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注桩工程监理过程中H,W,S点的选定与监控

2010-08-15刘金茹马德久

山西建筑 2010年18期
关键词:灌注桩监理导管

王 宏 刘金茹 马德久

灌注桩工程由于施工工序比较复杂,且其隐蔽工程控制点监控难度较大,而基础工程中采用灌注桩施工的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一般又较高,因此,要保证灌注桩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而在监理过程中H,W,S的选定与监控,是搞好监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灌注桩的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应当根据施工的不同工序,对其进行监控。而上述点位的选定及监控,对其质量的保证是显而易见的。以上各点因其特点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工序位置亦不同,应根据不同特点进行选定。

H,W,S三个符号分别代表如下:

H:停工待检点,在监理工作中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暂停下道工序,由监理对工程某一工序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在认可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W:见证取样点,是指在建筑施工中为保证施工质量,由监理查看证明,由施工单位实施并按一定程序和范围进行的材料送检行为。

S:连续监控点,亦称旁站点,是指在工程的重要部位或质量关键点,必须由监理进行全过程监控,从而确保其质量的施工点。也就是对重点工程部位进行面对面、不间断的监督过程,需大量的人力或时间进行,对施工过程进行直接管理。

与S点对应的还有巡视,它是相对于旁站而言,是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为主的一种监督检查手段,以目视和记录为主要方法,本文不作详细论述。

本文就泥浆护壁灌注桩工程的施工监理H,W,S点的选定与监控进行分析。

1 停工待检点(H)

停工待检点的选定,既不能过多,也不能遗漏或太少,应与工序特点相适应,原则是对灌注桩施工过程的重要关节点进行监控而不能遗漏。一般情况下,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停工待检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测放线检验。测放线过程,是指施工单位为控制桩的位置和标高,根据已知点而对现场的高程和坐标、桩位等进行的测量行为。

测放线过程包括两个阶段:a.根据规划部门给定的水准点引入现场和给定的坐标点进行轴线测放;b.根据轴线放出具体桩位和测出每个桩的测深基点标高。对此停工待检点,应当是两个阶段不同对待,第一阶段应注重给定点位和引出点位的误差,第二阶段应注重放出的点位精确度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可采用闭合、二次测量、拉方、对照等方法进行控制。

通过此点位检查,要达到规范要求的桩位和使高程的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

2)钻进前检验。钻进前,主要检验以下几点:a.操作人员对所进行施工的灌注桩各参数掌握情况是否准确无误。施工单位对各工种及班组的技术交底进行情况如何;b.桩位的测放是否符合要求;c.设备的完好性及钻机稳固程度;d.钻机的垂直度要保证钻孔的垂直度;e.护筒位置及稳固性;f.泥浆制备是否符合要求。

3)成孔后检验。a.孔深要达到或略微超过设计的孔深;b.孔底沉渣厚度是否超标;c.清孔后的泥浆比重是否符合要求;d.钻孔的孔径及垂直度。

4)钢筋对接检验。当经过检验合格的钢筋笼运到孔口并需要井口对接的,要进行检验,主要有:a.钢筋笼尺寸应当符合要求;b.保护层控制在5 cm,一般每4 m一组;c.孔口立焊的焊缝厚度和宽度及焊接质量要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d.钢筋笼安置到位后的笼顶标高应当控制在设计标高值的±5 cm。

5)导管安置后检验。a.导管连接的垂直度和密封情况应当保证灌注过程中不影响灌注的质量;b.导管长度和节数;c.导管下口距孔底高度是否符合要求,一般要求为300 mm~500 mm,过低或过高都将影响灌注的质量;d.隔水栓的安放。

6)灌注前检验。a.检查混凝土在到达孔口时的质量情况,并对其坍落度进行测试;b.料斗及导管情况是否正常;c.校正测绳,防止测量混凝土面时出现误差;d.孔底沉渣是否超标,如果大于规定数值,应当进行二次清孔并再次检验。

7)灌注后检验。a.灌注完成的混凝土面高度是否符合浇筑规定的高度;b.实际使用的混凝土量及该桩的混凝土充盈系数是否大于1;c.灌注记录是否准确无误。

2 见证取样点(W)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见证取样点主要有:

1)原材料检验,一般有钢材、砂、石料、水泥、添加剂等,各检验数量要按规定数量的检验批次划定;

2)焊材检验,是指灌注桩钢筋笼制作中的焊接检验,主要有单面焊、双面焊和闪光对焊等,每300个接头一个检验批次;

3)混凝土试块制作送检及混凝土现场坍落度试验,对不等于坍落度规定值的混凝土不准使用;

4)对钢筋笼进行批检验。

以上检验均应按照见证取样的有关规定,在监理的监控下进行。

3 旁站点(S)

此点要在有关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中进行连续的监理控制,灌注桩施工就是指混凝土浇筑过程,这个过程中,重点监控以下几点:

1)混凝土质量状况;

2)混凝土浇筑的初灌量是否符合要求;

3)在浇筑过程中,导管是否有挂笼现象;

4)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 m~6 m,不能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同时,不能埋藏过深而导致导管起拔困难甚至起拔不动而造成事故;

5)每次起拔导管之前应当测量混凝土面的高度;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观察泥浆上返情况,对是否有孔壁坍塌、导管跑浆、断桩等情况的发生做出及时的判断,根据情况做出正确的处理。

以上是对灌注桩H,W,S点的一般控制要点,它的选定是根据其施工特点而决定的。实践证明,只要对其加强严格的控制,掌握好H,W,S点的监控,就能够确保灌注桩这种隐蔽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1]JGJ 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2]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3]姚 伊.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8,34(15):215-216.

猜你喜欢

灌注桩监理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提前处理工装的应用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砼灌注桩避免断桩的措施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