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对泰国文学的影响
2010-08-17邓云川杨丽周
邓云川 杨丽周
摘 要: 中国古典小说传入泰国后,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与表现技巧等方面对泰国传统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推动了泰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例,具体分析中国古典小说对泰国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 泰文学 影响
作为中国的近邻,泰国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关系。十九世纪初期,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开始大量传入泰国,对泰国文学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这些小说中,《三国演义》对泰国文学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持久。
一、《三国演义》的传入及翻译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被翻译成泰文的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之所以会被泰国人接受,在于它适应了泰国历史发展的需要。作为曼谷王朝开国君主的拉玛一世,在位二十八年,只有八年没有打仗,治国安邦成了国王的头等大事。《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历史小说,而且是一部形象的政治军事教科书,书中展现的军事智慧和政治谋略,是泰国君王急切需要的。因此,《三国演义》的翻译才显得如此特殊。当时泰国缺少精通汉语的翻译家,拉玛一世就指定大诗人昭帕耶帕康负责《三国演义》的翻译,并把它作为一项王室任务。昭帕耶帕康很快组织了翻译班子,让精通中文粗通泰文的中国人将其口译成泰文,再由泰国作家根据大意用通俗的泰语译出。译本一出现,就受到广泛欢迎,几乎成为泰国本民族的文学作品。同时,《三国演义》译本开创了泰国文学中的一种新文体——“三国文体”。
二、《三国演义》对泰国文学的影响
《三国演义》之后,中国古典小说被大量译入泰国,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与艺术技巧等方面影响了泰国文学,并推动了泰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1.在思想内容上,中国古典小说中富有民主、革命精神的文学,影响了泰国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作观和审美观。
具体表现在:(1)中国古典小说中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了泰国人民,并演变为泰国文化的一部分。《三国演义》所展示的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所宣扬的正统思想、爱民如子的思想,以及忠义气节、忠奸分明、知恩必报等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已深入泰国人民心中,成了泰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泰国俗语中有“看三遍《三国演义》不能交”;泰人以“孔明”喻指无所不知的聪明人;近百年来,泰国教育部一直把《三国演义》的部分章节作为范本选入中学的语文课本,等等。(2)泰国众多作家、艺术家以《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为题材,模仿、创作了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三国演义》译本出现不久,泰国便产生了不少以《三国演义》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和说唱文学作品,如《献帝出游》、《吕布除董卓》、《周瑜吐血》等;不少作家以三国故事为素材进行再创作而大获成功,如克立·巴莫的《资本家版三国》、乃温惠的《咖啡馆版三国》,等等。(3)促进了泰国历史小说的诞生。1925—1937年,泰国作家创作了一批被泰国文坛称之为“模拟中国古典小说”的作品,如《钟王后》、《忠豪传》、《孟丽君》等。这类作品的题材、角色名字、地名等都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而第一部泰国历史小说《歌沙拉》于1928年问世,这标志着泰国历史小说的诞生。
2.在艺术形式上,中国古典小说使泰国古典文学摆脱了印度诗体文学的影响,创造了“三国文体”文学,促进了泰國散文文学的发展。
泰国是诗歌之国,其古代文学主要用诗体写成,作者的重点放在语言文字、对话等艺术表现上,语句精美匀称,但故事情节缓慢。《三国演义》译本的出现,改变了泰国传统诗体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三国文体”文学。“三国文体”不是《三国演义》的文体,而是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文体。《三国演义》的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原著中的诗词歌赋和议论多被删除,意译多于直译;译文语言精炼、朴实,用词浅近易懂;散文体行文,文句不押韵,语句短而精,对话没有引号;故事结构紧凑,叙述节奏明快,情节突出有趣部分。这种新文体深得泰人喜爱,因源自《三国演义》译本,故被人称为“三国文体”。“三国文体”打破了泰国传统的繁复拖沓的诗体文学的局限,受到广泛欢迎。泰国作家纷纷效仿,“三国文体”风行于世。
“三国文体”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泰国散文的发展。泰国传统散文深受印度文学的影响,在修辞上喜欢华丽风格,追求辞藻的华美,故事性弱。泰国人民较喜爱听故事,对这种华而不“实”的散文作品兴趣不大。而《三国演义》的出现给泰国散文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和改变,其简练的笔法、生动的故事、流畅的叙述,极大地影响了泰国作家的创作,众多泰国作家模仿、借鉴《三国演义》文体和笔法,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经过后代作家不断地继承、发扬,散文在泰国文坛日渐流行,这为泰国现代文学的创生做好了准备。
3.在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上,对泰国作家的创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具体表现为:(1)丰富了泰国作家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小说中常用比喻的方式来传情达意,形象而生动。如泰译本《三国演义》中有一句“三招落马死”,原文是:“飞纵马挺矛,与升交战,不数合,刺升落马。”这句比喻在泰国文学上形成了独特的意义,用来形容做事不久就失败或表示能力不强的人。中国古典小说中这类言简意赅、富于哲理的语句,被泰国作家广泛吸收,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火冒三丈”、“有眼不识泰山”、“玩火者必自焚”、“沐猴而冠”等。这极大地丰富了泰国的艺术语言,使泰国文学显示出独特的风采。(2)表现手法多样化。如乃卡差的《广阔的暹罗领土》,在表现手法上,作者把主要角色画成漫画,角色穿着中国古代的战袍或官服,好似《三国演义》中的角色,但细看其面目、手持的武器,以及表明官衔的文字,读者又容易联想到政界要人。这是利用《三国演义》的影响,通过讽刺手法而造成的艺术效果。顺吞蒲的《帕阿派玛尼》中的男主人公善良、仁厚、懦弱,有刘备的影子;男主人公以吹萧克敌致胜,与张良以笛声瓦解楚军相似;莫拉、沙诺智慧过人、深谋远虑,很像诸葛孔明,等等。
4.推动了泰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中国古典小说为泰国传统文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打破了泰国传统文学的心理接受模式。《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的译入,打破了泰国诗体文学的垄断,促进了散文的发展。而散文文学的兴盛,是现代文学发展的前提基础。中国古典小说带着新的艺术气息进入泰国文坛,有力地冲击了泰国旧文学,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手法等方面开拓了泰国作家的眼界,激发了泰国作家的创作热情,丰富了泰国作家的创作手法,给泰国作家以新的思想启迪。中国古典小说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所表现的生活广度及深度,对泰国人民的阅读接受心理产生了较大影响,泰人日渐喜欢这类散文作品,这从观念上为泰国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晓新.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对泰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论文,2002.
[2]栾文华.泰国文学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雷华.论中国古典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2,(6).
基金项目:云南民族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课题(编号:09QN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