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长三角差异化城市创新模式的探讨

2010-09-08毕亮亮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长三角资源企业

□ 毕亮亮

对长三角差异化城市创新模式的探讨

□ 毕亮亮

国外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挑选长三角部分城市作为研究单元,以创新系统中的主体(政府、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同经济梯度地区的差异化城市创新模式及模式选择的规律性。研究认为,长三角内部现存六种较为典型的城市创新模式:围绕中心资源集成提升型、产业水平集聚(横向一体化)型、产业纵向集群(供应链集聚)型、虚拟引进研发主导型、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型、利用梯次转移配套上游型;各种创新模式的共性表明,在促进内部创新主体间充分互动的同时,对外部创新资源,尤其是对内部缺失的创新资源进行引入和补充,是当地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

创新型城市 创新模式 选择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创新理论与实践在国家、区域、城市等层面的日益深入,“创新”被认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加速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基本经验,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创新模式进行剖析,并对其差异化特性和模式的共性进行总结,试图为我国其他具有相似经济条件和科技资源状况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带来经验借鉴。

一、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基本经验

“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熊彼特(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提出,此后,创新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从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Freeman, 1987)到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InnovationSystem) (Cooke,1992),并逐渐深化到创新型城市研究(InnovativeCity和CreativeCity)(Landry,2000;Simmie,2001) (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创新型城市和企业创新系统的实践层面与理论关系如图1)。创新型城市被认为是涵盖规划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全方位创新的一种城市治理模式,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的是通过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从而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图1 创新系统的实践分析层面、概念层面及本研究层面(框内)

当前,对创新型城市的定义主要分为“CreativeCity”和“InnovativeCity”,前者带有“创意”的含义,强调理念、创意和文化等创造力;后者包含更多“革新”之意,包含技术、知识、人才和制度等综合要素变革的革新力。一般传统发达国家(如英国)更强调“Creativity”,而后发赶超型国家(如韩国)则注重“Innovative”(我国学者关注的“创新型城市”内涵更贴近后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征主要分为“文化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创新型城市”,前者的创新活动偏重于文化艺术产业,注重培育各种创意产业,即“版权”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后者是通过在工业、制造业方面的创新投入,促使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即“专利”产业带动经济增长。

国外学者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认为,美国硅谷、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印度班加罗尔等城市基本都形成了由下述要素组成的较成熟的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实施和利益主体;教育培训机构-创新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主要环节,是城市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支撑;科研机构-创新系统的创新源和知识库;中介机构-创新系统中技术供方和需方的桥梁;金融机构-创新的资金支持者,是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要素;政府-创新制度的供给者,可以通过政策法规输入和反馈的调节,弥补市场失灵和系统失效。城市创新系统各要素,特别是主体要素(企业、政府、教育和培训机构、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等)和非主体要素(文化制度、基础设施、知识发展等)的相互组合,构成官、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城市创新系统;同时,这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会在政府和市场机制的调控下,与外部环境(国家、区域、国际等)相互交流与融合,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图2)①本研究以城市内部的创新主体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图2大方框内)。。

图2 城市创新系统的组织构成模型

二、长三角差异化城市创新模式②及地区适用性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9年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 DP21.4%。各市在《长三角“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依据各自经济和科技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着科技创新体系,使得长三角区域内呈现出多样化的城市创新模式。

1.模式一:围绕中心资源集成提升型创新模式

南京和杭州这两个省会城市,基于政府大力财政投入和物力支持,集中了长三角84所高校和上千家各类科研机构,成为长三角区域的智力资源中心地带。同时,两个城市的企业大部分借力于智力资源的支撑或由其派生而来,中介机构也是依托于智力中心资源而构建的,甚至两个城市的周边城市也对其智力资源有着非常旺盛的需求。由此可见,作为智力中心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这样的创新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为当地创新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周边地区提供必要的支持,更是整个创新系统发育和前进的动力所在。

这类地区创新模式的特点是:区域内中心资源作用突出,区域其他要素发展围绕中心资源等。围绕中心资源创新模式适合于区域内具有突出的大型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优势以及其他资源优势,并且区域的发展战略能够围绕中心资源。事实上,在长三角有许多可以发展围绕中心资源创新模式的地区,如:围绕自然条件等特殊资源优势创新模式,围绕中心企业创新模式(发展的重点可放在中心企业的创新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围绕区域文化、传统创新模式(发展的重点可放在对区域文化和传统的引导创新、企业集群创新和交流及相关产业发展)等。其核心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心资源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来具体考虑发展模式和途径;要在创新系统的框架内充分发挥高校知识系统、中介系统和产业系统之间的互动效应,加强中介服务与技术交流转让、促进知识流转,从而使当地的知识优势转为技术优势,进而转变为经济优势。因此,将上述创新模式总结为“围绕中心资源集成提升型”创新模式,创新主体(官产学研金)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图3。

图3 围绕中心资源集成提升型创新模式

2.模式二:产业水平集聚(横向一体化)型创新模式

绍兴市的绍兴县是我国闻名的纺织大县,这个地区产生了一个由大量民营中小型纺织企业集聚形成的产业集群。这些纺织企业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如产品结构、人员结构、价值链地位、目标市场、企业发展过程等;当地民营企业家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又增进了企业间的联系和交流,使地区同行业的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由生产或销售类似产品并相互竞争的企业组成的集群,具有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集中于某一项产品的生产或销售,每个企业能从相互靠近中获利、企业通过协同定位而共同存在等特色(图4)。我们将这种基于产业相似性特点的产业集聚称为产业的水平集聚(横向一体化)。

图4 水平集聚型纺织产业集群

为了提高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整体产业层次的升级,地方政府在创新网络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绍兴轻纺城的建立(为当地轻纺行业量身定制的一个大型纺织品集散中心)、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的建立(我国第一家民营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系邀请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对当地经济进行研究指导等,为产业水平集聚(横向一体化)创新模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在长三角其他地区也存在着此类基于产业横向集聚的创新系统,如诸暨市大唐镇的制袜集群等。

这类地区创新模式的特点是:企业的高度同质化(包括规模)、企业要素具有相似性,区域产业品牌有整体性以及专业市场发达;中介机构对企业发挥作用的时候,同样的技术和教育可以在企业间进行复制,而政府的政策也可以在企业间复制。这样的发展模式适合于某些产品同质性高并且产品工艺流程较为简单的经济地区。需要强调的是,采用这类创新模式的关键环节是专业市场的建立——专业市场不仅仅是创新系统内的一个要素,更是创新系统和外部环境进行互动的一个媒介——输出产品的同时将外部市场中的信息反馈给系统内的要素。因此,可将“产业水平集聚(横向一体化)型”创新模式中创新主体(官产学研金)间的关系概括为图5。

图5 产业横向集聚创新模式

3.模式三:产业纵向集群(供应链集聚)型创新模式

台州是我国典型的传统产业集群区,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被称为“温台模式”或“台州现象”,其特色体现在基于纵向链条式产业集群的“一乡一品”和“一镇一品”。作为国内踏板式摩托车的发源地,台州的汽摩业产量以及为各大摩托车生产企业生产配件的产量均占国内市场50%以上,其下辖的玉环县(被称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拥有庞大的汽摩业配套协作加工体系:大量企业分布在原材料配送、铸(锻)造、冷墩、精加工、热处理、电镀、装配、包装、产品运输等各个环节中,使得整个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度高且衔接完整。再比如温岭的鞋业集群,是由千家万户的股份合作企业和家庭工厂组成,在裁剪、鞋面、鞋底、鞋扣等十几道工序中,每个小企业或者家庭工厂只从事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有专门做皮革处理,有专门做鞋面、鞋跟、鞋帮等,有专门组装各个部件成为成品皮鞋,有做专业营销,还有上游专业制作制鞋机械的厂商。这些企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制造力量,且由于制造厂商间的细致分工,不仅满足了产品价值链上位置和功能的多样化需求,更使得制造成本下降到了惊人的程度——这正是台州制造业的最大竞争优势。同时,产业纵向集群中贯穿各个企业的零件专业市场,把像车间一样分割的各个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交流企业各种技术创新供求信息的聚集地。我们将这种产品由许多企业协作完成的生产方式和产业集聚方式,称为产业纵向集群。此外,温台地区的行业协会作为重要的中介服务机构,也在产业集群中承担着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供同行企业相关信息、开展公共技术相关课程与研讨会、代表企业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等职责;被誉为“贴在客户身上的银行”的活跃的民间金融活动(如民营股份制机构的建立、以“会”为筹集资金的形式),也为台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地方政府除了在推动商品市场建设和规范专业市场中起到重要作用,还与一些行业协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人才培训学校,加强其为企业和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维护地区整体形象、提升产业集群档次等服务职能的发挥。

这类地区创新模式的特点是:产业纵向集群中的各企业专注于一种产品的一种零件生产制造或一种产品的一道工艺流程,使基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企业在各自负责的部分或过程上都达到了非常专精的程度,而这种激烈的同业竞争易于激发工业流程的交流和技术创新;企业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整个协作系统都能享有因每个零件和流程的低廉成本形成的优势;各个工序间的专业市场又将不同环节上的企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位于终端的专业市场也将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连接在一起。在浙江,许多地区的发展往往都是由少数企业生产某一单一产品起步,随后,各种相关产品、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等都随着企业集聚规模的扩大而随之发展。产业纵向集聚创新模式适合于某些产品工艺流程复杂,企业分工明确的区域经济地区。综上,可将“产业纵向集群(供应链集聚)型”创新模式中创新主体(官产学研金)间的关系概括为图6。

图6 产业纵向集群创新模式

4.模式四:虚拟引进、研发主导型创新模式

嘉兴是浙江省唯一与上海接壤的城市,处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位置,与沪杭苏等城市均在一小时车程内;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嘉兴接受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的资源、人力、技术和产业辐射更为便利。近年来,苦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匮乏①嘉兴市自有的知识资源以实践和应用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嘉兴学院及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嘉兴市在便利交通基础上以“引进大院名校”作为增强当地创新实力的基本发展策略,先后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上海科技城、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器、北京中关村等单位开展了大量合作②如依托清华,充分利用其人才、科研、成果资源,联建创新机构,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科院嘉兴中心重点在IT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等领域开展成果转化、应用性工程研究和项目产业化,成为中科院与地方合作的重要基地;依托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人才、信息、技术、科研成果等资源,通过建设信息交流平台等实现把先进的国际技术和地方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嘉兴市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充分吸引外部高校、科研机构、海归学者们等智力资源落户,引进大院名校的前期研究成果,增进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与本地企业的融合,形成科技创新和研发的集聚效应及对外辐射效应-这种对智力资源的引进与应用,成为其加强城市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力的优势所在。当地政府充分认识到,在吸引外部创新资源的同时,必须引导其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并帮助当地科技型企业通过依附于大院高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交易的中介平台得以成长和发展,将嘉兴培育为技术内生发源地和研发成果转换的高地。我们将这种引入外来智力创新资源作为创新系统核心的特征,称为虚拟引进、研发主导型的创新模式。

这类地区创新模式的特点是: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却缺乏创新资源,无法从无到有发展高校、科研机构并进行人才培养,土地、劳动力等特色资源的优势也不明显。因此,采取建设科技园、孵化器的形式,吸引外地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落户形成当地的“创新核”,利用这些高校的资源构建自身的科研开发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带动科技型企业和中介机构共同发展。当地政府需要基于现有资源条件和相对优势产业,并配合邻近发达地区的产业及人力资本发展的需求,有所选择地进行外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引进。综上,可将“虚拟引进、研发主导型”创新模式中创新主体(官产学研金)间的关系概括为图7。

图7 虚拟引进、研发主导的创新模式

5.模式五: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型创新模式

苏州下辖的昆山市是上海经济圈中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是国际资本技术的高密度地区之一,也是外商投资产出的高回报地区之一。昆山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处于多个交通要道的交汇之地: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毗邻机场、港口,货运便捷;目前在建的京沪高铁也将在昆山设站通过。由于可以充分接受上海的辐射,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至2008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已在昆山投资51家企业;同时,昆山也是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昆山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多数企业为生产型企业,主要为中国市场或国际市场提供物质产品。由于外来投资多且投资行业不同,在昆山地区产业分布体较为多样化,没有明显的横向或纵向集聚的特点。这样的企业特点就要求区域内具备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便利的交通及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备的劳动力市场,良好的治安环境以及便利的投资政策③昆山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有: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出口加工区、昆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昆山科技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昆山高科技工业园、中科集团昆山高科技产业园、昆山国际商务中心、昆山软件园和华扬科学工业园。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精密机械行业已发展成为昆山的优势行业和领先行业,生产着诸多世界名牌产品。昆山与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接壤,可以就近吸收其成功的管理经验。。昆山当地政府在创造区域投资环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职能从管理转变为服务,为外来投资提供了周到及时的服务-这种以投资者为重、随时随地准备为投资者服务的态度,形成了昆山地区的竞争环境优势。利用好自身区位上的优势,找准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定为,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昆山成功的秘诀,也是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型创新模式的根本所在。

这类地区创新模式的特点是:地区所处的区位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优势,形成以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主要目的创新系统:系统中政府、中介机构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为核心,内部创新资源都为了创建良好的区域环境而努力,良好的区域环境形成更大吸引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技资投入;大量的外来投资企业需要相关的配套产业,众多生产企业需要原材料的供应、某些工艺的外包以及一些物流服务,而外包又使得外来投资的大企业中的技术得以扩散,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机会。如何营造优良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服务好外来技资、引导外来投资当地化、提升劳动力层次、实现向本地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并带动产业升级和再次创新,是推动创新系统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当地政府对金融服务机构、高素质劳动力的培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积极的推动,实现外来投资的技术本地化,从而更好的发挥并发展这种创新模式的优势。综上,可将“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型”创新模式中创新主体(官产学研金)间的关系概括为图8。

图8 区位环境吸引外资型创新模式

6.模式六:利用梯次转移、配套上游型创新模式

南通和泰州是处于长三角核心区①长三角核心区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等16个城市。相对外围的城市,较上述城市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这两个城市都存在创新资源相对缺乏、创新要素不完备的问题,但又具有临近发达地区的地缘优势以及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近些年,这两个城市开始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利用率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开展创新活动。南通市积极构建外部高校、科研机构与当地中小企业合作的平台,在市科技局内设立外地高校人员驻南通办公室(现已引入东南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浙大、浙江理工大等),将外地大学和高校的专业特长与南通市企业需求相结合进行引入,具有很高针对性地满足当地企业科技需求——通过科技项目的引入,提高当地企业生产水平、实现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泰州,近年来也着力打造“中国医药第一城”,大力投入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如引入中科院泰州蛋白质工程研究院、美资企业伯克利生物技术公司、泰州(复旦)健康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研发机构,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平台等创业环境建设。

这类地区创新模式的特点是:产业专业化程度低,基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产业链)和支撑性组织尚不完善;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等知识创新资源和知识转移机构相对缺乏,教育培训机构只能满足低水平的职业培训需求,知识生成与扩散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区内企业规模较小,科研投入强度、创新活动数量和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均低于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创新网络尚未形成。因此,这些地区应发挥区位优势以及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适应当地特点和产业转移的需要,紧紧抓住临近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技术扩散转移的契机;通过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以改善创新环境,学习和吸取发达地区经验和知识,吸引发达地区的资源为我所用,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传播和运用,逐步形成能够支撑与发达地区产业体系对接的地方创新体系。综上,可将“利用梯次转移、配套上游型”创新模式中创新主体(官产学研金)间的关系概括为图9。

图9 利用梯次转移、配套上游型创新模式

三、长三角差异化城市创新模式的共性小结

根据Cooke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分类①Cooke从“治理结构”和“商业创新”两个纬度将区域创新体系分为六种类型:政府的治理结构-基层式(Grassroots)、网络式(Network)和统治式(Dirigiste);商业创新-地方式(Localist)、交互式(Interactive)、全球式(G lobalist)。,可将长三角部分案例城市的创新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如下初步分类(表1):创新兴起于企业、政府在地方集群有所起色时进行扶持发展、体现“自下而上”特征的绍兴和台州,展现出以企业创新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网络式”发展的趋势;由于自身产业和科技资源的有限性,在企业经过初级发展阶段后,主要通过政府扶持进行创新的嘉兴和南通,正在逐步融入周边地区的生产体系中、展现出向“交互式”发展的趋势;企业和政府在创新中结合紧密,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杭州和苏州,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外资的进入,当地产业逐渐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中,展现出向“全球式”发展的趋势;由于国家政策倾斜及多级政府的共同扶持,以地方政府大力研发投入为创新主导的上海和南京,也呈现出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趋势,展现出向“全球式”发展的趋势。因此,根据Cooke的分类标准,可将长三角各市展现出的多样化创新模式初步总结为表1。

表1 RIS的部分分类(依据政府和企业各自在创新中的作用)②

然而,除了外国学者对区域创新模式的分类以外,长三角地区呈现出了更为多样化的创新模式和特色迥异的创新依托类型。根据各城市的创新资源优势和特点,可将长三角城市创新体系的建设依据及创新行为主体的特征归纳为表2。

表2 长三角区域(城市)创新系统建设依据与创新行为主体

这几种创新模式的共性体现为:一方面,区域创新政策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创新主体(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之间的交互学习,关注人力资本(培训)和社会资本(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区域主体间关系)的培养,从而推动创新的进程(创新系统、网络和集群的发展),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区域内知识和技术要素流动的程度和效度,成为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除了自然禀赋等要素差异,地方政府制定各自地区经济政策对当地经济差异化发展起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在制定政策推动知识和技术的交互学习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统筹安排组织、资本、教育、创新等多方面资源,加强与系统外部创新资源的互动与合作,充分利用知识技术的共享和转移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地区间经济实力差距的缩小。

图10 官产学研金互动的创新系统脉络

诚然,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找到了适合发展自身优势的创新模式,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选择符合当地发展的主导创新模式时(某一种、或几种创新模式的组合),结合当地实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把握好产学研金结合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在促进内部创新主体间充分互动的同时,对外部创新资源,尤其是对内部缺失的创新资源进行引入和补充(图10中虚线框所示内容),科学、高效地建设竞争优势突出、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城市。

(责任编辑:李宗开)

book=174,ebook=174

F290

A

1243(2010)05-0015-08

*作者:毕亮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邮编:100038

②长三角各市并非仅存这六种创新模式,本研究旨在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特征的模式进行分类和规律总结。

猜你喜欢

长三角资源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