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零售新动向
2010-09-10中国商贸靖东整理
《中国商贸》记者 靖东/整理
二、三线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众多零售企业的关注,外资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内资零售大腕如百联集团、华润万家纷纷抢占布局二、三级城市。由江西省商务厅和联商网共同主办的“润百·2010年联商网大会暨第七届中国零售业营销论坛”以“因商而联,开放融合”为主题,聚焦2010年零售业新动向。
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丁耀民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人大财经委主任、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
近年来,零售行业不断快速发展,新的发展形势要求零售业要有更开放的心态,从而更好地优化整合资源,不断做大做强。2008年是突变的一年,当年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字——“救”,救灾、救市。那个时候,浙江的经济指标开始往下走。2009年是非常复杂的一年,当年的关键词是一个“保”字,保增长,保企业,保稳定。通过2009年的努力,浙江省整个经济指标开始往上走,GDP增幅8.9%,财政总收入3600亿元,农民纯收入突破了1万亿元。步入了2010年,我觉得今年的关键是“调”,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浙江的发展肯定会更好,更快。
企业要走出去
张育林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战略部副主任
最近几年有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针对外资开放是否过度,是否已对流通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对此商务部有一个基本立场:继续扩大开放。不开放,国内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网络、产品的出口,都会存在更多不利因素。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应该思考怎么进行区域优化,在进行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国内企业要更多地走出去。
推进发展模式转变
黄国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零售市场具有50万亿元的潜在市场,20万亿元的银行储备,10几万亿元的金融资产。如何将市场变成企业的业绩,这一点是包括所有地产商、供应商、开发商、策划商、支持商都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当前零售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我的建议是:第一,从政策产值转向市场;第二,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发展;第三,立足于区域,做强、做足、做实,站稳脚跟;第四,从面前的市场向潜在的市场转变;第五,从商品的经营转向服务市场开发;第六,从平面经营向立体经营推进;第七,从重视形象工程转向社区发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构建供应链主导者
周勇 上海商学院教授、上海商学院流通经济学院院长
探讨我国未来的零售企业,大致存在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从客户端、需求端提升客户的价值,改变零售业;第二个维度是从零度的角度考虑引进人才和降低价格;第三个维度是要注重创新,比如电子商务的发展,主题商店、3+1模式、公园模式,还有其他的新兴模式等;第四个维度是要做供应链的主导者,能够把前三者组合在一起,以客户端、供应端服务于产品并且创新,让三者成为供应链。谁能够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谁就有了创新资本。
关注三个反应链
吴元轼 润百首席运营官
为什么中国制造永远被理解为品质差?因为很多消费者在购物时总是有一个概念:我可以找到更便宜的。因此有些企业会想办法压缩他的成本,降低质量。零售业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缺工潮。很多商品很难准时上架,因为员工缺少。这个现象会导致成本提高。企业没有办法提高采购单的金额,所以到最后,有些品牌就越做越差。在这个前提下零售企业要关注三个快速反应链:研发反应链、营销反应链、库存反应链。研发是品牌的根本,尤其在中国做品牌;营销最重要的是让库存时时知道,不管门店开多少,只要有库存,就有成本。
到现场决定计划
蒋美兰 百安居市场部总监
看卖场是否成功,主要有5个评价标准。一是转换率,二是停留时间,三是困惑指数,四是截击率,五是等待时间。研究消费者商场的购物行为,才能正确判断你该如何设计卖场体验。而所谓的购物体验就是在门店中,消费者从进门到离开希望有什么样的体验。通常,顾客的购物体验如何主要看:外招是不是很有吸引力?主通道的指引,是强迫动线还是开放式空间?商品介绍是消费者语言还是商品功能?陈列的模式能不能激发消费者的灵感?写上的价格还是否打算让消费者看?请记住两句话:提出的概念与如何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概念是同等重要的;千万不要在办公室里决定你的策略,请到现场决定自己3年或5年的计划。
体验式营销的成功
范国勋 台湾美华泰精品百货副总经理
美华泰整个生活流行馆之所以会成功,一是因为市场定位非常清楚。二是商品收集丰富,区别于一般的零售。三是有强大的资讯系统作为后盾来掌控整个商品的经销,创造新营销的手法。四是卖场灵活度展现,让消费者在卖场中不会有枯燥感。五是致力于会员的经营。最主要的还是体验式经营的成功。服务只是一个品牌,商品只是一个道具,消费只是一个过程,但是体验是永久的记忆。消费者如果在购物的过程中得到美好的体验,就会透过体验爱上产品。
百货店存在的风险分析
王志国 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国内百货店存在劣势,尤其是对百货单店来讲,话语权逐渐散失,抵抗外部市场的风险很脆弱。百货销售的货品都是由品牌商提供的,各地之间的差异很少。这种角色也导致营销上很少有其他的“绝招”。
相比较而言,欧美的模式,更倾向于塑造自己的品牌。比如美国的切尔斯百货,顾客到那里是关注商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商品的品牌,包括性能、款式、规格等等,在这样的商场,顾客可以挑选自己的商品。这里的商品其他地方买不到。这种满足感不断吸引他们来购物,这也是国内要走的差异化的道路。这要看中国的零售商和经营者,能不能打破现有的经营模式,包括具不具备实现商品差异化、视觉差异化,从营销到管理的要求,以及这种能力要求对顾客的理解深入,是不是能够做好顾客体验。
现在中国80后、90后已经成为百货业的主要消费者,这会影响中国零售业未来十几年的发展。对新的消费阶层,他们怎么理解。零售业的发展只有跨区域地结合,通过股权,通过多种形式,突破地域限制,达到1+1>2的效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