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2010-09-01代博君
代博君
(河南城建学院外语系,河南 平顶山 467044)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代博君
(河南城建学院外语系,河南 平顶山 467044)
情感因素在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结合目前大学生情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因素;大学英语教学;潜能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目前通用的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1]。除心理学外,它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社会学、行为学、管理学、美学、伦理学等众多社会学科。在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因素除了大家广泛关注的智力因素外,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指以丰富多样的手段,充满激情地培养和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略了情感发展,造成了“情感空白”[2]。事实上,教学艺术行为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艺术,因此,沟通师生间的情感,使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对于促进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快乐的心境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不调动情感因素,不讲究艺术性,教学则会变得死板、乏味没有生机。
1 大学英语实现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1 理论基础 人文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低层次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无法实现高一层次的需求,而认知需求则在高层次需求方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创造和发展潜能就不能得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用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ogers,1969)”[3]。因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感因素,减少教育中的威胁性,创造“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的气氛,热忱地对待学生和设身处地理解学生,以保护学生自我的形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1.2 大学生的情感现状 大学生正处于感情需求旺盛的年龄,而大部分学生远离父母的关爱,这样,造成一部分学生情感的缺失。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学生的负性情绪呈增加趋势,将近两成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笔者调查,有些学生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平日几乎不与同学做任何情感交流,情感世界封闭。这些情感现状值得我们思考。作为基础英语课教师,相对有较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所以,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不论与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多大,都应该设法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彼此接纳、双方关系和谐,配合默契,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消除消极的情感因素,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
1.3 大学英语教学情感教学的缺失 英语教师,总是很重视知识的传授,却缺乏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本身就存在着重知识、技能,严重忽视学生情感的现象。所以,至今高校教育呈现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硬灌,而活生生地剥夺了学生最主动、最丰富和最有力量的情感因素,只剩下机械的训练,甚至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教育者对学生又缺乏应有的理解、关心、引导,致使目前许多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扭曲,导致学生主体性发展扭曲和受阻。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交流,教学常常陷入一种硬邦邦、无生气的状态,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常常出现逃课现象,甚至导致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抵触。而教师却总认为自己是煞费苦心、苦口婆心,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又挫伤了外语教师的积极性,师生双方都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2 培养积极情感因素的教学策略
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只有教学者和学习者合理地化解其消极的一面,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情感因素的积极一面会对英语学习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师生情感交流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
2.1 教师注重个人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具有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一个循循善诱,幽默风趣,正直亲切,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老师,肯定被学生尊敬和喜爱。当教师以充沛的精力、娴熟的技巧、满腔的热情讲课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和尊重,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信赖和敬爱,其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也油然而生。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种状况:很多学生因为开始喜欢某个老师进而喜欢某个课程,同样,有的老师因为教学方式或和学生交流方式不妥而被学生反感。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中把教师分为有效教师和无效教师两种[4]见表1。
表1 2种教师特征比较
从表格中看出,要想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有效教师,必须重视教师自身情感因素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另一方面,教师接受学生的这些良好的信息和情感反馈后,无疑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就能处于一种良性循环,从而推进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推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注重课外师生交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变化,并且进行不失时机的课外交流,帮助学生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给予合理可行的建议。有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组成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景——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和师生之间单项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学生之间的多项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学生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相比传统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中的学习者其焦虑感明显减弱[5]。
2.3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抱怨,无论他们把英语课讲的有多么地吸引人,有些学生仍然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学生关心的唯一问题就是期末考试都考些什么,这也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尤其在理工科的院校中,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和以后的从事的专业工作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英语学得好不好就不那么重要了。在有些同学的意识中,纯属是为了考四级而学习,或者是看到其他的同学考,所以自己也要考。英语教师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的使用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给学生介绍些经典而有趣的电影供他们欣赏。但要注意的是,光靠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事实去说明英语的重要性。比如,对于那些毕业后倾向于找工作的学生,可以从国内媒体摘抄一些数据,用事实让学生明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只有具备过硬的英语应用技能,才会使学生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并且,根据有些省市的职称评审规定,在校期间大学英语考过六级的学生,在其工作后相关技术等级评定时,可以免考英语职称考试。这些信息都能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对于那些以后想要考研的学生,英语教师应该让他们确信,英语更是一门必须要学好的课程。虽然这些方法有些过于实用主义,功利化,但是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他们彻底摒弃“英语无用论”。
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大学英语在学生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认识和发掘学生个体的情感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8(3):44-47.
[3]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0(1):51-58.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责任编校:蔡秀连]
Discussion on Affective Factor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A IBo-jun
(English Departm ent,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Pingdingshan Henan467044,China)
Affective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Combining withaffective condition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aswell as existing problems,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ffective factor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s forth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o develop students’potential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promote better teaching result.
affective factor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potentials
G 633.41
A
1008-9276(2010)01-0084-04
2009-08-20
代博君(1983-),女,河南省漯河市人,学士,助教,从事英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