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与景观比较研究
2010-08-15方法菊
方法菊
当历史进入21世纪,在城市建设领域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的双方——园林和景观,就各自的先进性,以及在解决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的效能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园林学认为,当今所谓的景观其实质不过是园林而已,并没有新的东西。景观学则极力的将自己与园林区别开来,认为景观与园林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内容远比园林的内容多,所用的方法更加先进,尤其是可以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这是园林做不到的。园林与景观的概念混乱程度在某本专业英语书中可见一斑。就Lang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的中文意思,该书有的地方称作景观,有的地方称作园林,甚至有的地方称作景观建筑,不要说非专业人员,就是专业人员,也会被搞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1 园林与景观——词的来源
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的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于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景观一词在汉语中直到近代才出现,如秦牧《长街灯语·寄北方》:“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这里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至于Langdscape architecture,有人认为就是园林,理由是两者所研究的内容,方法,对象是一致的;也有人认为Langdscape architecture对应中文的景观,而园林所对应的英文为Garden。国内景观学者所持的观点多来自国外学者对Langdscape architecture的研究。
2 园林与景观——内涵
一提到园林,人们便不由自主的想到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北京的皇家园林,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诗情画意……认为那两者可以代表从古到今的一切中国园林,完全忽略了长达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园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尤其是建国后60年的发展。建国后的60年里,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全国兴建了大大小小的公园、城市广场、滨水观光带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国的园林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公园、城市广场、滨水观光带等园林绿地一方面吸取了中国古典园林及建筑的精华,如造型各异的亭榭建筑;另一方面根据全国各地人民不同的生活习惯、活动特点,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空间,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
纵观从古至今的中国园林,无论是江南小尺度的私家园林,还是北京恢弘的皇家园林,亦或是民国时期上海租界里的公园,或是建国后新建的公园,市民广场,都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也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rix scene,1976年)。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3 园林与景观——构成要素
1)地形。地形是造园的基础,是园林的骨架,是在一定范围内由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园林中的地形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因此,园林中的地形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态和特点。2)理水。为表现自然,理水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做其他水上活动,并有调节气温、湿度、滋润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4)构筑物及小品。园林中的构筑物及小品或为亭榭廊架,或为假山雕塑,或为座椅园灯……一方面为人们提供舒服的休闲场所,另一方面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心理体验。5)道路与铺地。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铺装的园林道路,在园林环境中不仅具有分割空间和组织路线的作用,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同时还直接创造出了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效果。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它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的人的书。
4 园林与景观——课程设置
目前,园林类专业的科学综合性的知识包括自然应用、人文应用、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四大类基础专业知识。具体如下:1)自然应用类:自然系统类、生态学、植物材料、地质、水文、气象及其应用等。2)人文应用类:文化系统类、文化学、园林史、景观史、建筑史、美学、美术、心理行为及其应用、公共政策与法规等。3)规划设计类: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与实践、视觉景观原理、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制图、设计表现等。4)工程技术类:工程材料、方法、技术、建设规范与工程管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景观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1)必修课。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自然保护规划、公园规划设计等);景观工程与技术;种植设计。2)选修课(6门)。城市发展史;建筑史;艺术史与艺术原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经济学基础;环境伦理。3)实践教学环节。美术实习(上、下);综合实习(包括自然与人文景观);业务实践;毕业设计。
上述课程中列为核心课程的为:近现代景观史、景观学概论、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资源学、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学、景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自然保护规划,公园规划设计)、景观工程与技术、种植设计。
自1958年开始,同济大学从园林到园林+风景、再从园林+风景到园林+风景+景观的50年教学之路表明:从“园林”发展到“风景园林”阶段,并不意味抛弃园林;同样,从“风景园林”发展到“景观学”阶段也不表示割断了“景观学”与“风景园林”的血脉联系,“园林”仍然是我们学科专业的起点。所以,面对风景园林学科的社会公共性,在教学安排上,除了要教给学生园林、风景、景观这3个层次的知识,让学生接受小型尺度、中型尺度、宏观尺度的全面的规划设计训练,首要的应当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大趋势,进而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追求。
中国壮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独树一帜的风景园林渊源,我们应在传承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现代园林的新形式;通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学习、研究、创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优美的人居环境。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园林与景观两者之间的关联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尤其是传统园林发展到现代风景园林后,两者更是难分你我,两者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史雅静,于显威.园林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导读[J].中国园林,2004(5):132-133.
[3]俞孔坚.走向新景观[J].建筑学报,2006(5):86-87.
[4]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52-53.
[5]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2):42-43.
[6]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01(1):37-38.
[7]刘滨谊.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J].风景园林,2005(2):4.
[8]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