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在初中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010-08-27胡新颖东阳市外国语学校浙江东阳322100
●胡新颖 (东阳市外国语学校 浙江东阳 322100)
1 抽屉原理的含义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它的数学表述为:
原理1 把n+1个元素分成n类,不管怎么分,则一定有一类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元素.
原理3 把无穷多个元素放入有限个集合里,则一定有一个集合里含有无穷多个元素.
抽屉原理也被称为迪里赫莱原理(因为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明确提出来的),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2 抽屉原理的应用
应用抽屉原理解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分析题意.分清什么是“东西”,什么是“抽屉”.
第2步:构造抽屉.根据题目条件与结论,抓住基本的数量关系,确定抽屉的个数,并设计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抽屉.这是解题的关键一步!
第3步: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例1 (1)体育用品仓库里有许多足球、排球和篮球,某班50名同学来仓库拿球,规定每个人至少拿1个球,至多拿2个球,问至少有几名同学所拿的球的种类是一致的?
(2)某校有55个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已知将参赛人任意分成4组,则必有一组的女生多于2人;又知参赛者中任何10人中必有男生,则参赛的男生人数为多少人?
(2)因为任意分成4组,必有一组的女生多于2人,所以女生至少有4×2+1=9(人);又因为任意10个人中必有男生,所以女生人数至多有9人.故女生有9人,男生有55-9=46(人).
例2 从1~100的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2个数,它们中的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
分析本题似乎茫无头绪,从何入手?其关键何在?其实就在“2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巧妙地构造“抽屉”,使得每个抽屉里任取2个数,都有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这里需要用到自然数分类的基本知识: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数与2的方幂的积,即若m∈N+,k∈N+,n∈N,则 m=(2k-1)·2n,并且这种表示方式是唯一的,如1=1 ×2°,2=1 ×21,3=3 ×2°,…
因为任何一个正整数都能表示成一个奇数乘2的方幂,并且这种表示方法是唯一的,所以可把1~100的正整数分成如下50个抽屉(因为1~100中共有50个奇数):
这样,1~100的正整数就无重复、无遗漏地放进这50个抽屉内了.从这100个数中任取51个数,也即从这50个抽屉内任取51个数.根据抽屉原则,其中必定至少有2个数属于同一个抽屉,即属于(1)~(25)号中的某一个抽屉.显然,在这25个抽屉中的任何同一个抽屉内的2个数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
说明 从上面的证明中可以看出,本题能够推广到一般情形:从1到2n的自然数中,任意取出n+1个数,则其中必有2个数,它们中的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因为1到2n中共含1,3,…,2n-1这n个奇数,所以可以制造n个抽屉,而n+1>n,由抽屉原则知,结论必然成立.
图1 图2
分析5个点的分布是任意的.如果要证明“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内(包括边界)有5个点,则这5个点中一定有距离不大于的2个点”,那么顺次连结三角形3条边的中点,即三角形的3条中位线,可以分原等边三角形为4个全等的边长为的小等边三角形,则5个点中必有2个点位于同一个小等边三角形中(包括边界),其距离便不大于.
以上结论要由定理“三角形内(包括边界)任意2点间的距离不大于其最大边长”来保证,下面证明这个定理.
证明如图2,设BC是△ABC的最大边,P,M是△ABC内(包括边界)任意2个点,连结PM.过点P分别作边AB,BC的平行线,过点M作边AC的平行线.设各平行线的交点为P,Q,N,则
∠PQN=∠C,∠QNP=∠A.
因为BC≥AB,所以∠A≥∠C,则∠QNP≥∠PQN.而∠QMP≥∠QNP≥∠PQN(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不相邻的内角),于是 PQ≥PM.显然 BC≥PQ,故BC≥PM.由此可知,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内(包括边界)两点间的距离不大于.
说明 (1)这里是用等分三角形的方法来构造“抽屉”的.类似地,还可以利用等分线段、等分正方形的方法来构造“抽屉”.例如“任取n+1个正数 ai,满足 0 < ai≤1(i=1,2,…,n+1),试证明:这n+1个数中必存在2个数,其差的绝对值小于”.又如:“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内任意放置5个点,求证:其中必有2个点,这2个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
图3
图4
说明 把正方形分成4个区域,可以得出“至少有1个区域内有3个点”的结论,这就为确定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打下了基础.本题构造“抽屉”的办法不是唯一的,还可以将正方形等分成边长为的4个小正方形等(如图5).但是如将正方形等分成4个全等的小三角形却是不可行的(想一想为什么),因此适当地构造“抽屉”,正是应用抽屉原则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图5
例5 9条直线的每一条都把一个正方形分成2个梯形,而且它们的面积之比为2 ∶3.证明:这9条直线中至少有3条通过同一个点.
图6
分析设正方形为ABCD,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设直线l把正方形ABCD分成2个梯形ABGH和 CDHG,并且与EF相交于点P(如图6),其中梯形ABGH的面积∶梯形CDHG的面积 =2 ∶3,EP是梯形ABGH的中位线,PF是梯形CDHG的中位线.由于梯形的面积=中位线×梯形的高,并且2个梯形的高相等(AB=CD),于是梯形ABGH的面积 ∶梯形CDHG的面积=EP ∶PF,也就是EP ∶PF=2∶3,这说明,直线l通过EF上一个固定的点P,这个点把EF分成长度为2∶3的2个部分.这样的点在EF上还有1个,如图6中的点Q(FQ ∶QE=2 ∶3).
同样地,如果直线l与AB,CD相交,并且把正方形分成2个梯形面积之比是2∶3,那么这条直线必定通过AD,BC中点连线上的2个类似的点(三等分点).这样,在正方形内就有4个固定的点,凡是把正方形面积分成2个面积为2∶3的梯形的直线,就一定通过这4个点中的某一个.把这4个点看作4个“抽屉”,9条直线看作9个“苹果”,由定理2可知因此必有一个抽屉内至少放有3个苹果,也就是必有3条直线要通过1个点.
说明 本例中的抽屉比较隐蔽,正方形2双对边中点连线上的4个三等分点的发现是关键,而它的发现源于对梯形面积公式——S梯形 =中位线×梯形的高的充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