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0-09-05郭宝增
郭宝增 刘 鑫 王 芳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2
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郭宝增 刘 鑫 王 芳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2
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并构建了一种“一条主线、两个模块、三重师资”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电子信息;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培养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数量超出了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而剩余的人力资源也多是学术型、理论型人才,无法满足人才市场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使得研究生就业意向与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对接不上,导致高学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将逐渐实现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工程硕士也分为了在职工程硕士和全日制工程硕士两种培养方式。2009年以前我国只培养在职工程硕士,招收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往届毕业生,自2009年我国开始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2010年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统考,这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其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形势。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别于以往的学术型研究生和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因此探索适合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法和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其培养质量是当前高校亟需研究的问题。
一、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我们学院现招收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和控制工程3个专业领域的工程硕士,根据《关于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及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定位,制订了总体的培养目标,即:根据3个领域侧重的不同,为本领域涵盖范围类的工业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工程设计和研究院所培养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模块、三重师资”的培养模式
“一条主线、两个模块、三重师资”的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确立了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课程设置模块化,使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有机结合,通过任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的三重师资进行联合培养的模式。通过这种培养模式,既突出了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又强化了相关学科的横向联合和相关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教师各自在专业上的优势,促进了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紧密结合。
1.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彰显工程应用特色
作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突出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实践原则上不少于1年。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年,学习时间较短,因此在学生入学的第1个学期就确定导师。在攻读相关课程的同时,要承担导师分配的项目设计任务,这种“多学多练、在练中学”的方式将会在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除了依托现有的省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实验环境和条件外,积极谋划创建适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需要的实践和实习环境,比如建设适合3个专业领域学生共同使用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实习基地,培养学生作为电子工程师的基本开发能力。
(3)积极建立密不可分的校企关系,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工程硕士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工程师,而工程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现已联系了多家对口企业,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了解目前企业中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和能力要求,使学校培养具有更好的目的性;又有利于促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和工程难题,提高效益。
2.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在课程设置的环节中,我院注重强化相关学科的横向联合,加强相关知识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积极探讨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及研究生跨学科学习计划,构建各专业领域合理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的有机组合,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领域的课程,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以我院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为例,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结构图
为使研究生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及要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任课教师介绍及考核方法等信息均上传到网上,增加教学信息的透明度。另外,导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及研究方向,将所需要学习的相关课程给予一定的指导,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导向性。
3.三重师资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我院采取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由任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三重师资构成。
任课教师主要负担工程硕士的课堂教学,因此我院选拔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而且能够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实践经验和相应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校内导师来说,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熟悉当前相关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而且本身应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能够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课程模块的选择、研究方向的确定以及学位论文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外导师则注重于其自身应具有丰富的一线工程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工程应用能力,在相关领域的对口企业中长期从事具体的技术及应用研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能够对实践实习环节、学位论文的工程技术环节作相应的指导工作。
任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三重师资的结合,既有利于发挥不同教师各自的优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探索和研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有效机制,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院将针对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不足,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培养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培养质量,更好的实现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
[1]李军,熊伟,王钧.信息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浅析[J].教育管理与研究,2009,12:51~52
[2]黄声琴,马桂敏.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9,5:16~20
[3]吴瑾.悉尼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特色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6~8.
[4]黄秋萍.对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3):70~72
To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l for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speciality
Guo Baozeng, Liu Xin ,Wang Fang
Hebei univiversity, Baoding,071002,China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target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 for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sprciality, and some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managing process, the article brings up and designs a training model for one main thread, two module and three teachers.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training model
book=163,ebook=890
2010-05-22
郭宝增,硕士,教授。
*本文获得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研究课题“电子电气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09-ZX-007)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