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系探索

2010-09-11冯文明周守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问卷心理健康

冯文明,周守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系探索

冯文明,周守珍

(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3)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56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态度.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处理数据,共提取三个因子.第一个因子的内容涉及性格、意志、气质、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压力缓解、挫折应对等,命名为“培养健全人格”;第二个因子的内容涉及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合理使用互联网、自主管理时间等,命名为“适应大学环境”;第三个因子的内容涉及性教育、恋爱、职业规划、创造力等,命名为“走向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大学生所认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下简称“教育内容”).唐柏林[1]认为,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适应、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健全人格、意志、交往心理、性心理、择业心理、创造力的开发等.姚本先和陆璐[2]认为,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健康概述、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交往心理、恋爱与性、择业心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许光兴[3]提出教育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与成长、心理咨询指导、学习、恋爱 、婚姻、人格、梦与自我催眠、艺术疗法与游戏疗法、生活辅导、人生设计等内容.张大均和邓卓明[4]认为教育内容包括“适应”与“发展”两个维度,其中,“适应”包括生活、学习、交往、做人等内容,“发展”包括智能、个性、社会性、创造性等内容.虽然研究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较详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研究者大多是从理论思辨的视角来确定教育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的建构缺乏实证性.第二,由于研究者以理论思辨为出发点,从而忽视了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态度.第三,研究者提出的内容虽然可以涵盖教育内容的大部分,却没有说明内容之间的逻辑性,从而出现了目前研究领域较普遍的教育内容无层次、无系统的倾向.尽管有的研究者对教育内容加以分类介绍,但在教育内容合理配置方面还有待完善.事实上一门学科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基本理论的建构,也需要大量实证研究的证明.鉴于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意识的群体,在建构教育内容的体系时应当倾听大学生的心声,给予教育对象一定的话语权.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生对现行教育内容的态度,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处理数据,试图了解大学生所认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以便为理论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

调查采用的是自编问卷.在编制问卷时,采用无结构式访谈法对在校大学生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访谈.首先,根据研究的目的,让他们回答“您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包含哪些内容”,以便为编写问卷搜集资料;其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书籍进一步搜集资料[5-9],并结合无结构访谈得到的相关信息初步编制出问卷;然后,让两名心理学教授对问卷进行评价,根据反馈意见修改了部分内容,形成了试测问卷;最后,以心理系15名研究生为被试进行试测,综合反馈意见作出第二次修改,形成正式问卷.

正式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指导语;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人口学资料;第三部分为问卷内容.问卷内容共20个项目,包括:1)心理压力的缓解;2)良好性格的培养;3)学习心理;4)情绪调节;5)恋爱心理;6)创造力的培养;7)求职心理;8)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9)生命教育; 10)性知识教育;11)如何发挥气质的优势;12)职业生涯规划;13)挫折应对;14)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对策;15)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6)如何认识智力、开发智力;17)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等;18)互联网的合理使用;19)人际交往;20)时间的管理.正式问卷采用李科特5级评分法,5个级别分别是比较认同、认同、无所谓、不认同、比较不认同.

1.2 调查对象

以某大学本科生为被试,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主试由心理系研究生担任,施测前对主试进行了培训.施测时统一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被试为256人,有效率为89.82%.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23人;独生子女58人,非独生子女198人;文科65人,理科69人,工科61人,医学61人.

1.3 数据处理

采用社会科学数据统计软件包(SPSS15.0)进行因子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因子提取

对研究数据进行 KMO抽样适当性检验和Bartleet’s Test球形检验,得到 KMO值为0.916, Bartleet’s球形检验χ2为1.612×103(df=190, Sig.=0.000),表示该问卷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以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旋转后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4个.按照以下原则逐步删除项目:共同度小于0.4的项目;负载小于0.5的项目;具有多重负载且都小的项目;少于3个项目的因子.最终结合碎石图分布特征,提取3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4.086%(结果见表1).

表1 因子特征根及贡献率

2.2 因子内容

提取的三个因子,共包括14个项目,α系数为0.865,KMO值为0.909,Bartleet’s球形检验χ2为1.050×103(df=91,Sig.=0.000).各因子包含的项目、因子负载、因子α系数见表2.

表2 因子内容及负载

表2中各个项目的内容如下:1)良好性格的培养;2)心理压力的缓解;3)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4)挫折应对;5)如何发挥气质的优势;6)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7)人际交往;8)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等;9)互联网的合理使用;10)时间的管理;11)性知识教育;12)恋爱心理;13)创造力的培养;14)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来说,第一个因子包括7个项目,涉及性格、意志、气质、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压力缓解、挫折应对等内容.第二个因子包括3个项目,涉及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合理使用互联网、自主管理时间等内容.第三个因子包括4个项目,涉及性教育、恋爱、职业规划、创造力等内容.

3 讨论

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三个因子.第一个因子包括的7个项目中,性格、意志、气质等内容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有关,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内容和“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有关,压力缓解、挫折应对等内容和“积极的应激方式”有关.可见,第一个因子反映的是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与他人、顺境与逆境,做一个自信、自强的进取者,这与黄希庭[10]对健全人格的定义相吻合,可命名为“培养健全人格”;第二个因子包括3个项目,涉及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合理使用互联网、自主管理时间等内容,反映的是面临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改变,调整自我以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故将第二个因子命名为“适应大学环境”;第三个因子包括4个项目,涉及性教育、恋爱、职业规划、创造力等内容,反映的是大学生面对婚姻、爱情和工作等生活事件的挑战而做出努力,以融入社会生活,在积极的社会关系中找到个人的生活乐趣.根据心理学家阿德勒关于青年早期的生活任务包括爱情、婚姻和职业选择等内容的观点,并考虑到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在个体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这个因子命名为“走向社会生活”.

在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讨论中,健全人格始终处于核心的位置.如特质学派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毕生坚持研究健康人和正常人,他把这种人称为所谓成熟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健全人格.人格的和谐与健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对其生命全程的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影响生命全程各个阶段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经过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高校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格素质现状,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塑造健全人格.“适应大学环境”是指大学生与周围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发生改变的过程,也指大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协调的状态.如果从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来看,便会发现这种适应状态是暂时的.随着大学生自身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他们需要走向生命全程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走向社会生活”.需要说明的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有一定的重叠之处.总之,“培养健全人格”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起基础性作用,“适应大学环境”、“走向社会生活”是大学生生命全程发展过程中两个相继的阶段性任务,“适应大学环境”发展的状况会影响到“走向社会生活”发展的质量.同时,这两项任务发展的状况又反过来影响到“培养健全人格”.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4 结论

总之,本文研究发现:1)在大学生看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培养健全人格”、“适应大学环境”、“走向社会生活”等3个方面.2)“培养健全人格”包括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积极的应激方式等内容;“适应大学环境”包括适应大学生活、适应大学学习、自主管理时间等内容;“走向社会生活”包括爱情与婚姻、职业发展、创新思维等内容.

致谢 感谢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周守珍教授、朱从书副教授对本文的指导!

[1]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08-111.

[2]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3]徐光兴.打造一流之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张大均,邓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王柏,赵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J].吉林教育,2008(31):7-8.

[6]张明.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5-6.

[7]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申继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常春娣,张燕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42(3):90-94.

Factor analysis to the contents of undergraduate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ENG Wenming,ZHOU Shouzhe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Using the self-arranged questionnaire,it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ttitude of 256 undergraduates towards the content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ata was processed by the approach of factor analysis,and extracted three factors altogether.The contents of first factor refer to personality,will,temperament,self-awarenes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relieving pressure,coping frustration.The second refer to adapting academic life and study,making use of Internet reasonably,managing time independently.And the third refer to sex education,amativeness,career planning,creativity.The content system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hich were identitied by the undergraduates comprise cultivating sound personality,adapting college environment and accessing to social lif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content systems;undergraduate;identity

B84

A

1671-9476(2010)05-0147-03

2010-04-01;

2010-04-20

冯文明(1983-),男,河南项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辅导.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问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