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教具优化“声音的强与弱”实验

2022-03-04赵一凡浙江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钢尺刻度教具

◇赵一凡(浙江: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中,有一个探究活动是有关声音的强与弱实验。教材设计的这个实验总体而言是操作简单、容易理解的,但在实际教学后却发现受材料所限,振幅模糊不清;受学生身体力量所限,杂音干扰强烈;受制于教材框定,用力界限不清。通过自制声学教具进行实验优化,使振幅“清晰可见”、按压“轻而易举”、力度“精准可控”,以期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内容:将一把钢尺伸出桌面大约20 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见图1)

图1 教材实验

一、实验存在的弊端

(一)受材料所限,振幅模糊不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好的实验材料,能有效降低操作难度,提升实验精度,从而更好地呈现知识与探究活动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目前市面上与小学科学课程配套的实验材料中,有一部分材料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比如我校原先采购的器材箱中的钢尺是15 厘米的,长度极短。笔者带领学生在对本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后发现,若钢尺伸出桌面较短,拨动以后钢尺振动的速度会非常快,没一会儿便停止振动,学生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时,由于钢尺前后两次振动的速度都很快,且持续时间极短,学生几乎看不出振幅大小的差别。尤其是少数学生在操作时,出现了前后两次按压力度差不多的情况,这就更难发现钢尺振动幅度的变化了。钢尺自身的弊端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学生也因此得出错误的结论,继而在研讨环节中出现了极大的争议,出于时间考虑,笔者只好稍作解释便草草结束。

(二)受学生力量所限,杂音干扰强烈

结构优良的实验材料,除了要呈现直观的实验现象,也要便于学生操作。要想清晰地听到钢尺振动的声音,学生在操作时需将钢尺紧紧按住,否则发出的一般都是钢尺拍打桌子的声音,而钢尺自身的振动声音则被完全掩盖。四年级小学生上肢的力量有限,很难有效压住钢尺,杂音的产生难以避免,并且在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钢尺拍打桌子的音量听起来也是差不多的。这就对实验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学生根本无法听出前后两次声音的差别,而他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些问题。而且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教室嘈杂,教师也很难分辨出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无法及时干预,即便在实验前百般提醒,此种情况也难以避免。

(三)受教材规定所限,用力界限不清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要形成超越教材的视野和精准育人的理念,不可受制于教材的框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对教材进行多样化解读,并进行适当补充、修改、拓展和延伸。在本课的实验中,要求学生先轻轻拨动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声音和振动幅度的变化。笔者认为,教材中所描述的“轻轻”与“用力”,界限不是很清晰,这让学生在操作的时候不太好把握拨动力度,当实际操作时,“轻轻”与“用力”的差别不是特别大时,则又会受到前面两个因素的干扰。

二、实验的优化

声音的强弱、高低是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声音”这一单元时的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因此,教师需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优化,通过呈现结构化的探究材料,设计学生乐于操作、便于理解的活动,使教学从定性走向定量。笔者结合上述声音单元的实验弊端和自己的思考,自制了一个能体现声音高低强弱的实验教具(见图2),期望通过该教具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优化,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图2 自制声学教具

(一)焊接激光头,振幅“清晰可见”

受限于材料自身的弊端及学生操作的不规范等因素,笔者思考:如何才能让振幅从“看得见”走向“看得清”,从而使振幅变得可以测量?通过自制的声学教具,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在设计该教具时,笔者选择的是长度为30 厘米的钢尺,在钢尺上端,配备了一个3V 点状激光头,可以持续稳定地发射光线。在电源的选择上,笔者最初考虑的是干电池搭配干电池盒,但在安装过程中发现,将电源固定在钢尺上,其重量会影响钢尺的振动,固定在木材上,则又需要提供更长的导线用于钢尺的抽拉。在几次改进迭代之后,最终选择搭配3V 的纽扣电池及纽扣电池盒,用热熔胶枪焊接在钢尺上。相比于干电池,采用纽扣电池固定在钢尺上,这样的电路装置更为轻便,不影响钢尺的抽拉和振动。以不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时,刻度纸上会显示光点往复运动的距离区间,即振幅大小(见图3),如此一来,振幅情况一目了然。

图3 刻度纸上的光点

(二)主体上开槽,按压“轻而易举”

为了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为省力,势必要摒弃直接在课桌上按压的操作方式,需将钢尺固定在适当的物体中。为使教具更具推广性,同时考虑造价成本,笔者认为将钢尺固定在木材中进行操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制作该教具的主体部分时,需要在木材合适的位置开槽以放置钢尺,为使钢尺能够向下按到一定幅度,开槽位置需选在中间偏上,由于电路装置的存在,槽的深度需小于30 厘米(钢尺自身的长度)。最终,笔者在木材的上半部分向内开了一个25 厘米深的槽。除了深度,槽的纵向厚度也需严格控制,太宽会压不紧钢尺,导致拨动钢尺时会产生击打木头的声音,而太窄又会使得钢尺的抽拉不够灵活。在多次切割和测试后发现,最佳厚度为1 毫米,既能够让钢尺在其中灵活地抽拉,按压木头时,也能够把钢尺压紧。学生在使用该教具时,只需轻轻按压木头,便可消除杂音,此时便不再有钢尺振动声以外的声音。

(三)增加刻度板,力度“精准可控”

为解决教材实验的弊端,分清“轻轻”与“用力”的界限,笔者在教具的侧面配备了一块带有刻度的木板(见图4),可以作为参照,让学生精准控制自己拨动钢尺的力度。在授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规定,“轻轻”按就是把钢尺按到第一个刻度,“用力”按就是把钢尺按到最后一个刻度,精准可控的操作过程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动,有效降低了实验难度,同时提升了实验的精确性。

图4 有刻度的木板

此外,该教具在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中也可应用,侧面木板的刻度可以作为参照,使每一次按压的力度保持不变。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分别为14厘米、12 厘米、10 厘米、8 厘米等,然后使用具有“慢动作”拍摄功能的手机,拍下钢尺的振动过程,数出一定时间内钢尺振动的次数,使得振动的快慢像振动幅度一样可以测量。以华为手机的“慢动作”拍摄为例,其拍摄持续时间为7 秒,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手机的功能差异,自由决定拍摄持续时间,但要控制4种情况下的拍摄持续时间一致。

三、教学效果

在使用该教具进行实验时,学生对于拨动钢尺的力度把控得非常精确,在操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其他声音对钢尺振动声音的干扰,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钢尺声音强弱的变化。除此之外,在观察钢尺的振幅情况时,学生只需观察刻度纸上的光点。光点的往复运动呈现出来的是一条直线,学生一眼就能看出,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反之,钢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见图5)。钢尺振动时的振幅从原本的“看得见”成功走向“看得清”,实验效果显著提升。

图5 实验效果

教材中有关声音高低强弱的实验属于定性实验,定性教学只是关注认知的表象。笔者自制的声学教具,可进行定量教学,让振幅、振动的快慢可以测量,帮助学生追寻概念形成的本质,指向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目标。教师精心思考,设计学生乐于操作、便于理解的活动,精心优化实验设计,使教学从定性走向定量,有助于攻破声音单元的教学难点。

猜你喜欢

钢尺刻度教具
自制教具优化“声音的强与弱”实验
信手拈尺当器材 匠心独具做实验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做一个钟摆”实验改进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欧姆表的刻度真的不均匀吗?
——一个解释欧姆表刻度不均匀的好方法
被吃掉刻度的尺子
谁大谁小
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