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所反映的父权意识
2010-09-02侯宝华
侯宝华
【摘要】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好莱坞电影,它通过讲述一个智商只有75的美国青年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与身边人的关系,反映了美国20世纪50—80年代的社会现象。本文试图根据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在父权制社会下,剧中男女角色所代表的的不同意义。
【关键词】《阿甘正传》;父权制社会;女权主义
《阿甘正传》(原名Forrest Gump)是一部经典好莱坞电影,由著名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执导,好莱坞巨星之一汤姆·汉克斯(Tom Hanks)领衔主演。影片在1995第67届奥斯卡奖中共获得13项提名,并最终摘得6项大奖。
影片以似乎相当简单的电影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智商仅有75的普通“弱智者”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事实上为我们展现了美国20世纪50—80年代的真实历史,而傻子阿甘的个人经历及他与周边人的互动关系也反映了在父权制的社会下,无处不在的父权意识。
一、 女性主义批评
作为一场社会政治运动和文化批判思潮,女性主义诞生于20世纪中叶,当时西方正爆发着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运动。而电影中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将“女权主义”和“父权文化”之间的激烈对抗引申到传播媒介如电影方面的重要尝试。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拥有激进的批判性立场和高度综合的方法论基础。它从好莱坞经典电影入手,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雅克·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以及米歇尔·福柯有关“权力话语”的陈述,试图公开揭露父权制度下女性被压力的事实和特点。
二、 父权主义思想
在西方文化中,父权意识已存在了上千年。在圣经的讲述中,人类的堕落源于夏娃,而非亚当。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男性是高级的,处于支配地位的人;而女性则是低级的,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他者。”女性是不完整的人,她们仅仅拥有代表欲望的“身体”,而没有代表理性的“灵魂”。与此同时,她们用自己的身体诱惑男性,阻碍男性达到自己的理性目标,成为男性成功的绊脚石,这一观点可以在希腊神话潘多拉的魔盒中得到求证。根据男权主义思想,男性不仅是理性的,高尚的,同时他们还担负着拯救女性和世界的任务。
三、 电影中的主要男性角色
阿甘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智商只有75、留着板寸、穿着方格衬衫、挺直脊背向前跑得人物形象;他曾因腿部残疾,被身边的人嘲笑;但是他却拥有社会提倡的一切美好品德,善良,执着,正直,诚实……同时因为这些美好品德,他获得了多方面的成功,成为一个全美偶像。影片中,阿甘是上级眼中的好士兵;在战火中,阿甘重情重义,多次返回危险区寻找布巴,虽然布巴最后阵亡,但阿甘却因为在战争中的表现获得了总统的接见并得到勋章;在和平年代,阿甘成了一名乒乓球健将,并且成为中美关系解冻的见证人;退役后,阿甘履行诺言,购买了虾船,完成布巴的遗愿,虽然刚开始阿甘捕获不到虾,但是因为执着,终获成功,成为一名富翁;与此同时,阿甘拯救了自暴自弃的丹中尉,使丹中尉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而阿甘也因为自己的善良、执着,赢得了詹妮的爱情。可以说阿甘在血腥、创痛、充满丑闻和污秽的历史中,始终保持白璧无瑕,天真正派的形象。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在阿甘漫长的、孤独的长跑中渐次长须长发,具有了某种基督式的形象,这便使他在影片中负载的救世主的寓意获得了具体化的表达。他的人生历程显示,作为男性,即使智力低下,身体残疾,但是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得到精神上的升华,物质上的满足。
丹中尉在双腿残废之前,勇敢,智慧幽默,从不言败。但越战之后,因为失去了双腿,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一个怪物,并且因此抱怨阿甘,认为当初阿甘不应救他,而应让他阵亡殉国。虽然丹中尉在残疾之后曾沉迷于美色与酒精,但是他仍然心存善良,内心深处仍然积极向上,渴望成功,具有智慧的眼光和诚信的品质。他的善良体现在当别人认为阿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时,他挺身而出,竭力保护阿甘;他的积极向上体现在他收到阿甘的来信后,便来到阿甘身边,与阿甘共创捕虾事业,在捕虾伊始,虽然捕不到虾并受到暴风雨的袭击,但是暴风雨之夜却重新唤起了丹的生命活力;他的智慧与诚信表现在他独具慧眼的购买了苹果公司的股份,获得了巨大回报后,不忘将分红寄给阿甘。可以说,丹中尉是一个堕落之后,获得救赎的男性形象。影片竭力告诉我们,一个男人,当他身患残疾后,堕落后,只要不放弃,仍然可以征服世界。
布巴在影片中是唯一一个着墨较多的黑人角色。他与阿甘的相识以及相处,显示了他热诚、善良、敦厚的特点。在军人的大轿车上,人们拒绝与阿甘同座,是布巴邀请阿甘坐在他身边,如果说当初小詹妮的善良使阿甘感受到了真爱,那么布巴的热诚,则为阿甘带来了生死不泯的兄弟之谊。在影片中,布巴永远在讲述着他的捕虾“梦”:虾群的分布、捕虾船、虾的种类、虾的烹调……虽然最后布巴牺牲在了战场上,但是他对阿甘讲的这些关于虾的知识,是阿甘获得捕虾业的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隐约地告诉观众,如果布巴没有牺牲,作为一个男人,即使是黑人,只要拥有梦想便一定会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也体现了在男权意识统治下的社会,男性的主体地位,男人天生的优越性与精神高尚性。
四、 电影中出现的女性角色
在这部男人世界的电影中,出现的女性人物相对较少。大多是结构性的穿插。
甘夫人是一名智慧坚强的单身女性。她对阿甘的人生信念产生了重要影响,说出了充满哲理的“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作为母亲,她并不认为智商为75的阿甘与其他正常孩子有什么大区别,并坚持把阿甘送到普通学校读书,获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但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甘夫人用身体贿赂了校长。而这恰恰映照了在西方男权意识中,女性是仅有肉体,并以肉体迷惑和将男性引向堕落的他者理论。所以,在影片中,阿甘虽然爱母亲,尊敬母亲,但是这个母亲的形象却因为她的具有功利性的性行为遭到了贬低。
詹妮是影片中绝对的女主角,是影片的另一条主线。儿时的詹妮是善良而不幸的的,在大家都排斥阿甘的时候,她伸出了友谊之手,唤起了阿甘内心深处忠贞不渝的真爱;但是她小时候所受到的父亲的虐待也使她性格残缺,并最终导致其不断地离家出走,直至毁灭。可以说,寻求解放之路的詹妮始终不曾获得任何意义上的解放,她的反叛之路首先将他带往著名的色情杂志《花花公子》的彩页,并因此被学校开除;她所怀抱的典型的50—60年代的美国青年的梦想:成为一名民谣歌手,只能将她带往裸体演唱的舞台;当詹妮成为反战运动中的一员时,影片却仅仅将她呈现为那个黑豹党的核心人物的玩物与殴打对象。影片中,詹妮的不幸似乎不是寻找梦想,追求新生活而必须付出的代价,相反,她的不幸被表现为她不洁身自好,不求上进与自毁的必然结果。当詹妮告诉阿甘自己染上了“不知名的病毒”时,今天的观众当然明了,那病毒是艾滋病毒。而在西方社会中,公众倾向于相信艾滋病是某种“天谴”,是对吸毒者和滥交者的报应。而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妇女解放的道路并不能将女人带往解放和新生,而只能带往堕落与毁灭。
作为詹妮的好朋友,爱人,阿甘所扮演的角色则是一个救赎者。当詹妮裸体演唱时被下流的男人侮辱与侵犯,是阿甘将她抱下舞台;当詹妮身患不知名的病时,是阿甘将她带往婚姻的殿堂,使他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并安详的死在故乡、家庭的怀抱。这也告诉我们,只有男人,代表着美国社会传统价值,拥有高尚灵魂的男人,才能最终拯救离家出走,反叛主流的堕落女性。影片最后阿甘与儿子快乐生活的情形,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父子结构的单亲家庭出现,同时表现出这一好莱坞情节剧的典型结局之一负载着美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复归:不轨的女人最终被放逐,父亲的权威和亲情再度被强化。因此可以说,詹妮一直想脱离父权社会的束缚,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最后仍然未能挣脱男权意识对他的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