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的三线测设控制
2010-08-15赵崇山
赵崇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轴线、垂直度、标高统称为高层建筑中的三线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发展,使得三线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三线测设,应重点注重以下几方面。
1 仪器的选择
传统对三线的控制,主要以经纬仪、钢尺进行轴线控制,大线锤传递进行垂直度控制,水准仪、钢尺进行标高控制,操作用工多、效率低、精度差。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测量仪器性价比逐步提高,达到了一个光电化的普及阶段。现在高层建筑放线中,更多的使用全站仪进行轴线控制,激光垂直仪进行轴线传递及垂直度控制,抄平使用钢尺传递配合激光扫平仪,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尽管还有更先进的仪器如基于GPS卫星定位系统的RTK仪器,但目前性价比仍还较低,未到普及水平,施工单位配备的较少;且在不同层次坐标放样上重合不是很好,垂直度控制上效果不佳,不宜用于高层施工。
2 人员的培训
先进的光电测量仪器精度高,测量速度快,一旦发生错误更隐蔽,不易发现,而其错误绝大多数是由于误操作或计算错误引起的,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显得甚为重要。尤其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具备测量技能及资质,但由于实际操作少,操作中误算、误操作时有发生。所以,作好岗前培训工作,切实掌握仪器的操作性能及计算方法,成为确保测设成果的重要环节。
3 技术复核严格执行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有自信,但不可自负。技术复核作为一项制度,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4 小材料不可忽视
划点、弹线是测设最终成果的体现。每层放线不仅主体结构使用,将来砌筑、装修过程中仍要使用,养护过程中不断有水,经常清扫楼面。因此,墨盒用线宜采用优质棉线,优质黑墨;墨干时宜在墨盒中加墨,不宜加水。材料虽小,不可因陋就简。
5 操作过程控制
5.1 选择合适的控制点
控制点的选择很关键,设点不宜过多,过多影响测量效率,一般以2点~4点为宜。对于平面狭长的,可选长向2点控制外加1点复核,对于异型的,可适当多设但不宜超过4点。控制点应选择在通视、平整、靠近主轴的地方,控制轴线还应接近电梯井位置,宜设置在大角、电梯井附近等对外观、使用功能影响较大的地方。
5.2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应用激光垂直仪引上点后,在外墙四角加重锤进行双重校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5.3 轴线的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1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 mm×200 mm×8 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2层及以上施工时,以1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 mm×200 mm方洞,采用激光垂准仪引至施工层楼面作为控制点,再用全站仪以引上控制点为基准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5.4 标高线的控制
1)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4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4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此4点相邻2点之间距离不宜超过30 m。
2)高层受工作面较小、工序较多、工期紧等影响,工作现场难免有振动,抄平工作需要求现场距仪器10 m内停止作业。
总之,高层建筑的发展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更高的要求。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于生产一线,应与时俱进,学习应用新技术、新设备,追求又好又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