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

2010-09-03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刘海进李吕木

中国饲料 2010年2期
关键词:朝晖过氧化物木质素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刘海进 李吕木*

木质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稳定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其产量仅次于纤维素(Zyskind和Bernstein,1991)。我国秸秆类物质资源丰富,但木质素约占其20%,由于动物体内缺乏降解木质素的酶类,因此其饲料价值较差。研究表明,通过微生物酶的降解作用,可将饲料原料中的木质素分解为可被动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其饲用价值 (陈光耀和曹兵海,2003)。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是木质素的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木质素降解酶类,可在木素聚合物内形成自由基,导致键稳定变差从而破坏木质素大分子。本文对近年来关于LiP特性、催化机制、生产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特性与来源

Kent和Ming等(1983)首次从白腐真菌属的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限制性培养基中发现了LiP,并认为其属于氧化还原酶,是真菌分泌的一种含铁血红素的糖基化细胞外蛋白过氧化物酶。研究表明,LiP的糖基化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通常以多种复合的形式产生,即含有多种同工酶,分子质量一般在37~47 kDa,经过纯化后的LiP的分子质量在40 kDa左右,等电点为3.5左右,最适酶活温度为35~55℃,最适 pH 为2~ 5(Asgher等,2006)。 LiP氧化还原电位为1.5 V,在H2O2存在时,LiP能氧化分解芳香环多聚体,被认为是木质素降解的关键酶之一。

LiP主要是由微生物分泌所产生,如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ete chrysosoporium)、彩绒草盖菌(Coridusversicolor)、变色栓菌(Thametes versicolor)、 烟管菌 (Bjerkandera adusta)、 射脉菌(Phlebia radiata)、凤尾菇(Pleurotus pulmonanus)朱红密孔菌 (Pycnoporus cinnabarinu)等。Adhi(1989)研究发现,革兰氏阳性菌(Streptomyces viridosporus)T7A 也可产生 LiP。

2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机制及酶活测定

2.1 催化机制 LiP是一系列含Fe3+、卟啉环和血红素辅基的同工酶。Tien和Kirk(1988)认为,LiP可利用H2O2及有机过氧化物催化一系列底物,其催化作用具有非特异性。Haemmerli等(1986)和Hammel等(1986)研究也发现LiP的作用底物很广泛,主要包括酚类和非酚类芳香化合物,可以氧化木质素单体、二体、三体以及多环芳烃(如苯并芘)等底物。其降解底物的特点为:LiP能氧化富含电子的酚型或非酚型芳香化合物,在通过电子传递体攻击底物时,能从苯酚或非酚类的苯环上夺取一个电子,将其氧化成自由基,继而以链式反应产生许多不同的自由基,导致底物分子中主要键断裂,然后发生一系列的裂解反应。具体反应机制见图1。

图1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催化循环

LiP化合物Ⅰ携带H2O2的两个氧化当量,一个为Fe4+-O中心,另一个形成卟啉的阳离子自由基。基质R被化合物Ⅰ氧化成芳基阳离子自由基,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非酶反应生成最终的产物。木质素的结构单元之间主要通过醚键(β-O-4)和碳碳键(C-C)的方式连接,LiP通过催化木质素侧链的Cα-Cβ链使其断裂从而降解木质素(Hammel等,1993)。

2.2 酶活测定 LiP酶活的测定主要采用黎芦醇氧化速率法。由于黎芦醇是LiP作用的直接底物,根据310 nm处测得的黎芦醇的吸光度值大小来判定LiP的酶活。具体方法为:1 mL反应液中含0.2 mL藜芦醇溶液、0.4 mL酒石酸缓冲液(250 mmoL/L,pH 3.0)、0.4 mL 培养液或稀释液、20 μL 20 mmoL/L H2O2溶液,于 30 ℃反应 2 min,测定310 nm的吸光度值。在空白组中,以蒸馏水代替H2O2溶液,其他反应物不变。1个酶活单位(U)的定义为每分钟氧化黎芦醇产生1 μmol黎芦醛所需的酶量(Tien和 Kirk,1988)。

3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生产

3.1 游离培养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游离培养LiP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氧浓度)。张红等(2005)在限碳静置、限氮振荡不加藜芦醇的环境下,研究发酵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LiP影响的结果显示:限碳静置培养时,酶活可达1193 U/L,碳源以葡萄糖0.04%和糊精0.16%同时存在比单一葡萄糖作为碳源获得较高的酶活;限氮振荡培养时,所得酶活可达980 U/L。毕鑫等(2003)在静置和振荡两种培养条件下研究营养条件对白腐菌合成LiP影响的结果表明:静置培养时,LiP在碳氮比低的培养基中显示较高的酶活力,碳源以葡萄糖0.02%和糊精0.18%同时存在或分段加入要比单一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获得更高的酶活;振荡培养时,在碳氮比高的培养基中LiP酶活最高,而类似于静置培养的氮源组合及分段模式却明显抑制LiP的合成;优化后,静置培养在第6天可获得7560 U/L的酶活,振荡培养在第8天获得6500 U/L的酶活。柯世省等(2000)研究发现,氧浓度对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过氧化物酶影响较大,空气环境下限碳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其合成的LiP最高活力可达360 U/L,比通纯氧条件下限碳培养时高160%。

3.2 固定化培养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近年来,采用固定化细胞培养合成LiP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游离细胞培养相比,其能更有效地合成LiP。目前已采用多种载体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固定,其中用尼龙网、硅管、聚丙烯、不锈钢、琼脂糖和琼胶颗粒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Faison和Kirk,1985)。固定化后的菌丝稳定性增强并且可以重复利用。吴叶明等(2008)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黄孢原毛平革菌来源的LiP固定化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树脂1.0 g、酶液 pH 4.5、加酶量 87.2 U、吸附温度25℃、吸附4 h、0.2%戊二醛、处理120 min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固定化效果,固定化酶活可达到16 U/g。刘东华等(2009)通过共价结合法将LiP固定于聚氨酯泡沫上,发现固定化酶活为1.45 U/g(泡沫干重),酶活回收率达到34.79%,提高了固定化LiP的热稳定性,且扩大了固定化LiP稳定性的pH范围,且其重复利用性好。

3.3 利用反应器生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目前,有很多关于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LiP的报道。由于LiP胞外生产的特点要求,因此除了必须满足菌体需要的营养限制(限碳或限氮)、足够的供氧等环境条件外,还应避免其胞外酶的结构及活性遭受剪切力等因素的破坏。与游离和固定化培养相比,生物反应器有以下几个特点:能够控制内部流体混和均匀、剪切力适宜;为了给细胞生长和目标产物酶的合成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需要能够对反应器中的pH、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势、搅拌转速等参数进行测量和控制;必须防止杂菌污染,维持纯种培养等(岑沛霖,2004)。所以利用生物反应器本身的结构和运行参数对其产酶至关重要。

目前主要使用以下几种生物反应器来生产LiP。Couto等(2002)在机械搅拌式反应器中实现了固体培养,LiP酶活均值高达 246.8 U/L。Dominguez等(2001)采用转鼓式生物反应器半浸没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LiP的酶活达364 U/L。张朝晖等(2003)在三相鼓泡塔反应器中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在通气量为 1.0 L/(L·min)时,LiP 酶活最高达 367 U/L。Ruggeri和 Sassi(2003)利用滴流床生物反应器间歇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LiP酶活达1220 U/L。Shim和 Kawamoto(2002)把生长培养基和诱导培养基交替通入到8 L的固定床反应器中间歇培养合成LiP,其最高酶活为1800 U/L。而Gerin等(1997)比较了由气体搅动的气升式反应器、鼓泡式反应器和有螺旋桨搅动的搅拌式反应器后发现,使用气升式反应器LiP酶活的最大值达4500 U/L。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使用气升式反应器能够获得更高的LiP的酶活。

4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应用

4.1 在畜牧生产中 赵红霞等(2002)利用白腐真菌降解秸秆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使其成为含有酶的糖类,提高了秸秆的适口性,易于消化吸收。Celeux和Lavergne(2005)利用白腐真菌的菌丝分泌的超纤维氧化酶可溶解秸秆表面的蜡质,菌丝进入秸秆内部并产生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内切聚糖酶、外切糖酶,从而可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其中机制可能为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在分子氧的参与下,依靠自身形成的H2O2触发启动一系列自由基链反应,实现对木质素无特异性的彻底氧化,使秸秆降解成为含有酶的单糖,从而提高了秸秆的消化性。贾燕南等(2008)研究表明LiP和MnP可降解四环素,且在酶活为40 U/L时,LiP比MnP的降解能力强;对于LiP,当其酶活从15 U/L升高至40 U/L时,四环素降解率提高约15%,当酶活进一步升高至70 U/L时,降解率变化不大。

4.2 其他 LiP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制浆、处理污染废水等方面还有广泛的应用。张朝晖等(2002)研究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所产的LiP能氧化多种多氯酚类物质,有些酚类物质常常是广谱生物杀虫剂或除草剂的前体。林鹿等(1996)报道,在LiP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酶的适当配合处理纸浆,使得制得的纸张具有良好的抗张强度和平滑度,这不仅提高纸张白度而且还降低了纸张的卡伯值。Gary等 (2003)研究发现LiP可以处理2,4-二溴苯酚等工业废水,在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从而消除了废水的毒性。

5 展望

农作物秸秆木质素含量较高,难以作为有效的饲料来源。随着对LiP的催化机制、相关基因结构、表达调控等的深入研究,采用优良菌种生产高效的木质素降解酶制剂,对秸秆等潜在饲料资源开发以及废水、废物处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1]毕鑫,路福平,杜连祥.白腐菌产木素过氧化物酶发酵条件的优化[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1):12 ~ 13.

[2]岑沛霖.生物工程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陈光耀,曹兵海.牧草对奶牛的生理营养作用[J].中国乳业,2003,3:20~21.

[4]贾燕南,文湘华,李佳喜.木质素降解酶对四环素的降解可行性[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68 ~ 75.

[5]柯世省,夏黎明,张朝晖,等.氧浓度对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过氧化物酶的影响[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0,20(3):40 ~ 45.

[6]林鹿,余家鸾,陈嘉翔.纸浆的酶生物漂白及其机理[J].应用基础与科学工程学报,1996,4:353 ~ 362.

[7]刘东华,张朝晖,吴叶明.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过氧化物酶系的固定化及性质研究[J].科技通报,2009,25(1):40 ~ 41.

[8]吴叶明,张朝晖,刘东华.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木素过氧化物酶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8,16(4):12 ~ 13.

[9]张朝晖,邵红,周晓云,等.三相鼓泡塔生物反应器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系 [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3):288~292.

[10]张朝晖,夏黎明,岑沛霖.黄孢原毛平革菌所产木素过氧化物酶系对染料降解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2):71 ~ 75.

[11]张红,王纯利,冯蕾,等.影响木素过氧化物酶合成和活性的因素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56 ~ 60.

[12]赵红霞,杨建军,詹勇.白腐真菌在秸秆作物资源开发中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2,23(11):40 ~ 42.

[13]Adhi T P,Korus R A,Crawford D L.Production of major extra cellular enzymes during lignincellulose degradation by two Streptomycetes in Agitated Submerged Culture[J].Appl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89,55:1165~1168.

[14]Asgher M,Shah S A H,Ali M,et al.Decolonization of some reactive textile yes by white rot fungi isolated in Pakistan[J].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2006,122:89(R)~ 9.

[15]Celeux G O,Lavergne C.Mixture of linear mixed models for clustering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from repeated microarray experiments[J].Statistical Modelling,2005,5:1 ~ 25.

[16]Couto S R,Barreiro M,Rivela I,et al.Performance of a solid-state immersion bioreactor for ligninolytic enzyme production:Evaluation of different operational variables[J].Process Biochemistry,2002,38(2):219 ~ 227.

[17]Dominguez A,Rivela L,Couto S R,et al.Design of a new rotating drum bioreactorforligninolyticenzymeproduction by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grown on an inert support[J].Process Biochemistry,2001,37:549~554.

[18]Faison B D,Kirk T K.Factor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a ligninase activity in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J].Appl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85,49(2):299 ~ 304.

[19]Gary W,Yitzhak H,Carlos G,et al.Lignin peroxidase-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of toxic halogenated phenols[J].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Biotechnology,2003,78(12):1239 ~ 1248.

[20]Gerin P A,Asther M,Rouxhet P G.Peroxidase production by the filamentous fungus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in relation to immobilization in“filtering”carriers[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1997,20 (4):294 ~300.

[21]Haemmerli S D,Leisola M S,Sanglard D,et al.Oxidation of benzo (a)pyrene by extracellular ligninases of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J].Journal of Biology Chemistry,1986,261:6900 ~ 6903.

[22]Hammel K,Jensen K A,Mozuch M D,et al.Ligninolysis by a purified lignin peroxidase[J].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93,268:12274 ~12281.

[23]Hammel K,Kalyanaraman B,Kirk T.Oxi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dibenzo[p]-dioxins by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ligninase[J].Journal of Biology Chemistry,1986,261:16948 ~ 16952.

[24]Kent K,Ming T T.Lignin Degrading Enzyme from the Hymenomycete Phanetochaete chrysosporium Burds[J].Science,1983,221:661 ~ 663.

[25]Ruggeri B,Sassi G.Experiment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 trickle bed bioreactor for lignin peroxidases production by P.chrysosporium[J].Process Biochemistry,2003,38:1669 ~ 1676.

[26]Shim S S,Kawamoto K.Enzyme production activity of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and degradation of Pentachlorophenol in a bioreactor[J].Water Research,2002,36:4445 ~ 4454.

[27]Tien M,Kirk K.Lignin peroxidase of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J].Methods in Enzymology,1988,161:238 ~ 249.

[28]Zyskind J W,Bernstein S I.Recombinant DNA Laboratory Manual[M].Academimic Press Inc,1991.224 ~ 228.

猜你喜欢

朝晖过氧化物木质素
◎维美德为Mercer Rosenthal公司交付木质素提取生产线
Co3O4纳米酶的制备及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CONVERGENCE RATES FOR A SUPERCRITICAL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三只蚊子
过氧化物酶体降解与疾病
温和酸催化解聚木质素磺酸盐产物的分离与分析
以碳量子点为过氧化物模拟酶的葡萄糖测定方法
过氧化物交联改性PE—HD/EVA防水材料的研究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唆拜(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