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浙西食用菌菌种安全生产的对策

2010-08-15黄良水

食药用菌 2010年1期
关键词:母种金针菇菌种

黄良水

(浙江省常山县农业局,常山 324200)

近几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由菌种退化、菌种老化、品种混杂和杂菌污染等问题引起的各种纠纷时有发生。浙西 (衢州)地区主栽的食用菌品种是金针菇和秀珍菇。从品种特性来看,金针菇菌种生产比较稳定,多年来没有出现菌种退化现象,即便使用有点老化的菌种,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质量事故。但是秀珍菇的稳定性比较差,很容易出现霉变、吐黄水、菌丝萎缩等现象。

菌种质量事关食用菌产业的成败,乃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一定要从菌种生产的源头入手,在技术与监管两个层面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菌种质量安全。针对当前浙西食用菌菌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项措施,供大家参考。

1 监管层面

1.1 引入市场机制,规避政府风险

前几年,衢州市常山县食用菌的生产以研究所为核心,专业从事食用菌引种、示范,并向农民提供良种、技术、信息服务。研究所隶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县农业局,承担着生产菌种的无限责任,政府压力很大。为进一步优化职能,增强抗风险能力,规避政府风险,2008年我们组建了益农食用菌有限公司,专业提供菌种和菌包服务。专业的菌种生产企业承担的责任有限,一旦出现问题,可由政府出面协调,有利于质量事故的处理,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由研究所负责引种、试验,菌种公司专业从事菌种生产,这种形式便于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资源的共享。

1.2 加强技术培训,普及生产技能

当前,急需稳定和提升一支食用菌制种队伍,开展育种保种、菌种生产、质量检验等生产技术培训,扩大遗传育种技术在菌种生产中的应用,普及选种、制种技能,特别是实验室的一些检测手段,提高科学判断能力。浙江省农业厅已经组织了几次菌种生产人员培训,一批一线菌种生产人员、质量检验员都拿到了资格证书。但这仅仅是解决了生产人员的上岗证和菌种厂的办厂资质问题,从普及和提高生产技能的角度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分产区和主导品种,重点培训制种骨干人员,而且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1.3 抓住源头管理,做好出菇试验

母种 (包括分离得到的品种和引进品种)扩大繁殖前,都要认真做出菇试验,确认其种性,杜绝劣种、种性退化情况的发生。没有经过出菇试验的菌种,不能投入大规模生产,以免造成重大损失。2009年浙江省农业厅开始实施集中出菇试验,建立菌种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以从源头上强化下一年度用种安全。通过对来自不同菌种场提供的菌种种性进行统一试验甄别,找出可能存在问题的菌种,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可能发生的重大菌种生产事故,这种形式值得大力提倡。

1.4 加大政策扶持,建立保险机制

如何建立食用菌安全生产防范和预警机制,规避生产事故风险,一直是个难题。在防范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母种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众所周知,菌种生产特别是母种生产属于公益性事业,利润小而风险大。这种利益与风险的悬殊差距导致生产企业对供应菌种不感兴趣。食用菌生产要发展,哪怕有风险,政府职能部门也得管,菌种生产单位也必须做。有鉴于此,必须加大对母种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改善企业制种设施,并通过培训提高菌种生产技术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的素质,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此外,食用菌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很有必要建立菌种生产风险防范机制。以政策性保险为主筹措资金,省级项目安排一点,地方政府扶持一点,生产企业自筹一点,设立菌种保险基金,集体参保,齐抓共管。在此过程中,必须认真建立菌种生产档案和销售档案,认真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以便于产品追溯。

2 技术层面

2.1 研究基础理论,推广实用技术

对于金针菇来说,获得一个优良菌株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一个优良菌株在长期保存和应用过程中,因保藏设备和手段不当,传代次数过多,培养时间过长,或受不利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等,常会导致种性衰退或严重衰退。因此,生产上一般采用组织分离法,重新获得母种。但是年年组织分离,也会出现衰退。关于是采取保种好,还是采用分离好,众说不一。秀珍菇是菇中新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有关秀珍菇的基础理论研究资料奇缺,特别是生产上可以借鉴的理论,如秀珍菇菌种出现异常情况的机理问题,变化的规律问题,解决的办法问题等。因此,迫切需要上下联动,加强面向生产实际的基础理论研究,做到生产经验与基础理论互动,促进产业发展。

2.2 规范菌种标准,优化生产流程

浙江省已经制定的标准有DB33/293-2000《金针菇》、DB33/605-2006《无公害江山白菇》、DB33/526-2004《无公害秀珍菇》等,内容涵盖菌种、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安全。但是规范化生产水平低,标准常常成为一种摆设。从当今的菌种安全生产控制来说,这些标准不仅技术上过时,而且指标上粗放。一个金针菇品种,有两个省级地方标准,而且都停留在凭经验控制上,缺乏科学判断的依据。因此,很有必要重新规范菌种生产程序,突出育种工作内容,细化选种、保种和检测方法,杜绝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切不要让强制性标准也成为一种摆设。

2.3 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技术合作

当今科技的创新离不开合作与共赢,发展区域间合作,能够使各区域在协调中发展。应当清醒地看到,县域之间、县内企业之间有共同的菌种市场,相互之间常常成为竞争的 “对手”。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无序竞争和恶意竞争,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一个优良菌株获得的成本较大,生产者常常不愿意对外供应,存在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相互拆台。因此,必须加强产业内长期的技术协作和技术交流,建立区域间的“抱团”机制,走联合发展之路,打破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格局。

猜你喜欢

母种金针菇菌种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黑木耳菌种母种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金针菇转潮期管理七要点
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比较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不熟的金针菇会造成中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