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重视情感因素的渗透
2010-08-17廖志明
廖志明
摘 要: 文章是情感的产物,但因多方面的局限,学生往往怕作文。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喜欢写作,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本文就在“写作提示、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因素的渗透作探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情感因素 渗透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文章是情感的产物,好文章无不以情感人。初中学生涉世尚浅,囿于学校家庭的小圈子,生活积累十分有限,情感发展极其缓慢。作文时,因对生活的感悟很肤浅,文章也就枯燥乏味,如旱地上生长的瓜苗。要弥补这个不足,唯有用情感浇灌,才能让瓜苗开出美艳的花,最终结出丰硕的果。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倾“情”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投入情感的养料,才能让课堂氛围活跃,才能让学生情感丰富。
刘勰《文心雕龙》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袁枚《随园诗话》说:“作者情生文”,可见,“情”是写“文”的基础。
文章不是无情物。无情即无写作动机,无写作动机就谈不上写出好作文。所以说,情感是写作的源泉和动力。
那么如何将情感因素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呢?
一、写作提示中渗透情感
淮南子曾说:“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者也。”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教育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在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体验到乐,使学生做到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真正做到“我要写”、“我想写”。
(一)命题中渗透情感因素。
命题,涉及面广泛,但要尽量渗透情感因素。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者命题,题意所合。”命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激起他们作文的欲望,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心里就有许多要说、要写。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是列出几个文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最熟知的来写。而所有的命题力求做到新颖独特,富有生活情趣。这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或者规定一个写作内容,由学生自己命题。例如:放寒假了,要求学生写反映寒假生活的作文,其中就有一些较新颖的,而且创新意识较强的题目,如《都是过年惹的祸》、《真想年年十六岁》、《过年,让我欢喜让我忧》。通过认真反复训练,学生根据生活实践、自己经历的事情,有感而发,写出了一批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好作文。
(二)努力创造条件,诱发学生情感。
1.环境熏陶。教师按照作文的要求,带学生深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实地观察体验,让美好生活本身去拨动写作的心弦。
在指导学生写作《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时,我说:“假如,我就是你们最喜欢的老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老师的外貌特征。”同学们马上议论纷纷。当我指导学生描写老师的外貌时,一位同学满怀自信地答道:“老师长着一个浅浅的酒窝。”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了,因为我的脸上本无酒窝。我于是启发大家观察、思考,“每个人都有酒窝吗?”学生回答:“不是的。”我问:“酒窝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见呢?”学生答:“说话时和笑时。”学生安静下来后,我又回到第一个学生的回答上,表扬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积极,“浅浅的”一词用得好,也指出一些存在的错误,趁势说:“如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我们请他再为大家说一遍。”话音刚落,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就响起了。
2.美育诱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文前点明要写内容的自然美、意境美、社会美等,也会激发学生的作文表现欲望。
在指导学生写作《美丽的秋夜》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想一想,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河边的树林,无人的小路,远处的房屋,闪烁的灯光,热闹的蛙鸣……”当我用诗一般的语言,形象描绘出秋夜的自然之美、意境之美时,学生已获得了深刻的印象。
3.哲理启迪。哲理,是人生最有价值的经验的深厚积淀和精美表达。恩格斯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者的精神。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人生哲理,正是这种最美的花朵。作文前,对所写的人和事进行讨论,发掘其哲理性,也能达到诱发情感的目的。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沉默是?摇 ?摇》时,说:“大自然是沉默的,但却充满了生命之力。大海是沉默的,但沉默之后掀起的惊涛骇浪却更为壮观。黑夜是沉默的,但黑夜烘托出的一轮朝日却无比灿烂夺目。太阳沉默,光焰无际;蓝天沉默,极目高远;高山沉默,巍峨耸天;大地沉默,广博无边。沉默不是软弱,沉默不是妥协,沉默不是无奈,沉默更不是死亡。沉默是准备,是孕育,是充实,是坚强!”这富有哲理的诗一般美的语言,强烈地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在这样的语言的感染、启发下,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中。
4.形象再现。作文前,对要求学生写的人和事中,感人的部分,用优美的语言进行重点描绘复述,引起情感冲动。
如在《我的母亲》的作文写作提示中,我说:“母亲,世上最无私的人;母亲,世上最伟大的人。家庭总有你忙碌的身影,菜园总有你亮丽的风景。是你,让家庭和谐,是你让世界美丽。”通过我饱含情感的语言,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学生不仅感触深,而且感悟也深。
另外,教师的表率作用也是十分必要的。“想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在作文指导中,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把自己放进去。老师写出好的作文,可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事实上,身教往往胜于言传。
二、作文批改中渗透情感
于漪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说:“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
学生的作文,很多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流露,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教师应该满怀热情,与学生交流思想、传递情感。
(一)作文批语。
我曾给学生这样的批语:“读你的这篇文章,有如夏夜凉风拂面——清爽极了,让人真想枕着你的文字入眠。”又如:“劳动,本让人苦累,但在劳动中,你是多么的积极,干劲冲天。老师有你这样的一个学生感到十分自豪,父母有你这样一个孩子,该会感到多么的幸福。”该生学习劲头不足,成绩不理想,作文水平也较差,但我敏感地发现自那次作文下发后,他学习积极多了,每每我上课时,他都精神饱满,作业勤于完成,对我布置的各项任务都认真完成。在以后的每一次作文,我都“紧追不舍”,在考上高中后,他特意来拜访我,说是我的作文批语给了他巨大的动力和信心。
2.当面批改。
这是一种师生感情交流的极好形式。教师边讲边问边改,学生看着、听着、思考着,师生共同討论,感情相通,倍感亲切。
如在批改《一件悔恨的往事》时,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讲述了他因丢了语文课本而偷了同学的书,后来感到十分懊悔,寝食难安。面批时,我向他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因肚饿而偷挖了人家的蕃薯,说明任何人都不是圣人,谁都会犯错误,但自己要正确对待,能认识更要改正。这位同学从此卸掉了包袱,并且在几次作文比赛中获奖。
三、作文讲评中渗透情感
一位哲人说得好:“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澄澈甘甜的泉水,那世间是多么的美好啊。”其实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股澄澈甘甜的泉水,等待着老师去捧掬、去播撒。所以,在作文讲评时,教师不仅要讲出该次作文的优缺点,更要以真心实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消极方面转化为积极因素,做到以“情”激“情”,达到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水平。
(一)宣读优秀作文。
托尔斯泰曾说,“感染越深,艺术则越优秀”。反过来,艺术越优秀,感染则越深。宣读优秀作文,这是一种促进学生写好作文的良好手段,既能起到表扬优秀文章的作者的作用,又能让其他学生更好地知道,这些出自同学之手的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值得借鉴。老师的真诚表扬和鼓励会使更多的学生写出更多创意新颖的优秀篇章,让同学们来欣赏,逐步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文、人结合。
教师在作文讲评中要尽力表扬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后进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评讲《我第一次做饭》一文时,我对一位调皮、成绩差的学生说:“如果你不调皮,你的学习一定会像你做的饭一样,味道好极了!如果有机会,老师真想到你家尝尝你做的饭。欢迎吗?”“欢迎!”该学生由衷的高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怕作文,老师怕改作文。但只要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运用老师的真情,拨动学生的“情”弦,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教学就能走进五彩缤纷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7.
[2][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7.
[3]陈涵平.教师言语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9.
[4]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5]魏书生.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