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思考

2010-09-09湖北省直机关第二保育院

当代学前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美术家长幼儿

■湖北省直机关第二保育院 童 彦

对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思考

■湖北省直机关第二保育院 童 彦

一、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许多家长在幼儿家庭美术教育过程中走入了误区。

(一)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

近些年,社会上以各种方式兴办的幼儿美术培训机构一直长热不衰,一派繁荣景象,这一现象似乎也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美术教育的重视。

但是重视未必一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正面积极的效应,我们对部分家长进行了访谈,探寻“重视”背后的原因,发现有些家长因为看到孩子爱涂涂画画,认为他有美术天赋,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和财力送孩子上训练班,期望他有朝一日能在美术方面有所成就,或成为孩子的一技之长;也有些家长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在上这个班、那个班,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而美术最经济实用,所以就给孩子报了美术班……这类家长追求的是美术教育显性、短期的教育功效——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

在我们对72个家庭关于“幼儿美术活动教育价值”(开放题)的问卷调查中,“有利于美术知识技能(色彩、构图等)及动手能力提高”以及“开发智力”的观点列前两位,见下表:

排序 家长认为的美术活动教育价值 人次 比例1 有利于绘画知识技能的提高、动手能力发展 37 51% 2开发智力 27 37.5% 3 有利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智力) 27 37.5% 4培养观察能力(智力) 13 18% 5培养审美能力 11 15% 6 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9 12.5% 7感受生活乐趣,陶冶情操 3 4%

我们可以看到家长意识到美术教育能综合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但根据教育价值的重要程度显示,家长更多将美术教育作为开发智力、提高美术知识技能的手段,而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审美意识的培养很少考虑。这一认识容易导致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方法简单,简单地以孩子学会画多少,画得认不认真,观察得仔不仔细,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孩子的素质提高与否,忽视孩子精神成长的需要。中国画家潘天寿曾经说过:“没有感情就没有作画的欲望”,“情感是艺术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学习用美术语言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中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人格品质,综合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能力。这些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甚至他的一生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现状,见下表:

排序 方式 指导内容 比例1语言建议、引导、启发表扬、鼓励美术技能技巧想象态度、习惯34.7% 11.1% 2.8% 2任其自由发挥25% 3示范模仿、描摹22.2% 4观察事物6.9% 5帮忙画4.2% 6故事情景1.4% 7让孩子尝试多种美术方式、材料,从中感受乐趣 1.4%

1.语言建议、引导为主。

在家长常用指导方式的调查中,使用语言引导、建议方式的频率最高,达48.6%。许多家长在填写问卷时,运用了“建议”、“启发”、“鼓励”、“引导”、“激发”等字眼,表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角色定位上的一些变化,考虑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希望调动孩子从事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让孩子自由发挥,不干涉。

有25%的家长主张让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作,一般不予指导。他们当中有的忙于自己的事业,忽视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影响;有的片面地认为完全的“自由”,就是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刺激着孩子的感官,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刺激越丰富,活动体验就越丰富,他的感应能力愈强,好奇心、观察力和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家庭是实施“个别”教育的最佳场所。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和爱好,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父母以参与的形式指导,与幼儿共同完成一件作品,还可以使家庭气氛更加融洽、温馨的同时,让孩子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和乐趣。只要父母能够把握好参与的程度,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让孩子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就可以了。

放任的“自由”,可能使孩子不具备丰富感受、创造和表达的能力,也看不到创造所必需的可能性,时间一长孩子自然兴趣就淡了,或者没有兴趣了。家庭美术教育应该跟随家庭和孩子的生活,点点滴滴地、潜移默化地进行,让孩子保持永不枯竭的创造能力和热情。

3.提供范本、绘画资料供孩子模仿、描画。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运用范画、书籍等材料让孩子模仿、印描,以孩子临摹得像为标准,这虽然也是学习绘画技法的一种方法,可能很快见效,锻炼了眼、手的协调机能,但没有动脑。单纯临摹、印描的方式,使孩子习惯于照抄现成画面,描摹别人经过观察、概括、提炼等艺术加工后产生的形象,只会妨碍他的记忆和想象的发挥,影响他创造力的发展。范画、书籍是人家的创造,毕竟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曾有一则这样的报道:一位中国小学生移民到美国,美术课上,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画得太像了,让美国教师和学生都很惊叹他的画技。可是在要求自己创作时,他却无从下笔。人家评价“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幼儿美术活动需要有幼儿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4.让孩子充分感受、体验。

极为少数的家长利用了故事和多种绘画方式和材料的指导方法。他们用故事里具体、鲜明的角色形象,容易引起联想的故事情节来感染孩子,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感受,分析、比较、鉴别美与丑,加深幼儿对美好事物的理解,使其产生接受美、喜爱美的情感。让孩子尝试多种美术方式、材料,充分地操作和感知体验,积极地发现美、创造美,主动地掌握简单的艺术表现技能,从中感受美术的乐趣。

很好的教育指导方法,只有2.8%的家长经常使用。这也引起我们对家园共育工作的思考。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园互动平台,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指导的良好方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三)美术教育中家长与幼儿的沟通

在家长的问卷中,我们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当您看不懂孩子的画时,您会怎么做?”以下是结果统计:

家长行为方式人次请幼儿解释只请幼儿解释先请幼儿解释,然后鼓励表扬先请幼儿解释,然后指导改进先请幼儿解释,然后接纳25 11 10 1表扬 单纯“漂亮、想象丰富、有创意、好”先夸奖,再指出不足6 1互动交流 相互讲述自己的想法 2直接给建议 2

只请幼儿解释或单纯表扬,都是敷衍孩子的行为。有一位家长先猜孩子画的什么,再引导孩子说出画的内容,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解读孩子的画,陪孩子一起高兴地欣赏作品,表现家长对孩子作品的尊重、重视,才能逐渐培养起孩子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策略的思考

(一)引导幼儿发现美术的乐趣

试想如果绘画中总是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活动工具总是单调重复,难以诱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他们的操作欲望,促使其从事美术活动。幼儿绘画可选择的工具材料很丰富,有油画棒、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彩色粉笔、水粉笔、排笔、印章、水粉色、水墨、油墨等,父母应注意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玩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把许许多多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堆砌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使孩子眼花缭乱,无法选择。而是要提供有助于主题表达的工具和材料,提高孩子绘画的成功率,提供的画纸不要过小,孩子在上面会放不开手脚,家长要给予积极地启发、引导幼儿主动操作,让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初步的认识与兴趣。

(二)多为幼儿提供美术活动实践机会,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

美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我娱乐性活动,是在自我感受、自我表现、自觉自愿的活动中受到感染。要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美术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能力,真正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如找来剪刀、颜料、皱纹纸、橡皮泥、自然物和废旧物品等,父母同幼儿一起,随季节变化和节日要求,合作制作不同装饰美化家庭环境,在活动中受到陶冶,获得愉悦。

(三)选择适合的美术读物

现在的图书市场里关于幼儿的美术读物非常多,有简笔画蒙纸印画、折纸、各种手工制作、各种画派的入门以及美术作品的欣赏等。父母在给孩子选择购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少选有关简笔画的美术读物。

简笔画是成人对物体形象的概括,如果让孩子去临摹,就等于用成人的知觉代替孩子的知觉,用成人的思维代替孩子的思维,用成人的体验代替孩子的体验,孩子将因此而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同时,孩子画出的画也会千篇一律,缺乏幼儿独特的个性,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2.可以选择画面或图片生动、鲜明,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有一定的欣赏价值的书籍或名家名作。

这样的书籍能够丰富孩子的视觉经验,有美感,让孩子逐渐形成“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让他在欣赏不同画面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表现手段和视觉表象,同时理解美术的创造性特征。例如:提供民居、宫殿等结构不同、类型各异的建筑作品的图片书,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建筑的形态,以启发孩子画房屋的思路。

3.选择有趣味性的美术读物。

如果单纯的提供范例让孩子模仿,孩子会觉得比较乏味,但如果书中能有一定的情节,而且情节比较符合孩子的兴趣,那孩子在这样的书籍的引导下,会更有兴趣参与。也可以选择几种形式相结合的书籍,如折纸和绘画相结合,给折好的东西添画不同的表情来表现不同的情节,或涂色和绘画相结合等。

(四)引导孩子多观察生活中蕴藏的美

家长应该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自然景物以及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尤其注意事物的形状、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幼儿虽然与美的事物有着某种天然联系,但他对于美的感受与表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要通过感知、理解、体验、表现、创造等一系列过程,才能体验到美,从而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评价能力。如“听鸟语闻花香”、“看青青的小草,嫩嫩的小树芽”,孩子有兴趣地去观察,作品表现才会生动、美丽。

(五)不以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作品

幼儿的作品在家长看来可能觉得画得不像,甚至令人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有的认识。比如:把小草画得比树还大;把太阳涂成黄色……我们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不能用符合常规的标准去评价,更不能以画得像不像去评价。对孩子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只要是布局基本合理、色彩鲜艳、充满童趣即可。

三、构建幼儿美术教育家园互动平台的思考

(一)加强宣传

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咨询和宣传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及时扭转部分家长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指导的良好方法。

(二)安排家长课程

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适当安排面向家长的课程,在常规内容之外,普及一般的美术知识,提高家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水平。

(三)组织丰富的家长活动

1.举办“家长一课”。

让家长学习几种简单的教孩子绘画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家长对欣赏美术作品的认识。

2.举办“幼儿美术教育家长讨论会”。

通过讨论会帮助家长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学习正确的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方法。指导家长看儿童的作品首先要看其表现的内容是否富有儿童情趣,是否显示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留心和好奇,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想象和求异的成份,其次才是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

3.举办“幼儿美术亲子活动”,让幼儿家长与幼儿共同感受美术创造带来的快乐。

在“幼儿美术亲子活动”中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让家长更加肯定孩子的学习。

4.举办“家庭小画展”。

有条件的家庭、教师与家长共同为孩子举办“家庭小画展”,邀请同学参加画展活动以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

家园互动平台的构建可以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家长之间的交流,能更快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孩子对美术活动良好的兴趣、习惯养成,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

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我们都不要片面追求一时的教育效果,要真正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要有长远眼光。希望我们的孩子都具有美的素养,都能用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猜你喜欢

美术家长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