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成都市d花e卉产业发展思考

2010-08-15曾必荣朱廷朴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花卉市场花卉苗木盆花

□曾必荣 朱廷朴 张 兵 李 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民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对作为美化环境的花卉苗木的需求日益扩大。成都的花卉苗木产品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渐进入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的花木产品在全省、全国享有了较高的声誉。花卉产业已成为成都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全市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中,花卉产业已成为产业化程度最高、单位面积效益最高、人均收入最高、自身土地上解决劳动就业最好、土地流转面积最大的一个产业。同时,花卉苗木产业成功实现了一、三产业的互动,促进和带动了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成都市花卉产业的现状

1.产业概况 根据行业统计,全市2009年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37.2万亩,其中绿化苗木28.2万亩,鲜切花2.5万亩,盆栽花卉5.5万亩,其他包括药用、食用和工业用花卉面积1万亩;2009年全市花卉生产销售总额达29.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市从事花卉苗木生产企业达3185家,其中已注册的企业有近2000家;专业技术人员近5643名,苗木经纪人近万人,从业人员近20万。

2.产业布局 一是以温江、郫县为主,辐射至崇州、都江堰一带近28万亩的绿化苗木基地,有享誉全国的独干桂花、红花紫薇、晚樱花等特色品种,产品销往中国西部、华南、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部份远销国外,2009年年销售额达到17亿;二是以郫县、温江、锦江、崇州和都江堰等地为主的5万亩盆景、盆花基地,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及省外周边地区,尤其是川派盆景和国兰驰名全国,2009年年销售额达到9.4亿;三是以锦江、郫县、金堂、双流等地为主的盆花、鲜切花的生产基地,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2.5万亩,温室大棚的面积也有150万m2,其栽培设施,快繁技术,管理水平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全年销售额达到2.9亿。

3.各主产区生产情况

(1)温江区 以绿化苗木、盆景、地被植物为主,面积约为13万亩。主要品种为桂花、紫薇、银杏、樱花、盆景、金叶女贞、红花继木、八角金盘等。2005年全国第6届花卉博览会在温江的召开,更加确立了温江在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的产业龙头地位。近30km长的成青快速通道两旁入住的300多家花木产业,成为闻名全国的温江绿化苗木马路市场,主要进行大中规格苗木、盆景产品的展示和销售。目前温江周边产区的较大部分苗木也是通过温江这个口岸销售到全国各地。通过建立花木电子商务中心和花木服务中心,温江已成为花木总部经济和花木销售展示大市场。

(2)郫县 以绿化苗木、盆景、鲜盆花、地被植物为主,面积约为8.7万亩。主要品种为桂花、紫薇、樱花、银杏、杜鹃花、盆花、盆景等,是著名的“中国盆景之乡”和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罗汉松、银杏、贴梗海棠、金弹子盆景享誉全国。桂花、紫薇、樱花及其小苗销往全国各地;鲜盆花辐射中国西部。在安靖镇有西部最大的金林湾花卉市场,经营的鲜盆花和观赏植物销往整个中国西部。有新近打造面积为5000亩的新民场花木标准化示范园区和正在“一、三联动”规划以及打造中的“沙西线”、“IT大道”的花木产业。郫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现正全面加快花卉产业提档升级,确立了以基地型市场为载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在逐步调优产品结构,总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形成以蜀都花卉产业园区和红东路鲜盆花基地为载体的产业聚集、集群发展。

(3)都江堰市 以桂花、紫薇、银杏、盆景、贴梗海棠等品种为主,主要集中在安龙、柳街等乡镇,面积约为5.7万亩。贴梗海棠盆景等品种很具特色,销往全国各地。都江堰市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既传统又新兴的苗木产区。随着成青快速通道都江堰段的开通,部分企业已在路边建立中小型准标准化苗木生产基地,为以后的产业升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崇州市 以桂花、樱花、桢楠、天竺桂、银杏等品种为主,主要集中在安梓路,面积约为4.2万亩。晚樱花和桢楠的种植面积在四川是最大的,晚樱花畅销全国各地,而桢楠则大量积压。

(5)锦江区三圣乡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其高店子市场是全省唯一的大型鲜切花批发市场,是“国家重点花卉市场”。锦江区的花卉生产主要以月季、玫瑰、非洲菊等鲜切花为主,面积在5000亩以上,以花卉产业打造的“五朵金花”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亮点。现已形成赏花、购花、批发、零售、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花卉产业园区。

其它县区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和产业情况分别为:双流县1.7万亩,主要以切花玫瑰为主;新都区5000亩,主要以桂花为主;彭州市5000亩,主要以牡丹为主;金堂县为8000亩,主要以鲜切花为主。近期,双流、青白江、彭州、武侯、大邑等区县都在努力打造以花卉为主,“一、三联动”的花卉种植园区。

4.市场建设 全市目前有国家和省重点花卉市场3个。其中地处锦江区的高店子花卉市场,主要为鲜切花的二级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到了3亿元;地处郫县安靖镇的金林湾花卉市场,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年销售额达到10个亿的专业花卉交易市场,主要销售花卉、盆景、奇石、景观工程以及相关的生产资料等;地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中心位置的温江区,依托天府花城和花木服务中心以及成青快速通道的马路市场,建立形成了花木展示、交易、物流为一体的大市场。尤其是温江中国西部花卉苗木流通市场建设项目被四川省农工办列入2009年确定的重点抓好的全省两个特色市场建设项目之一。已建花木电子商务平台,承担了全省、全市花卉市场的一级批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此外,市内还有青石桥、火车南站、月亮湾、新西部、金科等花卉市场,但这些花卉市场规模不大,且由于搬迁,未形成具有影响的市场。

In the work, the parameters of MESFET have been used to prove the model, as shown in Table 1.

5.产业互动 近年来依托花卉苗木规模种植形成的农业景观,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展苗木花卉产业链,将园艺展销与体验式观光旅游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展、销、储”于一体的花卉苗木产业,逐渐形成花卉苗木和乡村旅游两条既各成体系又紧密联系的产业路线。例如三圣五朵金花、郫县农科村等都是著名的“一、三产业”互动的乡村旅游样板。

二、花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的盲目性

(1)绿化苗木 主要问题是面积增加过快。据行业内调查估计,成都绿化苗木实际面积可达40万亩以上。从品种布局来看存在着结构失调,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绿化苗木种植面积和数量远大于市场需求,尤其是中规格的苗木数量过大,直径5cm左右的苗木占总量的75%,绝大部分分布在个体农户手中;品种单一、商品规格单一,如桂花大量为分枝点1~2m之间的规格,紫薇和樱花则只有一个分枝点为1.3~1.5m和1.4~1.6m的标准;主栽品种的后续小苗长达3~4年之久的断档或短少,桂花、紫薇直径2.5cm以下的小苗奇缺。难以满足市场对不同规格和标准的要求。

(2)鲜切花和盆花 本地生产的鲜切花仅非洲菊、玫瑰、菊花等少量几个品种;盆花以仙客来、一品红、红掌、蝴蝶兰、海棠及各种盆栽草花为主。市场需求的鲜切花、盆花大量从广东、福建、昆明、西昌等地购进。由于受成都地区的气候条件所限,本地生产的红掌、蝴蝶兰等高档盆花,生产成本高,还难以达到高质量。部分温室设施运营成本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盆栽草花品种以万寿菊、鸡冠花、海棠、矮牵牛等十几个品种为主,但由于缺乏行业管理,生产者相互杀价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盆花利润空间收窄,竞争无序。

(3)川派盆景 以成都为代表的川派盆景与岭南派、杨派、苏派、海派盆景齐名,为全国五大盆景派系之一。盆景植物品种以罗汉松、金弹子、银杏、贴梗海棠等品种为主。目前,全国的传统盆景高端市场均不太景气,但中低档的罗汉松、金弹子、贴梗海棠等品种的盆景,近年来在广东、华东、华中等地有一定量的销售。但是传统的川派盆景因其复杂的造型,形成商品的周期长、成本高、管理难,使得川派盆景的市场缩小。长期生产经营川派盆景的艺人也因市场和效益低下而转向生产绿化苗木,造成川派盆景后继无人;又因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先进技术和工艺,致使川派盆景面临拯救的境地。

2.标准化程度低 成都花卉产业标准化生产起步晚,程度低,已经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绿化苗木生产周期长,从小苗长成商品需要几年的时间。要使生长几年后的商品苗适应当时市场的需求,应该对成都绿化苗木的主栽品种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生产和商品标准,以适应市场的多种需求。目前成都仅温江区制定出《日香桂扦插苗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一品红盆花生产技术规程及质量分级》、《红叶石楠穴盘扦插苗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3个地方标准。还有很多绿化苗木以及盆景、盆花、鲜切花等生产和商品标准急待制定,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

3.科技创新能力弱 目前,在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设施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与国内部分先进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多数生产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当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其次生产方式上,虽然各地花卉生产专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小而全”或“大而不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第三,在花卉设施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设施生产面积的比重过小,花卉质量难以提高,以致一些中低档花卉产品市场出现恶性竞争,价格持续走低,严重影响花卉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花卉市场不健全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西部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基地,具有辐射省内外巨大消费市场的区位优势,是全省花卉苗木的销售中心。但目前仅除温江中国西部花卉苗木流通市场纳入省市规划外,其余近20个花卉市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市场建立的随意性很大,往往是刚刚形成,很快又与政府规划冲突被责令搬迁,未能形成像昆明斗南、广东陈村和浙江萧山等具有极大影响的花卉市场。特别是近期发展较好的金林湾花卉市场和高店子花卉市场目前并未被纳入规划,这对市场建设和发展存有隐患。

5.设施化程度差 尽管成都有温室大棚面积150万m2,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价值高的鲜切花、盆花和观叶植物的需求。同时由于部分温室运营成本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大量的鲜切花和盆花需从外地购进。因此,设施化程度差是造成鲜切花生产档次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发展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 以科技为先导,实施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重点是稳定面积,提高品质,开拓市场,扩展领域,增加效益。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的未来10年中,全市花卉面积稳定控制在40万亩以内,年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其中盆花、鲜切花面积达到3万亩,设施栽培2万亩以上,建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建现代大型花卉市场3个,基本完成花卉苗木交易电子商务化,实现花卉产业西部第一,全国领先。

2.对策和建议

(1)高度重视,明确花卉产业的定位 成都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花卉苗木生长,特别是绿化苗木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同时还有很多野生花卉资源如百合、兰花开发潜力大。成都作为西部特大城市,节会和会展较多,需要大量的盆花、切花和观叶植物,尤其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更需要花卉苗木的装扮。目前花卉及相关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规模化、市场化率高,已成为近郊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作为省市农业十大特色产业之一的花卉业,要像茶叶、猕猴桃和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一样得到同等重视和支持。建议以各级政府名义制定和出台花卉产业发展意见,指导和促使花卉产业健康发展。

(2)合理规划,完善花卉产业布局在政府高度重视花卉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制定和完善花卉产业发展规划。虽然成都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已有了花卉产业的发展规划,但该规划线条较粗。还应根据规划区各自的自然特点、产业特点和最适发展区充实完善并细化,以适应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花卉产业的发展。对规划区内的花卉产业在政策上可给予一定扶持,而规划区外严格控制发展,避免盲目生产。

在花卉产业规划中,要巩固绿化苗木的优势地位,加快盆景与中高档盆花的生产,扩大优势切花、观叶植物规模,加强野生花卉的驯化和开发力度;传承和振兴川派盆景;要大力推广容器化、标准化和全冠型的产品发展,注重产品的新颖性、广适性、抗逆性和乡土化,以及不同规格品种的发展。依托花卉产业打造一批类似郫县农科村和三圣乡“五朵金花”的一、三产业互动的精品旅游点。

在市场规划中应规划建立绿化苗木和盆花、切花的两类市场。绿化苗木以温江中国西部花卉苗木流通市场为主线,分别在郫县的“IT”大道、崇州的安梓大道和都江堰的成青段建立绿化苗木交易分中心,通过电子交易联网,形成中国西部绿化苗木的最大市场。盆花和切花、观叶植物市场应将已经比较成熟的郫县安靖镇金林湾花卉市场和锦江区三圣乡的高店子花卉市场纳入政府的建设规划,同时在中心城区按农贸市场一样建立与市民对接的中小型专业花卉市场,或在各大型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建立专门经营花卉的展示销售区,方便和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3)制定和颁布地方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 成都市花卉苗木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制定相对其他产业较为落后。目前只有温江已制定和颁布了一品红、日香桂和红叶石楠3个地方标准,成都现有花卉苗木主栽品种近百个,急待需要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注重有利于规模化和高效生产,便于企业和农户理解和掌握,并且有市场发展的前瞻性。通过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并在主要产区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整个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特别对企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基地要以标准化执行情况作为评定指标,逐步减少分散生产、规格零乱、低质同质和效益低的花木产品,推动标准化生产的升级。

(4)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花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搞好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特别是对成都特色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应加大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加快选育和驯化,增加品种的新颖性;二是搞好新技术的研发和试验、示范,对容器化、快繁技术、大树古树复活复壮、修枝整形以及盆景无土栽培等技术,应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三是针对成都光照弱、温差小、湿度大的特点,加强对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补光技术的研发力度,切实解决鲜切花和部分盆花生产技术的难点,大力发展鲜切花和盆花生产;四是鼓励和支持花卉大户和企业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共同研究新品种和新技术,努力提高花卉产业的科技水平。

(5)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花卉企业和种植大户是实现花卉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主体,要做强做大花卉龙头企业,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应制定扶持实施标准化、规模化花卉生产企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实施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惠政策对外对内应一视同仁,特别要重视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本地企业的扶持;三是各地制定招商引资和支持企业的优惠政策应坚持诚信原则并相对稳定;四是对招商引进落户的外来企业应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和协调工作,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五是建议政府出台解决花卉企业融资和贷款难的问题;六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之间的联合和整合,加大国际合作,做强企业做大品牌。

(6)加强政府的投入 花卉产业的成长与其他产业发展一样,离不开政府投入和支持,在花卉产业上建议政府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资金的投入:一是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制定与“贯标”工作和培训经费;二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科技的创新经费的支持;三是种植大户和企业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的补助和奖励;四是实施设施栽培中用电用气的补贴;五是花卉协会的工作经费支持。花卉协会是花卉的行业组织,是花卉的会员之家,是政府的参谋,是联系花卉会员与政府的桥梁,可以协助政府对花卉行业进行管理和协调。但目前各级花卉协会无任何经费来源,恳请政府重视对花卉协会的支持,充分发挥花卉协会的作用,更好地为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服好务,为建设自然之美、和谐之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花卉市场花卉苗木盆花
“花”式春节
数 花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果没有细菌
交 谈
交 谈
山东郯城:多肉种植成花卉苗木产业“新宠”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石河子市区花卉苗木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选购鲜花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