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职高专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途径探索*

2010-09-07饶春平刘远嵘於学良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象限职业管理

饶春平 刘远嵘 向 敏 於学良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加强高职高专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途径探索*

饶春平 刘远嵘 向 敏 於学良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高职教育由整体上的“高增长期”进入优胜劣汰的结构“优化期”。要在激烈的高职院校竞争中胜出,关键是在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同时,通过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本文从学习策略入手,在提高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水平、时间管理水平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该院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职高专;学生;时间管理能力;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落后,强调新技术革命对旧有教育体系的冲击,明确指出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解决入学率问题,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是学生在社会中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这一能力的养成,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时间管理观念及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是限制其学业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时间管理和使用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把握学习时间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尝试从学习策略上,如提高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水平、时间管理水平等方面,寻找提高我院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黄希庭等人认为,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具有过程性的结构特征,并把它区分为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在此基础上黄希庭、张志杰等人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为研究青少年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提供了有效工具。

本研究选用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来探讨我院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目的是比较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特点和差异,寻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时间管理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进而提高其学业成绩及就业竞争能力。也为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高效地应对工作压力,在工作中不断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我们在2005药学五年制、2006药学三年制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学优组(学习优秀组)和学障组(学习障碍组),每组20人。选用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比较样本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上各维度之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发现在时间价值和时间监控两个分量表上,两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在时间效能上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与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样知道时间的宝贵,也想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但很难做到有效的管理。因此,如何加强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参见表1)。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提高学障组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访谈

在学优组和学障组的学生中随机选择10名进行时间管理能力的访谈。向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了解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拟定访谈提纲;在访谈中找出学障组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学优组学生所采用的正确的,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并对两组被试的访谈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学优组的学生更有计划性,对课程的学习有阶段性的目标,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楚的认识,比如对专升本、自考、职业药师、岗位薪酬都很想去了解;学障组的学生做事往往比较被动,没有计划性,业余时间主要是上网、闲聊等,对本专业缺乏兴趣,不了解市场走向,未来寄托在家长帮忙找工作的居多。

根据访谈结果,我们认为学障组学生时间管理控制力相对较弱是表面原因,其职业成熟度偏低,导致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是造成学习落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我们的干预措施在加强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同时,加强其职业认知也非常重要。

表1 学优组和学障组时间管理倾向差异表

干预

本研究为2*2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小组干预(实验组:时间管理组,对照组:小组活动组);因变量为学业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各20名学生组成,其中,学优生和学障生各10人。

实验组主要是针对学障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通过讲座和小组干预帮助学生加强其职业认知、发现自己时间管理上的问题,掌握一系列的时间管理技能和方法。主要内容有:

(一)加强对自身职业的认知

在和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很多成绩落后的学生还存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能力不足、职业选择缺乏主动性等问题,由于对本专业不了解,导致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缺乏,从而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

针对这一现象,实验组学生通过做台湾孙仲山教授的“职业成熟度问卷”及采用Likert的积分方法,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的分值相对较低,如对于题目“找工作时,我会先考虑薪水多少,再考虑有没有发展”、“想到选择工作就让我烦恼”、“我知道现在哪种行业最不容易找到工作”等题目分值较低,说明相当多的学生对职业本身不甚了解,并且对于选择工作时所考虑的因素,很多学生把经济收入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人感到有些不自信和不能把握。

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学生入校起,专业教师就应该推荐学生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报纸和杂志,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树立职业理念;在专业学习中,通过见习、情境模拟、专家报告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对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

在小组学习中,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做自身的SWOT分析(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了解目前人才市场上的现状、有了自身的紧迫感,这时进行时间管理的培训才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确立以SMART为导向的目标管理原则

这里我们向学生强调,目标原则不单单是有目标,而且是要让目标达到SMART标准,SMART标准是指:S——Specific:明确性。即目标的范围是明确的,不是宽泛的,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M——Measurable:可衡量性。即最终实施的目标需简化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A——Attainable:可行性。即目标可以通过努力实现,不是理想化的。R——Result-based:结果导向性。目标应该基于结果而非基于行动或过程。T——Time-based:时限性。是指目标必须在确定日期内完成。

在这一点上,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目标,如“下学期每门功课都要及格”、“要拿奖学金”、或“专升本成功”等。要注意学生目标的可实现性,不但要确定最终目标的完成时间,还要设立多个小时间段上的“时间里程牌”,即长期计划中分为若干个衔接的“短期计划”,以便进行学习进度的监控。

通过小组学习发现,对于时间控制力缺乏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制定短期计划,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布置学生每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计划,一两点即可,关键是第二天一定要完成。小组同学互相监督,一周后写出总结和感想。养成习惯后,再讨论制定长期计划。同时,要培养学生控制和支配时间的自信心,如要求学生对于自身时间管理行为效果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时间管理的益处。

(三)掌握时间“四象限”法

时间管理的精髓并不在于管理时间,而是在于管理事件。时间管理根据事件的紧急性和重要性的程度,可划分为四个象限。

如图1所示,第一象限为既紧急,又重要的事件,如突发生病、明天的考试、完成有期限的作业。第二象限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如定期复习、知识积累。第三象限为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件,如逛街、聊天。第四象限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件,如不速之客到来、通知开会。

图1 事件的紧急性和重要性的程度象限图

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第三、第四象限要收缩。在小组讨论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更关注第一象限的事件,如疲于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等,而忽略了平时的复习与知识积累,使原本属于第二象限的事件慢慢变成了第一象限。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事本来就是互通的,第二象限的扩大会使第一象限的任务减少。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的事务上。

在小组学习中,我们让每位学生写下自己过去一周从周一到周日的时间分配,把自己经历的事件划分到各个象限,从中发现自己处理第一象限事件和处理第二象限事件的比例。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扩大第二象限事件的比例,即平时的复习和积累上。在下一周的活动中,再次记录自己处理第一象限事件和处理第二象限事件的比例,对于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其管理时间的自信心。

对照组主要组织有关社交焦虑内容的讲座2次,小组活动6次。

评价

通过几次的小组干预与学生自身评价发现,实验组学生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学习有了计划,甚至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和普通高校相比,由于生源及招生分数的原因,高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相对较多,而在很多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安排中,没有教学生如何合理管理时间、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课程。而他们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可塑性强,所以,教育者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并且对其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1]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2]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3]孙仲山,刘金泉,田福连.职校学生职业成熟度[J].(台湾)教育研究信息,2001,9(2):44-57.

[4]刘远嵘,杭曦.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成熟度特点的调查[J].药学教育,2009,25(2):51-52.

(本栏责任编辑:尚传梅)

G717

A

1672-5727(2010)12-0054-02

饶春平(1977—),女,江苏泗阳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营养学。

猜你喜欢

象限职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职业写作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我爱的职业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