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2010-09-11陈春媛郑红渠
陈春媛,李 辉,郑红渠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陈春媛1,李 辉1,郑红渠2
(1.云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管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2.长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庆涪陵408003)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重庆市两所高校的3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的水平,但在人际关系因子上显著高于常模水平,在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专业兴趣、家庭孩子数量等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具体在年级、性别、学校类型等维度上也不同;3)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焦虑水平、学校类型和年级差异对自我效能感有十分显著的预测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处于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非常活跃,个体心理充满矛盾.研究表明,近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反应和心理障碍,约9%的大学生出现中度心理障碍,而且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因而大学生心理状况值得人们关注.自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以来,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就一直受到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对于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金霞[2]对高职生进行调查,发现自我效能感与SCL-90总分、强迫、人际敏感等6个因子呈负相关;罗延清[3]等对护理本科生的研究发现, SCL-90各因子分值(躯体化除外)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袁锦芳[4]认为师范专科新生的心理健康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陈翠玲[5]等发现,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尽管研究对象和工具不尽相同,但结果都显示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关关系.
重庆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如何,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以往的研究结论是否对其也适用,这是本研究比较关注的问题.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江师范学院(非重点院校)、西南政法大学(重点院校)两所学校的40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398份,问卷回收率 99.50%,有效问卷 382份,有效问卷率95.50%.其中男生199人,女生183人;大一年级82人,大二年级83人,大三年级142人,大四年级75人.平均年龄为19.3±1.2岁.
1.2 研究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是国际上通用的测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效度比较高的量表.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该量表由Ralf.Schwarzer等人编制,共有10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法.一般自我效能感以被试在量表上的总得分为指标,得分越高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好[6].
1.3 结果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为了解重庆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现状,研究者将其在SCL-90上各因子的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的得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重庆市大学生与全国青年常模在SCL-90各因子上的均分比较(M±SD)
由表1可见,除强迫因子和偏执因子外,其余7个因子均达到了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上调查对象得分比常模低外,其他6个因子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常模,这表明重庆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全国青年常模.
2.2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男被试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均值是2.39(常模为2.69);女被试的均值是2.22(常模为2.55).通过单一样本 T检验得:t男=-6.46,t女=-7.45.即重庆市男女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全国常模相比,均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比全国常模差.这与廖美玲[7]调查的本硕连读的医科大学的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结论存在差异.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2.3.1 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上的比较
为了查看性别和学校类型两因素会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对调查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在SCL-90各个因子和自我效能感上的均分比较(M±SD)
结果显示:在强迫因子和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存在着十分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自我效能感上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p<0.01).
2.3.2 在年级间的比较
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上是否存在差异?为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重庆市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年级学生在焦虑、恐惧因子上得分与其他年级的差异十分显著;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
表3 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在年级间的均分比较(M±SD)
2.3.3 在专业兴趣和是否独生子女上的比较
专业兴趣的不同,是否会体现在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上?另外,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兄妹数量也不止一个,他们和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有没有差异,这也是值得 关注的问题.
表4 不同专业兴趣和兄妹数量的大学生在SCL-90各个因子和自我效能感上的均分比较(M±SD)
表4说明,重庆市大学生在SCL-90大部分因子得分上存在专业兴趣的差异;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上差异十分显著(p< 0.01).这反映出独生子女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来说要高一些,这与一些相关的研究[8]结论基本相同.是否独生子女和专业的兴趣对自我效能感的得分都没有表现出差异性.
2.4 重庆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2.4.1 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
重庆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见表5.
表5 自我效能感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关系
表5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负相关,其中与强迫、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的相关显著,与焦虑因子的相关十分显著.
2.4.2 各变量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
为探讨变量间的关系,将自我效能感作为因变量,SCL-90各因子、各种人口学变量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不仅受焦虑的影响,而且还受学校类型(重点和非重点)和性别的影响,即焦虑水平、学校类型和性别对自我效能感有十分显著的预测效应.结果见表6.
表6 焦虑因子对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总体特点
重庆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比全国的青年常模差,尤其体现在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上,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9],这表明大学生群体确实存在着相关的心理问题.但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就是常模的实效性.该常模是20世纪80年代的,可能存在老化的可能.重庆市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也低于全国青年常模,这可能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有关,这一群体不仅要承受学业上的压力,还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较常模低,但也还远未达到心理病态的地步.
3.2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性别在SCL-90上也表现出差异:女生在强迫症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与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社会的分工和传统的性别观念客观上造就了这些差异.高俊霞等[10]认为,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受生理差异、传统观念、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Stewart等[11]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理、社会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女生受生理因素影响较大,而男生受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学校类型上,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重点学校的学生,可能与学校的环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和自身条件等因素有关.为什么非重点学校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原因可能有:1)期望值不同.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因为自身成绩的关系,在目标的设定上就稍低一点,达到目标的概率就高,自我效能感相应地提升.2)所处的环境不同.长江师范学院地处涪陵,只有它一所高校,学生优越感强,自我效能感自然也高些;而西南政法大学地处主城区,周围优秀学生云集,让学生感觉到竞争的压力,受挫次数可能多些,其整体的自我效能感就相对降低.
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恐怖、精神病性、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上存在差异,其中一年级学生各症状最明显,而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来说要好些,这与胡秀润[12]的研究结论大体一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差些,特别体现在焦虑、恐怖因子上.可能的原因有:大一学生有一个新环境需要适应;也可能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够完善,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弱有关.一、二年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好,可能是他们所学的课程难度和负担相对小些,在学习中更容易体验成功;还有可能就是他们对未来思考没有高年级的同学多,对社会的激烈竞争体验不多,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无助感相对要少些.
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可能的原因有:1)独生子女有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2)独生子女的家庭教养方式更加宽松、自由,父母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已有研究[13]发现,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均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两者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是否是独生子女没有多大的关系.
3.3 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SCL-90中的4个因子存在负相关,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焦虑因子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学校类型对自我效能感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性别因素对自我效能感水平也有显著预测效应.这说明自我效能感水平与许多因素都存在关系.
4 结论
1)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非重点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
2)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一、二年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女生;非重点学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在对专业的态度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的维度上则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3)SCL-90中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负相关.焦虑因子水平对自我效能感有预测作用,学校类型和性别也对自我效能感有预测作用.
[1]Hong Li,Chongde Lin.College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心理学报,2003,35(2):220-230.
[2]金霞.高职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9,22(3):69-73.
[3]罗延清,宋丽萍,张月明,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 (8):2176-2177.
[4]袁锦芳.师范专科新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056-1057.
[5]陈翠玲,唐丹,王大华,等.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6):1535-1536.
[6]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7]廖美玲.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7(2):48-50.
[8]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36-38.
[9]王凤.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极其相关因素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26(4):88-89.
[10]高俊霞,石秀杰.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6,19(1):74-76.
[11]Stewart S H,Taylor S,Baker J M,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dimensions of anxiety sensitivity[J].J Anxiety Disord,1997,11(2):179.
[12]胡秀润.大学生SCL-90抽样测查结果对比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05-109.
[13]张文新.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1998(4):56-59.
[14]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8(4):229-230.
G444
A
1671-9476(2010)05-0150-04
2010-04-02;
2010-04-20
陈春媛(1984-),女,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与咨询;通讯作者:李辉,硕士生导师,E -mail:ynsdl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