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解剖学》教材中亟待解决的细节问题

2010-08-15费云芸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肌纤维解剖学上皮

费云芸

(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基础理论系,日照276826)

《运动解剖学》教材中亟待解决的细节问题

费云芸

(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基础理论系,日照276826)

笔者在使用《运动解剖学》教材过程中发现一些细节问题和明显错误,现就自己的认识提出修改建议,谨供广大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及编者再版时参考。

运动解剖学;教材;错误

目前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为2000年版《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6月第二版),它是根据全国体育院校“九五”期间教材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总结并参考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该教材吸收了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有较强的创新性、应用性和学术性,目前被广泛采用并获得诸多好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在方位术语使用、概念定义、分类描述等内容细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自己的认识提出修改建议,以求再版时摒弃不足,编出更加优秀的教材。

1 方位术语使用错误

1.1 左、右

第177页图3-2中“左季肋部”因改为“右季肋区”。第232页图4-10中,“左心房”和“右心房”标示左右颠倒了。

1.2 上、下

第64页髂骨“耳状面后下方的粗糙部为髂粗隆”应改为“耳状面后上方的粗糙部为髂粗隆[1]”。第80页图2-58a中颈椎的上面是看不到“下关节突”的,应为“上关节突”。第82页图2-62中,骶骨前面在骶骨底两侧有“上关节突”,在骶骨后面看就变为“下关节突”,显然错误,应均为“上关节突”,借此与第五腰椎相连,下关节突已经愈合消失。

1.3 前、后

查阅其他相关教材,旋后肌的止点为“桡骨前面上1/3处[1]”,不应为桡骨“背面”(教材 115页)。

1.4 内侧、外侧

运动系统第63页,图2-30应为“髋骨内侧面(右)”,而图 2-31为“髋骨外侧面(右)”。第 65页最后一行“内踝,其内侧有内踝关节面”,根据解剖学术语中内侧、外侧的定义,应改为“内踝,其外侧有内踝关节面”。

2 概念不准确或前后不统一

2.1 概念欠准确

2.1.1 第17页最后一段对腺上皮的定义不准确,教材中定义“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统称为腺上皮”,而有些部位的被覆上皮也有分泌的功能,如胃的单层柱状上皮等,可定义为“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为腺上皮”[2]。

2.1.2 第45页骨连结分类部分,“全身各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相连,称为关节”。此概念有多处欠妥。首先“关节”应改为“骨连结”,后文提到“动关节通常简称关节”,联系前后文,此处应是骨连结的定义。再者,后文描述作为骨连结分类之一的骨性结合是借骨组织相连,不是纤维结缔组织也不是软骨组织,显然前后矛盾。为了使概念准确完整,建议改为“全身各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骨连结”,或简单定义为“骨与骨之间的连结称为骨连结”更为妥帖。

2.1.3 第49页回旋运动的概念中,“由前向内的旋转(顺时针方向,右臂为例)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反时针方向,右臂为例)为外旋”,应改为“由前向内的旋转(反时针方向,右臂为例)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顺时针方向,右臂为例)为外旋”,或直接将括号内的删除,更加简练易懂。

2.2 概念使用混乱、前后不统一

2.2.1 第24页,骨组织中钙化的细胞间质被称为“骨基质”,而在骨总论部分,即教材第40—41页又被称为“骨质”,前后概念不一致,不利于知识的前后贯通,建议统一修改,或在前文注明“骨基质简称骨质”。

2.2.2 教材49页回旋定义的最后一句话补充说明,内旋和外旋“在前臂称为旋前和旋后”,在后文前臂的回旋又被多次称为内旋、外旋以及后旋、旋内(如114-115页、162页),概念使用混乱,有不妥之处。

2.2.3 第31-32页组织学内容中描述“神经元的形态…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在第253-254页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中又将“胞体”反复称为“细胞体”。

3 分类不准确

3.1 第101页,对肌肉的分类不准确,教材中提到“长肌根据头数又可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据此推断没有一个起始头的长肌,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可以描述为“有的长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起始头,根据头数可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另外,插图和后文中都提到二腹肌或多腹肌,此处肌肉的分类没有涉及欠妥。

3.2 第255页“周围神经系统可分为三部分,即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周围神经系统按连结部位的不同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按分布状况的不同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内均走行有内脏神经,教材中的分类明显错误。

4 描述欠妥之处

4.1 欠准确的描述

4.1.1 第12页描述,“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进行RNA合成”,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认为所有RNA均在核仁中合成,改为“rRNA”(即核糖体RNA)更加准确。

4.1.2 关于骨盆的运动,教材70-71页,讲述的十分复杂难懂,不管是带动躯干运动还是带动下肢运动,它的运动形式都可以称为(前)屈、(后)伸、侧屈和回旋,这样对于初学者更容易理解。

4.1.3 第261页描述脊神经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除支配髂腰肌、腰方肌外,发出的主要神经有以下几个部分。(1)股神经…(2)闭孔神经…”,而第263页表5-1中髂腰肌的支配神经为股神经,这样的描述是否有前后矛盾之嫌?

4.2 错误的描述或结论

4.2.1 第61页,第一段中“腕桡侧隆起(大多角骨和钩骨)”,腕桡侧隆起应该是由大多角骨和手舟骨形成的,教材中“钩骨”应改为“手舟骨”。

4.2.2 第115页,在小结运动上肢的肌肉中,“前伸肩胛骨的肌肉有:前锯肌、胸大肌和胸小肌”,胸大肌主要功能是运动肩关节,不能使肩胛骨前伸。

4.2.3 第162页动作分析举例,“引体向上以解剖姿势为准,解剖姿势握杠为正手握杠,旋内后握杠为反手握杠”,笔者认为不符合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解剖姿势握杠为反手握杠,旋前后握杠为正手握杠”。

4.3 需删减的内容

4.3.1 在高等动物中,绝大部分细胞中线粒体的嵴为板层状[3],笔者认为第10页图1-4线粒体模式图中,只保留“a示板层状嵴”即可,“b示小管状嵴”多余。

4.3.2 第26页在肌组织中已经讲述了骨骼肌的大体结构,即“肌纤维(肌内膜)→肌束(肌束膜)→肌肉(肌外膜)”,在第99页运动系统肌肉总论中又一次进行了详细描述,同一内容重复出现,应作调整。

4.3.3 肌膜是肌纤维的细胞膜,而肌纤维外面的薄膜为肌内膜,第27页“骨骼肌纤维的肌膜(肌内膜),…呈小管状陷入肌纤维内…形成…横小管”,此处混淆了肌膜和肌内膜的概念,联系前后内容,此处应为肌膜,将括号内肌内膜去掉。

4.3.4 第47页最后一段,“人体的关节运动(指绕关节运动轴转动的环节)一般都是旋转运动”,括号内看起来象是解释关节运动,实际是运动环节的定义,这样编排让人匪夷所思,应删除。

5 教材中出现的文字、图表错误及缺漏

5.1 文字的缺漏

5.1.1 第24页,“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称为骨板多层木质胶合板”,明显露掉了一部分内容,应改为“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称为骨板。成层排列的骨板犹如多层木质胶合板”。

5.1.2 胫骨前肌是小腿前群的一块重要肌肉,也是使足背屈的主要肌肉,但前群只有这块肌肉没有介绍详细功能,建议在教材128页补充胫骨前肌的功能,即“近固定时,使足背屈、内翻”。

5.1.3 第133页斜方肌远固定时功能,“一侧肌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向对侧回旋;两侧上部…”,远固定时,斜方肌上部收缩可运动头颈部,此处漏掉了“上部”,应为“一侧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向对侧回旋;两侧上部…”。

5.1.4 第186页,“在降部后内侧壁的粘膜上有一乳头状突起,称为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乳头有大小之分,联系后文所述及插图所示,此处应为“十二指肠大乳头”,“大”字必不可少。

5.2 图表中的错误

5.2.1 第28页图1-24C“骨骼肌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中横小管的位置位于 Z线处,与第27页所描述的横小管位置“在每一肌节的明带和暗带交界处”显然图文不相符,应将二者相统一,且图中标注的“纵管”应为“纵小管”。

5.2.2 第85页,图2-67a“椎间盘”中,有一明显错误,图中标示的“后纵韧带”应为“棘上韧带”,而后纵韧带的位置在椎体后方、椎管前壁,另外,建议在图中标出位于椎体前方的“前纵韧带”,以便于掌握脊柱几条重要韧带的位置关系,进而理解它们的功能。

5.3.1 在颅骨及其连结部分,第92页图2-78中犁骨所指处为上颌骨,犁骨为鼻腔正中的薄骨片,图中标示错误。

5.3.1 第204页表中,近端小管包括它的曲部(近曲小管)和直部,“近端小管”被错误的写成了“近曲小管”,同样远端小管包括它的曲部(远曲小管)和直部,“远端小管”也被写成了“远曲小管”。

5.3 印刷错误

另外,还有一些明显的印刷错误,如在第12页,“染色质…的双连结构”应为“染色质…的双链结构”;第53页图2-14b中,肩胛骨的“上缘”被标注成了“上喙”;第202页,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如“肌酐”而不是“肌肝”,此处不再赘述,建议及时予以纠正。

教材是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以上所述,仅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在细节上存在的不足或错误,对修正的内容如有不妥之处敬请编者、同行专家指正。

[1]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1.

[2] 邹仲之.组织学与胚胎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3] 汪堃仁,薛绍白,柳惠图.细胞生物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71.

G804.4

C

1005-1457(2010)04-60-03

10.3969/j.issn.1005-1457.2010.020

费云芸(1978-),女,讲师,硕士,通信地址: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基础理论系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邮编:276826,E-mail:feiyunyun@sdpei.edu.cn。

猜你喜欢

肌纤维解剖学上皮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microRNA-139对小鼠失神经肌肉萎缩中肌纤维的影响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