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零售业损失存在六大问题

2010-09-10唐茹

中国商论 2010年11期
关键词:零售业零售商供应商

唐茹/文

近年来,商业零售业的损失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为了全面掌握我国商业零售业损失的现状,了解企业目前防损工作的共性问题,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防损专业委员会于今年第一季度在全行业内展开2009年国内商业零售业防损状况调查,向全国近千家商业企业及各省市商联会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有效回收部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次调查的对象分别为商业零售业企业的防损工作负责人和零售业供应商的相关负责人。调查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零售业态分布遍及13个种类,而供应商涵盖了12种供货品种,具有相当广泛的数据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商业损失情况还是非常惊人的。根据调查,我国2009年商业损失率为1.62%。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为基数,按1.62%商业损失率匡算,商业损失额为1379亿元人民币(折合203亿美元)。另据有关数据综合分析,我国内资零售企业的纯利水平在1.2%左右,如果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为基数计算,占中国零售业企业零售总额87%的内资零售企业的净利润应在889亿元左右。中国商业损失额与纯利水平相比是很高的。

本次调查发现,我国零售业损失惊人,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

第一,外盗发案频率高、内盗损失金额大,两者是造成商业损失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外盗发案频率高,外盗案件占本次调查商业损失案件总数的85.84%。尽管调查显示,内盗远低于外盗发案率,但在跟进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内盗造成的损失要比外盗大得多。

第二,零售商和供应商都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信用。由于内盗对企业的伤害最大,无论零售商,还是供应商对于管控内盗风险的态度和措施惊人的相似。绝大多数零售商和供应商对有盗窃行为的员工持零容忍的态度,而零售商和供应商也都重视员工的雇前背景的核实。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建立零售行业员工内盗信息交换数据库是加强员工职业信用培育,防范企业内盗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零售商和供应商都认为员工负面信息交换有助于企业规避用人风险。

第三,企业主要领导对零售商防损的重视不够。调查中发现,企业防损工作虽然目前有专门主管领导负责的占到了7成,但是拥有完备的防损体系的企业仅占到被调查企业的半数。缺少主要负责人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完整配套的措施,商业防损很难控制。

第四,传统的商业防损思维需要改变。通过调查发现,企业的防损支出主要用于购置及更换安防设备;但是,商业损失仍居高不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现象说明,只重视增人和机器数量的传统防损思维,仍在目前的防损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难以适应新时期防损工作需求。

第五,对职工防损培训重视不够,缺少资金支持。这也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大投入,是防损工作所面临的一个瓶颈。

第六,供应商往往处于防损的被动地位,成为商业损失的最终承担者。通过调查发现,供应商的损失情况要大于零售商,在商业防损问题上,零售商与供应商是利益共同体,双方需要坐在一起共同研究防损的措施。可喜的是,北京的一些商家(如:物美集团)正在和北京供货商联盟探讨如何共同防损。这也是改善零供关系,共创零供和谐的重要工作。

通过此次调查,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及国内实践,中国商业联合会防损专业委员会在推广防损教育的同时,正在进行负面信息交换的试点,这也是切实提高全行业商业防损工作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零售业零售商供应商
完形填空两篇
国产品牌,零售商这样说……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零售商都在做自有品牌化妆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场景营销视野下的零售业O2O模式的探讨
零售商:我是这样开农民会的!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