择不太利于教和学的正常开展

多数教师认为教材选材虽然题材多样化,但结构模块涵盖的教学内容偏多,无法正常完成和展开深入讨论;尤其是词汇表,增加了教学负担。有4位教师的意见反映了这一点:

“词汇、课文、阅读、写作在同一单元都有任务,教学时间安排很受限制。”(教师2)

“……尤其是生词表,不讲吧,学生不适应,讲了吧,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教师6,7)

“有些同学会看单词的四、六级标识来背单词,不太关注单词在课文语境中的应用。”(教师8)

3.试题库的利用率囿于多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教师坦言,使用该教材一、两年间,都没有使用过相关的试题库,曾经使用的教师,也有很多限制。下面3位教师的意见反映了这一点:

“说来惭愧,我没用过,没人告诉我资源在哪里。”(教师5)

“我曾经到相关的网站上申请了一个账号,但有很多限制,只能见到所教书册的部分测试内容,其他的不允许访问。”(教师6)

“知道有这个资源,但没有使用过,可能要收费的吧,学校不一定买了,我不太清楚。”(教师8)

4.虽然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证挂钩,但其对教学的影响仍然较大

部分教师不认同大学英语学习目标是通过四、六级,但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其影响,有3位教师的意见反映了这种情况:

“在课堂上我不想把时间用来做四、六级辅导练习的操练,希望学生多学点文化,社会习俗方面的东西,但有些学生觉得不安全,尤其在知道其他班有定期辅导的时候学生给你很大压力,让你忍不住在课上增加辅导资料。”(教师4)

“有些同学会直接跟你说’老师,课文不用学了,我们中学时不讲课文的,您只要让我们顺利通过四、六级就行了。”(教师6)

“学校看外语系的教学质量只看四、六级的过级情况,因为平时考试都是学校自己命题,考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所以你只好更多偏向四、六级备考。”(教师7)

三 结论和建议

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在该校的实际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得出,该校师生对教材的使用评价与教材编撰特点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材实际使用的情况与教材编撰、欲达成教、学目标不吻合

教材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以四、六级考试为助学检测手段,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教材提供的网络化资源有利于教师的思维转化和手段更新,使传统的灌注式教学能逐步演化到自主选择,参与式的教学,引起教学模式的转变。[6]调查结果则表明该校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或完全以四、六级考试为学习目标;迫于为四、六级考试备考等多种原因,多数教师仍以灌入式教学为主。说明在实际教和学的过程中,四、六级考试的检测手段功能演化为大纲功能,四、六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权威性异化已成为显然的事实。[8-15]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院校四、六级的过级率并不高,据调查,该院校2006年12月-2007年8月份的四级过级率都没有超过10%(分别为8.62%,5.97%,6. 35%)。据此,相关院校应尽快矫正自己的教学重心,为师生营造一个较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对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避免在追求少数人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牺牲多数同学学习目标的多样选择性。这种矫正更有望同时获得四、六级考试内容改革的正面导向支持。而教材编撰者在教材编撰时应避免过分强调教材针对某一考试类别的指向性和实用性,以免对正常教学产生负面干扰。

(二)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与教材难易编排的分级梯度设计不吻合

教材难易编排层次分明,可供各种学习对象选择。[6]调查结果则显示,师生对教材偏难的完全认可度明显高于其他调查内容。笔者认为部分原因在于教材使用的层级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相符合。因此建议教材使用者在使用该教材时,先按照教材分级的难易水平对学生进行测试,按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后再确定该选用的教材级别。就此,建议编者尽量提供与教材层级相对应的分级测试题库,以便于使用者操作。

(三)教材选材的丰富度、针对性与师生的实际需求不吻合

教材选材注重趣味性、信息性、可思性和前瞻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采用真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语言;主要涉及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学、社会焦点等。[6]但调查结果综合表明,教材在整体上没有满足师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题材的广异性特点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笔者认为学生使用教材的兴趣和反馈应引起更多教材选用者、教师和编撰者的重视。毕竟课文选材是否为学习者所喜爱、是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教材的成败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16]同时,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情况也应受到相应的重视。而且,笔者认为以后的教材编撰应考虑针对特殊群体的特色性,中国多名族、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的特点决定了追求教材的普适性价值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行的。据此,具有地方特色的院校也可根据所在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开发有特色的语言教学材料。当然,教师更应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和增删教学内容,解决教材“内容空无”问题。

(四)教材内容结构编撰的合理性与师生实际使用的困难度相矛盾

教材结构编撰虽然从多角度照顾到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言语技能的发展,[6]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师生很难完成所有编排任务的教学内容,尤其是词汇表的编列及对词汇的分级标识,部分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据此,建议教材编撰者在今后教材的编写中慎重考虑词汇表的辅助功能,可以根据教材编写的使用对象来决定这一内容的必要性。同时,使用者在使用该教材时,应该尽可能把词汇教学融到语篇中进行,避免脱离语境、费时低效的讲解学习。

(五)教材实际使用资源的有限性和教材提供资源丰富度不吻合

教材附带的光盘和提供的网络资源为师生提供了很好的备课和学习参考资料,网络资源使内容可从课本开始,通过internet延伸到多元化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和师生的知识视界;以学业测试为主的丰富的试题库资源,满足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测试。[6]但该校的师生,尤其是学生,由于硬件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教材附属资源的利用率普遍偏低,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资源的辅助价值。试题库资源也由于多方面原因没得到有效利用。据此,建议使用者在选用教材时,应该把教材提供的资源在具体环境中能达到多大的利用空间和价值考虑在内,并为师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条件;同时,教材出版者应尽可能免费开放网络试题库资源,从而达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之,根据上述的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教材的编撰理念,实施目标和具体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是如何看待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问题。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而已。[17]因此,教材编撰者,教材选用者,教材使用者(教师)应该综合考虑教材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真正为学生开发出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习材料。因为,只有当教材编写的目的、教材选用的标准,教材使用的方法和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兴趣相统一,当教材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使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教材编写目标才变得真实。[18]

[1]刘薇.《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评估[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2]李秀菊.《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估[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3]刘丽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语篇模式[J].肇庆学院学报,2005,(3).

[4]涂传娥,吴小玲.《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评估[J].语文学刊,2006,(18).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24.

[6]郑树堂.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读写教程1,2,3,4[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5.

[7]Cunnings 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8]蔡基钢.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J].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9]陈祖芳.学术讨论要尊重事实——与刘润清先生商榷[J].外语界,2004,(1).

[10]杜耀文,吴继尧.中国外语教考机制必须彻底改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3).

[11]高远.外语教学改革要科学论证和放开搞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12]黄少华.四六级考试是一杆假秤?[J].人民文摘,2006, (11).

[13]刘润清.英语四、六级考试——花钱买个谎言[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9).

[14]井升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品牌吗?[J].英语辅导(疯狂英语教师版),2006,(1).

[15]吴宗杰.论证中的话语混杂:外语测试的社会分析[J].外国语,2004,(5).

[16]陈明珠.教材之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A].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17]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8]蔡基刚,唐敏.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责任编辑 张灿邦]

An Investigation on Evaluation of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nd W riting Course in Practice——A Case Study on A Terti ary Un iversity in Yunnan Province

YANG M ing-Rui1,HUANG Ai-feng2
(1.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ion of ZhejiangNormal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China;2.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ion of 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The study is attempting to evaluate the textbook,N 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Reading course1-4) in practice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eachers andmany non-Englishmajor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in a remote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The study found out that there is some gap between editors’designing notion and situated practice of the textbook,which chiefly lies in the following seven aspects:a.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developing goal of the textbooks and users’real practice;b.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leveling design of the textbooks’difficulty and the real difficulty the usersmet in practice;c.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richness and pertinence of the texts design in the textbooks and the users’real need in practice;d.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rationality of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textbook and the dilemma of the usersmet in practice;e.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providing resources and the real resources used in practice.Thus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to both teachers and edito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ollecting infor mation.

N 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textbook usage;evaluation in practice

book=5,ebook=1

G420

A

1008-9128(2010)05-0111-08

2009-10-30

杨明蕊(1978-),女(白族),云南大理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教学与外语教师发展。

猜你喜欢

新视野师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后冥王星时代“新视野”要去哪儿?
“新视野”邂逅冥王星
麻辣师生
“新视野”号抵达太阳系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