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昌县耕地地力现状、对策及管理建议

2010-08-15马红星王坤能肖玖金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平昌县总面积速效

□马红星 王坤能 肖玖金 李 欣

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在我国农村一直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制约着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环境保护。摸清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肥力状况、土壤退化状况、地力状况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状况,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根据《2006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7]66号)等文件的要求,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地力现状开展调查评价研究,分析耕地地力与土壤各肥力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时掌握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等级及其分布,对于合理利用耕地、切实保护和提高耕地地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平昌县耕地地力现状

根据综合地力指数分布,采用累计曲线法确定分级方案,划分地力等级。平昌县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范围为0.63~0.83,根据累计曲线法可分为IFI>0.83、0.83≥IFI>0.80、0.80≥IFI>0.74、0.74≥IFI>0.70、0.70≥IFI>0.63和IFI≤0.63六个等级。在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中, 平昌县耕地被划分为二至七等。其中六、五等地面积和所占比例最大,面积分别为168406.9亩和136610.8亩,分别占平昌县耕地总面积的27.4%和22.2%,两者合计49.6%;其次为七、四等地,面积分别为103484.1亩和101031亩,分别占其耕地总面积的16.8%和16.4%;再次为三等地,面积为77332.1亩,占其耕地总面积的12.6%;二等地最少,面积为27415.0亩,占其耕地总面积的4.5%。

从乡镇分布来看,凘岸乡二、三、四等地分布比例最高,占其耕地总面积的59.3%;其次为兰草镇和白衣镇,二、三、四等地分别占其耕地总面积的50.8%和50.1%;鹿鸣镇、马鞍乡二、三、四等地分布比例较低,不到其耕地总面积的10%。马鞍乡六、七等地分布比例最高,占其耕地总面积77.5%;福申乡、大寨乡六、七等地分布比例较高,占其耕地总面积50%以上。总体来看,凘岸乡、兰草镇和白衣镇等乡镇地力水平较高,鹿鸣镇、马鞍乡、福申乡和大寨乡等乡镇地力水平较低。

二、平昌县耕地地力对策与建议

1.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平昌县耕地土壤主导障碍因素一是季节性干旱缺水,而现有蓄水灌溉设施不配套,致使灌溉保证率极低;二是谷地低洼地段排水不畅,土壤潜育化严重;三是地面坡度较大,土壤侵蚀严重,耕层浅薄,肥力较低。因此,按照《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平昌县中低产田共6.4万亩,其类型主要为干旱灌溉型、渍涝潜育型、坡地梯改型等类型。

(1)干旱灌溉型中低产田土壤改良旱灌溉型中低产田主要分布于六、七等地,其耕地面积为200077.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57%,灌溉保证率小于70%。其中棕紫泥土土属的大土泥土为代表,主要分布于低山台地中下部,水源条件较差,缺少塘坝等蓄水设施,以雨水及田块串灌为主,常遭受春旱、夏旱和伏旱。应修建山、平塘和蓄水池等小型水利工程,做到雨季蓄水,旱季利用;同时,在溪河各段助堰拦水,增加提灌设施,逐级提水灌田,解决稻田灌溉问题;减少冬水田,增加两季田,扩大水旱轮作,提高耕地质量。

(2)渍涝潜育型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平昌县的冷烂田、冷浸烂泥田主要分布在深沟狭谷、正沟下部、正沟与支沟交汇处、宽谷中部等。这些稻田地下水位高,排水困难,渍水冷浸,泥脚深,土壤潜育化重,土粒分散,水、气、热不协调,养分转化利用差,稻田产量低。在改良利用中必须抓住土壤水分过多、土温低这个主要矛盾,开沟排水,改冬水田为两季田,进行水旱轮作;合理施肥,应多施热性肥,提高土温;化学氮肥以速效肥为主,促进返青、分蘖,重施磷肥、补施锌肥,防止水稻因缺素发病而减产;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也是改造冷烂田的有效措施之一。

(3)坡地梯改型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六等地中的棕紫泥土土属的石骨子土面积为15387.0亩,占总面积的11.3%。分布于丘坡顶部,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浅薄,易板结,易受旱。土壤改良的主要措施是改坡土为梯土,挖背沟归顺水系,布置等高植物篱,实行等高耕作,减少水土流失,深耕培土,增厚耕作层,增施有机肥,加速土壤熟化。

2.耕地地力建设与耕地资源合理配置及种植业结构调整 五等地中分布于丘陵河谷中部的红沙泥土,宜耕期长,小麦、玉米、红苕生长良好,宜发展小麦、玉米、红苕生产。七等地中的棕紫泥土土属的沙土,宜种作物较窄,不宜种油菜,但宜种花生,可扩大花生的种植面积。六等地中分布于丘腰顶部的石骨子土农作物宜种范围窄,但桑树生长良好,宜发展蚕桑。

3.耕地地力建设与作物平衡施肥通过耕地地力调查弄清平昌县耕地土壤养分特别是氮磷钾大量元素养分的分布情况,通过“3414”试验掌握土壤的供肥能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需肥规律及肥料养分特性,从而绘制出测土配方推荐施肥分区图,可用以指导作物平衡施肥。

根据前面的分析,平昌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以50~100mg/kg(中等水平)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88.0%;速效钾含量在100~150mg/kg范围的占耕地总面积的12.0%;30~50mg/kg的极少,仅有21.1亩,没有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30mg/kg和>150mg/kg。从乡镇分布来看,绝大多数乡镇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在50~100mg/kg范围内;而且有些乡镇耕地土壤速效钾就只分布在这一范围内,如望京、澌岸、笔山、邱家等乡镇,处于中下水平;仅元石乡、福申乡、喜神乡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00~150mg/kg(丰富水平)的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 82.3%、76.4%、58.4%,应少施钾肥;从土壤类型分布来看,绝大多数土种速效钾含量主要在50~100mg/kg范围内,且很多土种速效钾含量仅分布在这一范围之内,处于中下水平。红石骨子田、红棕紫泥土土属的红沙泥土和大土泥土速效钾含量主要分布在100~150mg/kg范围,而潮泥田、灰棕紫色水稻土土属的大土泥田、潮泥田的速效钾含量在100~150mg/kg范围的面积也较大,超过了40%,应少施钾肥。大多数土种没有速效钾含量在30~50mg/kg范围内,只有个别土种有零星分布,面积很小,如棕紫色水稻土土属的夹沙泥田、大土泥田、黄泥田和黄沙泥田以及黄红紫色水稻土土属的夹沙泥田、棕紫泥土土属的黄沙泥土,应多施钾肥。

平昌县水稻钾肥推荐施肥分区显示,福申、元石、喜神等乡镇部分水田种植水稻时可少施钾肥,以2~4kg/亩或3~5kg/亩为宜;凘岸、灵山、江口、岳家、高峰等乡镇部分水田种植水稻时可多施钾肥,以5~7kg/亩或6~8kg/亩为宜;其他水田种植水稻时适当施钾肥,范围在4~6kg/亩之间。平昌县油菜钾肥推荐施肥分区显示,元石、福申、六门等乡镇部分耕地种植油菜时可少施钾肥,以0~2kg/亩或1~3kg/亩为宜;岳家、兰草、凘岸、响滩等乡镇部分耕地种植油菜时可多施钾肥,以3~5kg/亩或4~6kg/亩为宜;其他耕地种植油菜时适当施钾肥,范围在2~4kg/亩之间。平昌县小麦钾肥施肥分区显示,福申、元石、六门等乡镇的部分耕地种植小麦时可少施钾肥,以0~2kg/亩或1~3kg/亩为宜为宜;马鞍、岳家、响滩、鹿鸣、泥龙等乡镇的部分耕地种植小麦时可多施钾肥,以3~5kg/亩或4~6kg/亩为宜;其他耕地种植小麦时适当施钾肥,范围在2~4kg/亩之间。平昌县玉米钾肥推荐施肥分区显示,元山、江口、泥龙等乡镇部分缺钾耕地土壤,种植玉米时应亩施6~8kg或4~6kg钾肥,而元石乡的小部分耕地土壤速效钾丰富,种植玉米时仅需亩施0~2kg钾肥。其他耕地种植玉米时适当施钾肥,范围在2~4kg/亩或3~5kg/亩之间。

这样,因土施肥、应作物施肥不再是空话,精准施肥、平衡施肥变为现实,将极大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耕地质量管理建议

1.健全耕地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9号)、《四川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农田质量的保护和质量的管理,同时要加强部门协作,保护耕地,更要重视加强耕地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耕地总体质量,稳定耕地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应抓紧制定县域耕地质量管理办法,依法管理耕地质量,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耕地质量建设 要利用现有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从抓耕地质量建设入手。为此,应加大耕地质量建设的投资力度,本着“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拿出不低于15%的资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耕地质量建设,防止“占优补劣”,对开发、整理的新增耕地要加大地力培肥建设,提高新开发、新整理耕地的质量,确保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争取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等工程资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生产潜力。

3.按耕地质量建设标准体系,实施耕地质量管理 按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的五大标准体系,即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标准体系、耕地质量建设标准体系、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耕地质量建设投资估算指标体系和测土配方施肥标准体系,实施耕地质量管理。

4.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预警体系 平昌县耕地土壤有4个土类、7个亚类、12个土属和42个土种,呈现出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复杂性。应积极着手,逐步建立覆盖全县的五大耕地类型区(低丘带坝区、低山中谷区、低山窄谷区、高丘中谷区、高中丘宽谷区)的耕地质量监测站,并按42个土种的分布,尽快建立各土种的耕地质量监测点,定期发布各地耕地质量信息,并开展预测预报,为因土种植、因土改良、因土施肥和合理配置我省土、肥、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过程中,要运用RS、GPS和GIS等现代先进技术,建立耕地质量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并实时更新。要开发并运用耕地质量管理系统,提高效率。

猜你喜欢

平昌县总面积速效
平昌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青路】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严坪林场森林抚育研究
——以起源权属为例
不同杀螨剂对柑桔红蜘蛛速效与持效性防治田间试验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红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豫中植烟区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变异分析
土地出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