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解析
2010-09-07孙鹏云
孙鹏云
【摘要】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提升现代教育理念和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要。文章立足于近年来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从师资、学生、教材、课堂教学四方面,对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影响因素
2001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在高等学校各专业开设一定比例双语课程之后,双语教学在我国各高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会计教育的现实环境要求中国会计走向世界,会计教育也必然要走国际化道路。在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中,双语教学是其中一个热点和必然发展趋势。然而会计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教师的外语水平、授课形式、课堂讲解程度等因素,又受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花费时间因素等影响,还涉及到教材质量、课程课时量以及中英文讲解比例等因素。
一、师资是保障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是开展双语教学和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对授课专业程度最深的理解力,丰富流畅的语言表达技能和感染力,很强的责任心和自制力,甚至良好的体力。就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而言,双语教学师资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专业知识方面
全面深入掌握本专业各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国内外的会计准则,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掌握本专业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国际动向。
(二)语言能力方面
口语表达好,让学生了解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真正意义在于交流,并使学生从公共英语的语言范式中解脱出来;掌握的词汇量要大,并能运用自如,课前备课的压力较小;双向思维,脑子里没有中英文互换、互译的过程;写作过关,设计的板书、课堂练习、测验和试卷行文流畅,不出错。
(三)教学能力方面
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对双语教学内容选择和整合的能力、较强的学科教学技能和策略、有效设计和组织双语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认知能力及学习需要,使教学对不同学业水平和特性的学生都具有挑战性和实效性,保证学科教学目标和语言目标的高效达成。
(四)研究能力方面
对课程资源具有开发意识和研究能力,特别是目前双语教学的开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双语教师不仅是双语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双语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开发者,一定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开发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和发展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磨练,以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正如麦凯(W·F·Mackey)和西格恩(M·Siguan)在《双语教育概论》一书中指出,“在双语教育系统中期望学生在学习终了时在任何场合都能使用两种语言,该系统最终应该造就出能够这样做的教师。”
二、学生是主体
(一)学习能力方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受众,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新教学形式,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外语水平。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课功底和外语能力等素质构件,也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基础。根据双语教学的阈限理论(the thresholds theory),双语教学的前提是要求学生的双语水平达到中级层次,同时要求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力争达到高级层次。只有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足够熟练的程度,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也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双语教学主要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不是要求学生记住每一个英文词汇,双语教学需要学生改变阅读习惯。
(二)学习动机方面
霍姆伯格认为,在教育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要保证双语教学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必须从根本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学习行为、感受程度应是由外向内、由内向外的双向反应。双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应是出于学生自我求知的过程,在整体上维持一种自主有意义的成功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正如认知理论所研究的,动机有助于指引注意的方向,影响信息加工的方式。建构主义理论也有一些共同点,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教学情境中,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学习方式方面
根据国外有关研究,高校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第1类是Auditory型,这类学生是听觉神经发达,主要通过听觉器官接受知识,约占20%;第2类是Visual型,这类学生是视觉神经发达,约占40%;第3类是Tactile型,这类学生是动手能力较强,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掌握知识;第4类是Kinesthetic型,这类学生擅长边听边动手实践。第3类和第4类约占40%,其中部分同学属于复合类型。针对各种类型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双语教学,收效会更佳。
三、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依托,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影响双语教材使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内容,教材必须能反映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能代表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并走向学科前沿;二是难度,知识内容阐述及外文阅读的难易程度一定要与现实情况和培养目标相结合,保证学生能较好地接受;三是编排,如浅显易懂的图示表格的加入,字号、行距的适中,章节重点及难点的提示,相关习题及阅读材料的补充等。
(一)国外英文原版教材
原版教材的优点表现在:一是英文规范,使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法的使用、专业内容的表达等;二是内容新颖,注重纳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三是实用性、针对性强,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四是采用优秀原版教材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
但是原版教材也有缺点:一是由于国情、政策的差异,原版教材的有些内容不能直接引用或操作,只能作为借鉴和参考;二是由于中西方教材编写思维方式的差异,国外原版教材内容发散性强,知识不够系统,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三是在引进原版教材时往往只选择某一门课程教材,容易忽视该课程与先修、后续课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不利于学生系统的知识框架的形成;四是采用原版教材在国内市场很难找到配套的外文参考资料。
(二)国内专家改编教材
国内学科专家根据国外优秀教材改编的双语教材,实现了双语教材的本土化,可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避免单本原版教材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如2005年,受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专为中国双语教学制定的教材,首批为会计、金融和经济学三个专业系列,均由国内经验丰富的教师按照中国双语教学的要求改编。国内专家改编的教材比较原版教材在篇幅上有了一定删减,并少量补充了有关我国情况的简单介绍,改编后的教材在价格上接近国内同类教材。应该说,这批双语专用教材的出版有利于全国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推行。但是,国内改编教材仍然存在一些错漏和不足,同时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升级换代。
(三)任课教师自编教材
任课教师自编的教材多半是把专业原版书籍或期刊文献上的专业文章进行挑选、汇编,能够切实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还能注意到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专业性和新颖性,还可根据授课学时作灵活安排。然而通常情况下,教师难以做到从语言角度循序渐进组织教学内容,自编教材容易造成学科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
四、课堂是平台
(一)教学模式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信息刺激,循循诱导,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实现教学双方的思维共振。双语教学是要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用外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双语教学的整体出发,将双语教学分阶段推进。
首先是渗透阶段,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接触英语。如用英语板书,包括大小标题、关键词及专业术语;重点、难点知识用汉语来分析讲解,通俗易懂,非难点的专业性不强的知识用英语讲;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教师或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其次是整合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客,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为主体。最后是思维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同样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正如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所说,“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的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法必须灵活多样,切实有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赋予教学以积极的情感特征,实现师生心灵与情感的沟通,保持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不断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益。因此,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落实到技术层面。
(三)教学手段
能否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应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制作CAI课件,弥补双语课堂教学中诸如教师英语口语和学生专业术语薄弱等不足,在课件中插入英文声像图片资料和设计练习,突出重点,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是以往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它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多维化、立体化。可建立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网站,呈现课程教学信息,设置相关知识、教学资源库链接,丰富学习资源,拓展知识领域,营造双语氛围,创造协作式、探索式学习方式,以有效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
(四)课程性质
双语课程是必修课、选修课还是基础课的性质,以及与课程性质相对应的课时量,对于双语教学效果具有相应的影响。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一方面,双语课程性质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所投入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双语课程性质和课时量也决定了所选用双语教材的难易程度。
(五)考核方式
应避免“一考定成败”,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增加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
总之,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目标界定、课程体系安排、师资队伍素质、教材建设水平、学生选拔机制、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改革等诸多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各教学环节间的衔接问题,真正实现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凌云.财经类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07(9).
[2] 刘世慧.西方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5).
[3] 袁国栋.会计双语教学方法创新应用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5).
[4] 王泽淳,李楠.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5] 卢静.提高会计双语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