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耕地土壤全氮含量状况与管理对策

2010-08-15谢丽红曾必荣林超文陈敏智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双流县邛崃市总面积

□李 浩 谢丽红 曾必荣 林超文 陈敏智

耕地是受人为活动影响最大、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类型之一。耕地土壤氮素养分含量状况是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成都市是四川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但耕地复种指数高,人地矛盾突出。探明土壤全氮含量水平及分布,对指导作物施肥、耕地培肥及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2006年,笔者在成都市除主城区外的14个区市县612.08万亩耕园地上,对全市耕地采用方格法布点调查并采集2600个土样,用凯氏蒸馏法分析各点全氮含量,用插值法计算土壤全氮在成都市耕地的分布情况。在对成都市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全氮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评价的基础上,为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一、耕地土壤全氮评价

1.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分级标准 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并参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操作规程》中耕地地力评价、耕地养分分级标准、和分级原则,确定成都市耕地土壤全氮分等级评价和土壤全氮丰缺评判标准。土壤全氮含量分为5级,分别代表丰富、较丰富、中等、较缺、缺。具体指标为:1级(丰富)全氮含量(%)>0.2,2级(较丰富)全氮含量(%)0.151~0.2,3级(中等)全氮含量(%)0.101~0.15,4级(较缺)全氮含量(%)0.075~0.1,5级(缺)全氮含量(%)<0.075。

根据耕地所处地形地貌及利用方式的不同,把耕地划分为平原-水田型、平原-旱地型、丘陵-水田型和丘陵-旱地型四大类分别进行分析讨论。

2.耕地土壤全氮含量状况 通过对成都市612.08万亩耕园地土壤样品分析结果的统计,全市耕层土壤全氮含量范围在0.03%~0.57%之间,平均0.17%,标准偏差0.05。

(1)土壤全氮评价为1级的耕地其耕地土壤全氮含量>0.2%,属丰富型,这类土壤理化性质较好,是成都平原高产、稳产农田。成都市土壤全氮评价1级的耕地面积为114.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70%,其中水田面积101.72万亩,占水田面积的25.40%;旱地面积12.74万亩,占旱地面积的6.02%,此类耕地在成都市耕地中水田面积较旱地大。在成都市平原-水田型耕地中主要集中分布在崇州市、彭州市、大邑县、邛崃市、双流县、都江堰市和新津县等地成片分布,面积94.10万亩,占平原-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32.65%;在平原-旱地型耕地中面积分布相对较大的有:温江区、双流县、彭州市、都江堰市、新都区和邛崃市等地有零星小块分布,面积2.22万亩,占平原-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11.61%;在丘陵-水田型耕地中面积较大的区县有:双流县、新都区、彭州市、邛崃市和都江堰市等地,为零星小块分布,面积7.62万亩,占丘陵-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6.79%;在丘陵-旱地型耕地中面积分布相对较大的有:双流县、金堂县、彭州市、大邑县、邛崃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和蒲江县,零星分布,面积10.52万亩,占丘陵-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5.47%;1级地中以平原-水田型耕地氮含量较丰富。

(2)土壤全氮评价为2级的耕地其耕地土壤全氮含量0.15%~0.20%,属较丰富型,这类土壤理化性质较好,多为中壤至重壤,作物适种范围广,产量高,是成都市较优质耕地。成都市土壤全氮评价2级的耕地面积为259.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2.37%,其中水田面积207.01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51.70%;旱地面积52.35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24.73%,即成都市耕地土壤全氮水平以此级耕地类型为主,且水田面积较旱地大。在成都市平原-水田型耕地中主要集中分布在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大邑县、郫县、新都区、邛崃市、双流县和温江区等平原地区成片分布,面积170.67万亩,占平原-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59.22%;在平原-旱地型耕地中以青白江区、新都区、邛崃市和蒲江县等地有零星小块分布,面积8.90万亩,占平原-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46.56%;在丘陵-水田型耕地中面积较大的区县有:双流县、新都区、邛崃市、蒲江县、青白江区和新津县等地,为零星块状分布,面积36.34万亩,占丘陵-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32.39%;在丘陵-旱地型耕地中面积分布相对较大的有:双流县、蒲江县、邛崃市、彭州市和大邑县等地零星分布,面积43.45万亩,占丘陵-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22.56%;2级地中以平原-水田型耕地氮含量较丰富。

(3)土壤全氮评价为3级的耕地其耕地土壤全氮含量0.10%~0.15%,属中等水平,这类土壤理化性质中等。成都市土壤全氮评价3级的耕地面积为192.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47%,其中水田面积82.93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20.71%;旱地面积109.69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51.82%。此类耕地在成都市耕地中旱地面积较水田大。在成都市平原-水田型耕地中主要集中分布在郫县、双流县、邛崃市、金堂县、崇州市、彭州市和蒲江县等平原地带成块状分布,面积21.86万亩,占平原-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7.59%;在平原-旱地型耕地中面积相对较大的有:龙泉驿区、金堂县、双流县和新津县等地有零星小块分布,面积7.29万亩,占平原-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38.14%;在丘陵-水田型耕地中面积较大的区县有双流县、龙泉驿区、金堂县、青白江区、邛崃市、蒲江县和新津县等地,为斑块状分布,面积61.07万亩,占丘陵-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54.43%;在丘陵-旱地型耕地中面积较大的有:、金堂县、双流县、龙泉驿区、邛崃市、蒲江县、青白江区和彭州市等地,为斑块状分布,面积102.40万亩,占丘陵-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53.18%;3级地中以丘陵耕地比例较大。

(4)土壤全氮评价为4级的耕地其耕地土壤全氮含量0.075%~0.10%,属较低型,这类土壤理化性质较差,产量不高。成都市土壤全氮评价4级的耕地面积为36.8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2%,其中水田面积6.90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1.72%;旱地面积29.9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14.15%。四级地以丘陵耕地为主。在成都市平原-水田型耕地中仅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彭州市、邛崃市、蒲江县和新津县有零星分布,面积1.21万亩,占平原-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0.42%;在平原-旱地型耕地中仅金堂县有小块分布,面积0.68万亩,占平原-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3.54%;在丘陵-水田型耕地中仅金堂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温江区、邛崃市、蒲江县、崇州市和新津县有零星分布,面积5.68万亩,占丘陵-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5.06%;在丘陵-旱地型耕地中仅金堂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温江区、邛崃市、都江堰市和新津县有零星分布,面积29.28万亩,占丘陵-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15.21%。

(5)土壤全氮评价为5级的耕地其耕地土壤全氮含量<0.075%,属缺乏型,这类土壤理化性质较差,是成都市典型的中低产田土。成都市土壤全氮评价五级的耕地面积为8.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4%,其中水田面积1.85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0.46%,旱地面积6.95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3.28%,此类耕地在成都市耕地中旱地面积较水田大。5级地以丘陵耕地为主。在成都市平原-水田型耕地中仅金堂县、彭州市、新都区、邛崃市和崇州市有零星分布,面积0.36万亩,占平原-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0.13%;在平原-旱地型耕地中仅金堂县和邛崃市有小块分布,面积0.03万亩,占平原-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0.15%;在丘陵-水田型耕地中仅金堂县、双流县、彭州市和新津县有零星分布,面积1.49万亩,占丘陵-水田型耕地总面积的1.33%;在丘陵-旱地型耕地中仅金堂县和新津县有零星分布,面积6.92万亩,占丘陵-旱地型耕地总面积的3.59%。

成都市耕地中土壤全氮评价结果以2、3级为主,4、5级占少部分,其中1~3级的耕地面积总计566.4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2.54%,表明成都市耕地全氮含量整体水平较高。

二、成都市耕地土壤氮素管理与对策

1.适量施用氮肥,减少环境污染

成都市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中上水平的面积占92.54%,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整体水平较高,适量施用氮肥既节约资源、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又减少环境污染。

以较少耕地养活较多人口,根本办法是提高作物的单产,而施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化肥使用越多,粮食产量却没有相应增长。目前,我国化肥施用量比80年代增加了1倍多,而粮食产量仅增长了9%左右,60年代1kg氮素生产8kg粮食,到90年代1kg氮素生产2kg粮食。氮肥利用率仅30%左右,而高产地区仅20%左右,化肥用量已经超出最佳使用量,浪费资源。

大量施用氮肥,由于植物不能利用所有的氮素,剩余部分通过氨气挥发与反硝化作用而散失到空气中,引起大气污染,或以硝酸盐形式进入地下水与河流中,使河湖海富营养化。此外,硝态氮对地下水与地表水产生广泛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2.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 不同区域的耕园地土壤氮、磷、钾含量不同,就要求针对不同的土壤调整各元素肥料的种类、比例、数量,进行因土、因作物按平衡施肥的原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我市全氮含量较贫和极贫的耕园地主要分布在金堂县、龙泉驿区、双流县、蒲江县、青白江区;含量中等的耕园地主要分布在金堂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蒲江县和邛崃市的大部分地区;其余地方为含量较丰富和丰富区域。针对上述三类区域,在施肥中应适当调整施用氮肥的数量;复混肥在三类区域中施用应调整氮、磷、钾的配比。

氮、磷、钾要科学配方才能提高化肥利用率。高氮肥料或单施氮肥效果很差,增施氮肥还有可能减产。因为在缺磷、钾的情况下,蛋白质和许多重要含氮化合物很难形成,严重地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3.根据土壤不同酸碱条件使用不同品种的氮素肥料

(1)一般石灰性土或碱性土 可以施酸性或生理酸性的氮肥,如硫铵、氯化铵,这些肥料除了能中和土壤碱性外,在碱性条件下铵态氮比较容易被作物吸收。

(2)酸性土 可选施碱性或生理碱性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钙或石灰氮等,一方面可降低土壤酸性,另一方面在酸性条件下作物容易吸收硝态氮。

(3)肥沃的土壤 施氮量宜少,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施肥次数可少些;相反地则施氮量适当增加,并分次施用。

4.不同作物使用不同品种的氮素肥料

(1)各种作物营养特性对氮的要求不一样 如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需要较多氮肥,叶菜类蔬菜等需氮肥更多,而豆科作物有根瘤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而对氮肥需要较少。

(2)不同作物对氮肥品种的反应也不同 如水稻施用铵态氮肥,尤以氯化铵、碳铵和尿素效果好,而硫铵虽然也是铵态氮肥,但在水田中常还原生成硫化氢,妨碍水稻根的呼吸。马铃薯也是施用铵态氮肥好,尤其是硫铵,因硫对马铃薯生长有利。忌氯作物如烟草、淀粉类作物、葡萄等应少施或不施氯化铵。烟草施用硝铵较好,它能改善烟叶品质。多数蔬菜施用硝态氮肥效好,如萝卜施用铵态氮肥会抑制其生长,甜菜施用硝酸钠效果好,已是众所周知了。

(3)作物不同生育期施氮肥的效果也不一样 在作物施肥的关键时期如营养临界期或最大效率期进行施肥,增产作用显著。如玉米在抽穗开花前后需要养分最多,重施穗肥都能获得显著增产。

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使用适宜的肥料品种和施肥量,是经济有效施用氮肥的关键。

猜你喜欢

双流县邛崃市总面积
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分析
多思善想 巧求分数
文旅融合背景下邛崃市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邛崃市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邛崃市茶马古道保护研究初探
严坪林场森林抚育研究
——以起源权属为例
双流撤县设区获批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成都市双流县的调查
坚持低碳发展致力发展与环保双赢——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