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运动在我国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0-08-28李春木汪如锋
李春木汪如锋
(1.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国外武技研究】
泰拳运动在我国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李春木1汪如锋2
(1.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在我国,泰拳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搏击项目,发展势头强劲。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泰拳运动在我国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促进泰拳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略。
泰拳运动 开展现状 发展对策
1 前言
泰拳作为亚洲一种著名的格斗类运动项目,以其凶狠彪悍、拳疾腿快、肘膝并用、先发制人等特点,现已成为一项轰轰烈烈的世界性搏击运动。泰拳目前已是亚运会比赛项目,近些年泰国人一直在积极推动泰拳入奥,为此,他们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广自己的这项国技,而且收效很大,除了在中国,日本、韩国及欧美的很多国家已经开展得极为广泛。我国正式引入泰拳运动源于上世纪末,如今发展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各类泰拳馆1000家左右,受训人群多达50万人,且以15-35岁的男性为主。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届在江城武汉举行了全国性的泰拳比赛,参赛队伍达到了20多支,参赛规模达到了150多人。泰拳在中国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为了应对规格越来越高的正式比赛,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同意在2010年正式为泰拳立项,标志着泰拳项目在我国正式纳入比赛序列。
泰拳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发展的势头强劲加之时间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使泰拳运动在我国持续健康的发展,研究当前我国泰拳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方略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不仅能够激发广大爱好者及学者研究泰拳的热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部门规范泰拳在我国有序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对象
选取泰拳开展城市较好的上海市(16家)、广州市(21家)、武汉市(14家)、成都市(19家)(详见表1)作为论文主要研究样本区域,通过对上述现状的实地调查与通讯问卷调查,对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为论文的写作提供现实依据。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检索收集与泰拳有关的文献资料。
3.2 专家访谈法
通过面访、电话访谈、电子邮件三种形式对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部分省市体育局、泰拳运动方面的专家等进行访谈。
3.3 问卷调查法
对上海、成都、广州、武汉四地泰拳馆和开设泰拳教学的俱乐部样本进行问卷调研,发放馆长(经理)问卷调查表70份,回收65份,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92.9%,有效率为92.3%;发放拳馆或俱乐部泰拳训练者问卷300份,回收281份,有效问卷270份,回收率93.7%,有效率为96.1%(见表1)。
表1 本论文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3.4 观察法
通过现场观看“东方之子杯”首届全国泰拳比赛(2008年12月武汉光谷体育馆)视屏和现场观摩“龙源杯”第二届全国泰拳比赛(2009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统计归纳相关数据,为论文的完成提供支撑。
3.5 数理统计法
借助计算机运用SPSS12.0和Excel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方面的相关统计、分析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泰拳馆的经营规模调查
拳馆和俱乐部的经营规模通常是按照其营业面积和注册资本来衡量的。本论文在设计调查问卷和征询意见的时候,经营者和专家给出的建议是以营业面积来衡量经营规模。在所调查的60家拳馆和俱乐部中,其经营规模主要集中在300-800平米的范围内,其中100-299平米的占到了13.3%;300-499平米的占到30%;500-799平米占到了41.7%;800-1000平米的有7家,占11.7%;而1000平米以上的只有两家:它们是广州的泰拳武术俱乐部和上海的新上海泰拳馆(见表2)。
表2 所调查的泰拳馆和俱乐部的营业面积统计(N=60)
4.2 泰拳馆固定(持续半年以上)训练会员人数
健身类场馆的直接收入来自于健身者的消费,也即所交会员费,因此场馆经营的好坏就看其会员的数量,尤其是固定会员的数量。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馆泰拳和搏击类俱乐部的固定会员人数基本维持在100-300人的占到调查总数的20.0%;300-500人规模的拳馆占到了30.0%;500-700人规模的拳馆占到了25.0%;700-900人规模的拳馆占到了13.3%;900-1100人规模的拳馆占到了8.3%;而规模超过1100人的拳馆仅占到了3.4%(见表3)。可见,所调查的泰拳馆和搏击俱乐部,经营规模主要在700人以下,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规模。
表3 泰拳馆固定(持续半年以上)训练的会员人数统计(N=60)
4.3 泰拳教练年龄情况
泰拳在泰国本土是老少皆宜的一项运动,泰国国内的教练年龄跨度也较宽泛。我国的泰拳运动基本上是中青年的运动,而调查教练的年龄得知:教练年龄为20-25岁的占到20.0%;年龄在26-30岁的占到35.0%;年龄在31-35岁的总总人数的33.3%;年龄在36-40岁的有8.3%;41岁以上的教练仅仅占到了3.4%(见表4)。可见,所调查的泰拳教练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5岁之间。通过访谈得知,一部分教练是从体育学院毕业而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的大学生,一部分是专业散打或搏击类运动项目的退役专业运动员,还有一些则是经过短时间专业训练后执教的。
表4 泰拳教练的年龄情况调查(N=60)
4.4 泰拳教练的从业年限情况
通过走访泰拳方面的专家和知名教练,了解到从接触泰拳到达到一般专业化水平,一般需要2-3年。从泰拳教练的从业时间我们就可以判断,其专业技术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执教时间在1年以下的占到8.3%,从业时间在1-2年的有26.7%,执教时间在2-3年的有23.3%,从事泰拳教练职业时间在3-4年和4-5年的分别为16.7%和15%,从业5年以上的有10%(见表5)。总体上,所调查的泰拳教练的从业时间基本上不足5年,这与泰拳运动在我国开展较晚不无关系。可以说,一个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技术水平、专业水准较高的教练队伍。
表5 泰拳教练的从业年限情况调查(N=60)
4.5 泰拳馆的泰拳教练国籍、专兼职比例和性别比例统计
通过对场馆的教练的国籍、专兼职情况、性别情况问卷调查发现:
(1)教授泰拳的教练大都是国内的,占到调查总数的76.7%,当然也有部分场馆会聘请泰国籍的教练在拳馆指教,大概占到了23.3%(见表6)。走访发现聘请泰国籍教练的场馆基本上是主营泰拳培训的拳馆,兼营泰拳培训的俱乐部较少聘请外籍教练指教。从地域上看,聘请外籍教练的泰拳馆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和上海市,且以广州市为主。
(2)对泰拳教练的任职情况(专兼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专职在某一个场馆教授泰拳的教练比例大概为45%,兼职教授泰拳的教练(属于不固定场馆,在各场馆轮流授课)占到了55%(见表6)。
(3)对教练的性别调查发现,男性泰拳教练占到了绝大多数88.3%,仅有十分之一略多的教练为女性(见表6)。从上述泰拳教练的从业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女性教练队伍基本上在以前接受过散打和拳击的训练,7人中有6人从体育学院毕业。随着都市女性对新鲜刺激运动项目的热衷,接受泰拳训练的白领女性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女泰拳教练的比例显得略低。
表6 泰拳馆的专职教练好兼职教练比例和性别比例(N=60)
4.6 泰拳学员的年龄情况调查
从泰拳消费者的年龄构成来看(见表7),20到35岁的中青年人成为泰拳习练的主要人群,其中26-30岁的就占到了调查总数的31.1%。36岁以上的消费者仅仅为调查总数的5.5%,这是因为35岁以下的人群比36岁以上的人群具有更强的体育消费承受能力。35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年人是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主要消费对象,这和青少年善于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迎合潮流的特点是相符和的。并且调查中有17.4%的消费者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接受泰拳的意识还是挺强的,仍有不可忽视的开发潜力。
表7 泰拳学员的年龄情况调查(M=270)
4.7 学习泰拳人群的性别比例
对四城市的泰拳练习者性别调查显示(见表8),大部分为男性,占到了81.9%;女性占到了18.1%。可见男性为泰拳健身的主力人群。在对泰拳训练者的工作性质进行的调查中,脑力劳动者占到了绝大多数80.1%,体力劳动者只占到五分之一左右。因此,泰拳主要习练人群面前主要为城市男性白领。不过访谈中场馆的负责人表示,女性白领对泰拳的喜爱有增加的趋势。
表8 泰拳学员的性别比例、工作性质情况(M=270)
4.8 学习泰拳人群的职业情况
泰拳作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运动健身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究竟是哪类人群从事泰拳训练?笔者对从事泰拳训练和习练的人员进行了职业情况调查(见表9),比例由高到底分别是学生群体71.9%、自由职业者62.5%、公司职员53.1%、私企老板39.1%、政府职员20.3%、其他职业15.6%、退休人员4.7%。由此可见,学生群体、自由职业者和公司职员是泰拳培训市场的主要对象。
4.9 学员学习泰拳平均每个月的消费调查
会员每月的消费金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某一城市的泰拳消费水平。因此通过习练者每月平均消费金额的调查,可以从货币单位上反映出目前的泰拳运动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每月平均消费金额在100-300元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9%,301-500元的占27.0%,501-700元的人数占31.1%,701-900元的人数占25.6%,901-1100元的人数占5.2%,1100元以上的占202%。从总体上看,每月用于泰拳消费的金额主要集中在300-900元水平上,相比较一般的健身消费略高一些。
表9 学习泰拳人群的职业情况统计(M=270)
表10 学员学习泰拳每个月平均消费情况(M=270)
4.10 学员习练泰拳的动机调查
通过对泰拳习练者的泰拳学习动机调查,排在第一位的选项是“锻炼坚强的意志”,占到调查总数的58.5%;第二位的是感受“泰拳自身的魅力”选项,占到46.7%;排在第三位的是“强身健体”,占到调查总数的36.3%;第四位的是“防身自卫”所占比例为33.7%;分类第五、第六位的是“结交朋友,以武会友”和“参加比赛”,所占比例是27.0%和21.5%;第七位的是“打法无聊的时间”占15.6%;其余是选择“其他”为8.5%。(见表11)
表11 学员习练泰拳的动机调查(M=270)
4.11 拳馆日常训练课程安排情况
在对场馆负责人进行日常泰拳训练中基本技术和实战的时间比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一部分拳馆表示只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没有进行过实战训练,占到调查总数的5%;60人中选择技术时间多于实战的有24人,占到40%;既注重一般基础技术训练又进行实战训练且时间接近的比例为43.3%,“技术少于实战”选项的比例为11.7%(见表12)。
表12 拳馆日常训练的基本技术与实战时间比调查(N=60)
4.12 泰拳馆内部举办比赛情况
比赛是检验技术运用熟练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考验选手心理素质的较好途径,同时也是考验战术运用的方法。在调查中,绝大部分拳馆都会安排日常的教学比赛,只是安排的次数有所不同。选择每天都会安排教学比赛的拳馆有10家,占到调查总数的16.7%;表示每周会安排1-2次比赛的拳馆有25家,占41.7%;每周会安排3-4次馆里比赛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8.3%;选择每周安排5-6次的有13.3%(见表13)。总体上看,大部分拳馆能够很好地做到训练与比赛相结合,训练和运用相促进。
表13 泰拳馆内部每周举办比赛情况(N=60)
4.13 泰拳运动在我国推广的影响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有70%的拳馆经营者认为我国目前泰拳运动的练习氛围不够浓,处于各关键因素的首位;其次是加强师资教练队伍建设,占到65%;第三是认为“主管部门积极扶持”也是较为重要的,占到了61%;认为面前泰拳运动的技术还不是很适应我国训练者,尚须改进的选项比例为55%;竞技项目的比赛是对日常训练的有效促进,能够较好提高该项目的技术水平,是有利于项目本身发展的。选择该选项的被调查者占到了总数的一半;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同样可以促进泰拳运动的推广,占到总数的30%(见表14)。
表14 泰拳运动在我国推广的关键因素(N=60)
4.14 泰拳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机遇
(1)全国性泰拳比赛的成功举办。到目前为止,我国由政府主办的全国性的泰拳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见表15)。尤其是2009年“龙源杯”全国泰拳比赛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批准和大力支持下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的一次盛会,是泰拳运动在国内的第二次全国比赛,泰拳全国性的比赛的举办在我国引起不小的轰动,并由此引发了“泰拳与中国功夫孰强孰弱”的“网络口水”效应,加之近年来中泰功夫的五次对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泰拳在我国民众中的知名度,也为泰拳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奠定了群众认知基础。
表15 第一、第二届全国泰拳比赛资料
(2)国家体育总局对泰拳运动的关注
2009 年“龙源杯”全国泰拳比赛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副主任陈国荣、散打部部长杨战旗、副部长周金彪等领导参加了闭幕颁奖仪式足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泰拳运动的重视程度。“泰拳项目正式开展仅仅三年,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可以说,泰拳在中国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比赛中陈国荣副主任表示。正是考虑到泰拳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了应对规格越来越高的正式比赛。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同意在2010年正式为泰拳立项,意味着泰拳的开展和推广将正式被纳入赛事规划之中。
另外,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已进行了组织调整,由原来的“套路一部”、“散打二部”,调整为:“套路一部”、“散打二部”、“泰拳等世界搏击三部”,从而在组织机构上可确保泰拳运动的持续健康开展。上述消息均为泰拳运动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泰拳运动在我国大中城市发展势头强劲,但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泰拳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尽管起步较晚但在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发展步伐较快,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泰拳运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范机制。
5.1.2 泰拳馆数量少、规模小,软硬件明显不足,经营管理尚不够规范
现有的泰拳馆硬件较为单一、陈旧,泰拳教练队伍整体水平有待于提高,专职教练比例较小。训练课程安排上存在着随意性加大、缺乏科学安排,经营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还不够,有待于引进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
5.1.3 泰拳习练者主要以中青年男性白领为主,受众面略窄
当前在大中城市泰拳运动的主要人群是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一般从事脑力劳动的男性为主,他们是目前泰拳运动的消费主体。其他特征人群还不是泰拳运动的消费主体。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训练人群必须放大。
5.1.4 泰拳习练者日常交流较少,训练模式较为单一
泰拳运动需要习练者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身自卫能力、增进彼此情感。但许多拳馆仅仅是提供了大家健身的需要,没有较好地为习练者搭建一个互动、交流、提升的平台。
5.1.5 目前国内的泰拳赛事较少、赛制过于单一
当前泰拳竞技比赛的赛制过少、过于单一,缺失多形式、多跨度的比赛。
5.2 建议
5.2.1 加大泰拳运动的宣传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和规范机制
泰拳运动的开展不能仅限于大中城市,也应向中小城市和高校体育课堂推广。工商、教育、体育部门应联手建立起对泰拳等搏击类运动项目的监督和规范机制。
5.2.2 扩大拳馆经营规模,向连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为适应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引入资金扩大场馆的经营规模,在同一城市甚至跨城市连锁经营方向发展,提升整个管理水平。
5.2.3 加强泰拳馆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软件建设
根据泰拳运动的特点,加强拳馆的硬件投入,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和训练课程方面的投入。
5.2.4 泰拳训练内容和形式多元化,服务人群大众化
在泰拳运动的训练内容和形式上多做创新,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运动需求,力求服务对象多元化和大众化。
5.2.5 体育主管部门加大泰拳运动的支持力度
国家对泰拳运动的支持力度落到实处,如成立全国泰拳联盟、积极组织系列泰拳比赛、为泰拳选手参加国际级比赛提供支持等,从而为泰拳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1]朱建华.无限制泰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2.
[2]陈立勇,黄利落,黄江发.散打与泰拳进攻技术的比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9).
[3]坤 青.泰拳揭秘[J].中华武术,2001.
[4]白继森.从散打与泰拳的对比研究析论散打的发展[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王 力.泰拳——魔鬼功力训练[J].精武,2005(6).
[6]陈青山,马世坤,余水清.泰拳的技术体系与特点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
[7]黄帝全,陈小军.中国散打与泰拳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
[8]朱永光,韩传江.散打与泰拳技术比较[J].中国体育科技,2003(7).
[9]王能干,范海彪.对泰拳的发展浅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5(6).
[10]王 维.泰拳与中国散打技术特点比较[J].体育学刊,2002(3):52-54.
[11]马世坤.泰国拳[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Muay Thai Mov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Li Chunmu1Wang Rufeng2
(1 Chinese Martial Arts College,Wuhan University of Sport,Wuhan Hubei 430079;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 Hubei 430074)
Muay Thai movement in China,as a new fighting project,is develop fas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questionnaire,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this paper does the study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disadvantages of Muay Thai in big cities of China,and then offers some tactic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ay Thai documents.
Muay Thai sports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 strategies
G85
A
1004—5643(2010)12—0083—04
1.李春木(1975~),男,讲师。研究方向:泰拳教学与训练。
2.汪如锋(1979~),男,讲师。研究方向:泰拳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