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技术性人才

2010-09-02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就业高职教育

张 燕

【摘要】职业教育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同,职业教育作为社会中流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就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双证型”人才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就业;技术性人才培养;高职教育

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正向着多元化发展。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任务。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识,也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指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总称。那么如何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呢?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以就业为导向,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岗位能力体现的是包括学生学习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工具应用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等在内的学生职业能力。但是一流的专业技术并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唯一条件,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才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要素。

职业道德培养的是学生的诚信品质、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坚持 科学 发展观,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做好四个方面:

(1)对新生进行专门培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他们入学后的第一课。

(2)将相关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课列为必修课,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3)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案例,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4)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深入推动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宣传,诚实守信的深入学生内心。

2、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市场推进课程改革

2.1 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开发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 企业 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发挥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在专业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2.2 课程结构的模块化:相对于传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课程本身具有灵活性的优势。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对某一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分成两大模块。一是核心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能体现专业特征的。学生通过对课程模块的学习来掌握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就业方向性课程,就业课程是一个专门化方向的课程,它灵活多变,能很好的体现就业方向特征。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性课程的相辅相成,使整个课程稳定而富有弹性,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3、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双证型”人才的培养

以就业为到导向的高等职业 教育 推行“双证型”人才培养,就是要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实施“双证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校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 考试 与专业教学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

3.2 建设“双证型”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在软件建设上,实训基地要通过产学研结合,充分吸取生产中的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加强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职业道德;在硬件上,实训基地的设备要尽量的与实际工作中的一致,围绕岗位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具有先进性、 现代 化、信息化和环保性特征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认知实训、顶岗实训的需要,让 企业 在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发挥作用,参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采取多种校企合作模式,重视企业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学校和社会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

4、以就业为导向,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升师资队伍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要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

4.1 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在编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五年去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企业、了解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4.2 建设兼职教师队伍。除了让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去锻炼,还可以请企业的人员到学校来。通过产学研的合作,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改善高职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一方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好地架起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利于争取行业支持,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亚秀.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J].高职高专教育, 2007

[2] 黄尧. 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 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 2008

猜你喜欢

就业高职教育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