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2010-09-07王可飞朱正浩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顶岗商务英语岗位

王可飞 朱正浩 戎 燕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1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王可飞 朱正浩 戎 燕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1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根据高职人才的基本内涵,构建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行业适应能力及专业拓展能力“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应进一步探讨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四位一体

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及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本质上还是沿用本科的学科型教育模式,仍然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岗位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地将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及职业性等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导致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缺乏应岗应职能力;二是过分强调岗位能力中的岗位技能培养,以具体任务分解岗位能力,以职业能力表层的、琐碎的技能测量学习者的全面职业能力,从而忽视了作为操作性任务技能基础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性,忽视了团体合作对于个体操作行为的影响,也忽视了在真实的职业世界中人们工作表现的复杂性以及在智能性操作中专业判断力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于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目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拟结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探讨。

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人才的基本内涵

1994年,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指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也指出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就高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指受教育者通过接受高职教育,养成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及综合发展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做到既能与当前社会相协调,又能与未来社会相协调。这一涵义有如下特点。

一是突出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容主要是岗位技能,往往采取反复训练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完成某种岗位工作所需的娴熟技能。然而现代职业性质的变革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提出了严峻挑战。首先,现代职业的内容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工作的完成更多的是依赖从业人员的智能,而非仅仅局限于技能。其次,现代工作变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为了使从业人员具有更大的就业弹性,以适应继续学习和转岗的需要,不仅需要延长普通教育的年限,而且也应对职业教育的内容做根本变革,以职业群为基础设置专业,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迁移能力,并增强其行业适应能力。再次,生产的自动化使得许多工作岗位合并,工作范围被拓宽,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更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鉴于这些考虑,改革现行职业教育的内容,由原来的单纯岗位技能培训转向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是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是强调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人的发展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全面发展观中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模式,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高职教育中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从动态角度强调了岗位适应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及综合发展能力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目的在于与社会的协调及对社会的适应,具有现实意义。

“四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四位一体就是在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行业适应能力及专业拓展能力四者结合起来。笔者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以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从事商务英语行业所需的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1)与商务英语各岗位群相对应的通用能力课程,例如,《商务英语》、《商务语言沟通技巧》、《计算机操作》、《商务法律常识》、《商务口语》等;(2)与商务英语各岗位群相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例如,《进出口实务操作》、《营销英语》、《商务英语实战》、《外贸英语函电》等;(3)商务英语类行业适应能力课程,例如,《全球市场》、《商业经济英语》、《国际贸易地理》等;(4)专业拓展能力课程, 例如,《客户服务管理》、《战略营销》、《商务调研基础》、《创业基本常识》等。此外,还有顶岗实习等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四位一体”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图

(二)以“四个结合”优化整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职业素质教育以职业通用能力(主要是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及判断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态度、职业认识为出发点。首先,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包括职业素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现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考核方法中也应包括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内容。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与国际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认识环节,如认识实习、生产劳动、参观考察、校外专业实践活动等,制定相应的学分要求和考核办法。再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通过职业人的行为熏陶和影响学生的职业态度。

二是技术应用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技术应用能力即岗位适应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时,要在学习技术、训练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其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同时实现对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首先,以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为指导,开发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使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培养相结合。其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具体包括设置创新学分,建立创新活动平台,开展特长生培养活动,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创业孵化项目计划和科技推广项目,推进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设立创业项目工程等,通过这些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是校内外、学期内外、课内外相结合。这三个内外结合在培养方案中有具体体现和明确安排,如实习实训项目、课程设置、主题(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安排等,同时有学分要求和具体的考核要求。首先,校内外相结合。除顶岗实习、认知实习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校外课程和学分的安排,学生在校外取得的课程学分、科技活动学分、职业资格证书学分与校内学分同等对待。其次,学期内外相结合。打破现有的学期界限,将学期内教学安排延伸到假期,将学期与假期的时间统筹安排。再次,课内外相结合。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设计与安排,使学生的课外学习成为其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教师统筹安排好学生的课内和课外学习内容(任务),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第一课堂的学习设计与安排第二课堂活动。可通过组织各类竞赛与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外国风情知识大赛、英语风采大赛、商务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学生在多元文化、语言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四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首先,毕业条件中明确了“双证书”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须获取单证员、货代员、报关员、外销员职业资格证书中之任何一种。其次,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采取两种方式,即单独设置考证课程(例如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或将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安排到其他课程中(例如进出口实务课程)。再次,引入行业企业对能力或技能的评价标准,改变现有的以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要考核目标的做法,形成行业企业标准与学校标准相结合的,兼顾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方案。

(三)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与课堂教学不同,学生顶岗实习要将学生置于复杂的岗位情境中,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性、连贯性及合作性岗位要求的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来看,顶岗实习的效果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途径拓展顶岗实习基地,开拓校外顶岗实习岗位。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岗位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顶岗实习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效果。开拓顶岗实习岗位的途径,一是“走出去”,即学校与企业合作,与地方商会、协会等合作,形成成片开发实习基地群的良好局面。二是“请进来”,即以场地引资源,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基地。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的途径之一,也是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不足的重要补充。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共同组建多个生产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可使学生在校内真正实现顶岗实习。这种以场地引资源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法,打破了部门、行业的界限,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可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生产与实训一体化的作用。

二是重视顶岗实习前的教育与培训。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必须尽快适应岗位,完成从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为了尽快缩短顶岗实习的不适应期,商务英语专业应结合实习生工作岗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与培训,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实习目的教育,二是实习内容教育,三是实习方指导,四是安全和自我约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即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因此,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并应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等有关知识,对实习企业和自己的工作岗位具备较清醒的认识,以缩短不适应期。

三是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作为毕业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内容,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序、有效地完成。

四是严格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与考核。考核的评价主体应包括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与综合素质的目的。商务英语专业应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规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要根据实际情况,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制定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阶段的实习成绩评价表,考核成绩由学生的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及实习报告三部分构成。

未来的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职人才的内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要紧跟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课程开发与内容安排要以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确胜任职业岗位工作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并对能力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二是课程开发要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突出在职业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及从事实际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和横向扩展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合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发展后劲;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满足适应职业岗位群及应对复杂环境的需要。

[1]刘文彬.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以广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例[J].高教探索,2008,(3):100-102.

[2]张国强.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5-8.

[3]李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7-100.

[4]朱正浩.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的要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8):125-126.

G712

A

1672-5727(2010)12-0026-02

王可飞(1972—),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教育管理。

朱正浩(1972—),男,浙江余姚人,硕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际合作专业群主任,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与高职教育。

戎燕(1982—),女,浙江慈溪人,硕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本文系2008年度宁波市教育局“宁波高教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研究立项课题《国际比较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NJ-4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顶岗商务英语岗位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基于微信的移动客户端在顶岗实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