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中应用性文科课程教学与实训模式探讨

2010-08-15董金凤薛占峰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应用性文科实训室

董金凤 薛占峰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中国的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这里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就是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去的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换言之,就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心有做事的套路、目有做事的入点、手有做事的技能”。可以说,高职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全部依据就是对生产领域的适应,对职业领域的适应。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应用性工科课程而言,完成这样的课程目标并不是难事,但对于应用性文科课程而言却并非易事。原因就在于文科的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往往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因此在课程教学和实践中就会困难重重。如何实现复合型、多功能型、高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尤其是对文科类高职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探讨应用性文科课程教学以及如何进行实践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今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反映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可以反映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职业能力包括了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则涵盖了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个方面。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作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责任范围的扩大,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一是专业基本技能:这是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学生能够获得工作岗位的基本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站住脚,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保证顺利地完成企业交给的工作任务。二是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学生能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某种程度上企业更看重这种能力,而这恰恰是高职学生容易忽视的能力。三是专业发展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迁移性和可变性不断加大,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变化,新的工作形势要求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具备专业发展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实质上是把职业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相结合,并能付之于实践的改造社会的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升华。

二、应用性文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正是基于现实社会大环境下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高职教育中应用性文科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训练必须把握这条主线,紧密结合应用性文科课程涉及面广、对应特定专业技能模糊、专业综合素质能力体现隐性化的特点,寻找课程改革切入点,使高职教育文科类课程在整体课程模式和体系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一)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观念的创新,就是要牢固地树立人本观念、学生主体观念、全面发展观念和创新人才观念。这一切入点要有三个抓手:一是高职教育理念的更新。要摒弃一切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职教理论做支撑,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导向为主的特征,进行高职应用性文科课程教学教法的创新,从而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二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教师作为实施高职应用性文科课程的主力军,要突破旧的教学思维制约,将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学习顾问、教练与主持人”的方向转换。三是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按照工作过程来安排知识构成,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整合,使课程不再是理论的复制,而是个人使用知识的过程。

(二)模块化的教学设计

应用性文科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改革的第二个切入点应在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上,突出能力本位,建立模块化教学课程,实现模块化课程结构对能力本位课程的适用性。强调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计,一是能力本位课程的需要,二是有利于高职课程的稳定和高质量地实施,三是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及时进行课程的更新,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又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达到因材施教、人人成功的职业教育目的。尽管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也可以与相同或相关学习领域的其他模块发生联系,从而组合成指向更大培养目标的完整的模块课程。

(三)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

应用性文科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改革的第三个切入点就是形成校企合作的互动平台,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一是在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上,必须充分依靠行业、企业,要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学科带头人及课程开发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定期对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提出改进意见,尽快缩小课程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二是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上,坚持走校企结合之路,加大行业、企业的发言权,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导作用。鼓励与促进校企合作培训人才,总结与推广校企合作培训人才的经验;根据企业培训职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实行弹性学制,试行多样学习方式,包括学分制、选修制、半工半读制、工学交替制等,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三、应用性文科课程设置的模式

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要从上述三个切入点构建应用性文科课程体系。但由于高职教育文科专业与职业对应宽泛性,导致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困难,如何突破这一瓶颈,课题组在多年高职教育的探索和调查中,尝试建立了一种基于“一广三强”能力的应用性文科课程模式,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较好效果。“一广”是职业知识面广,“三强”是职业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应变能力强。这种应用性文科课程模式既充分考虑了现实对文科类职业能力的要求,又重视了文员类专业人才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设置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文科类职业通用课程

从高职素质教育层面看,应用性文科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实际上,应用性文科创新人才在进行管理协调、生产拓展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在课程体系上设置上将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职业通用课程作为必备项目,例如,在文秘、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管理与策划、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专业中,将职业规范、社会调查研究、中国文化概论、文学与艺术欣赏、创新能力培养等都列入到了课程体系中。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学生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等职业素质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整合“法律、文秘、管理”知识的理论课程体系

高职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从复合型入手,复合型就意味着课程涉及面非常宽泛,高职教育的学制仅有三年时间,在此期间涵盖可能涉及的所有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打破传统学科范畴的课程体系旧框架,有机整合主干理论课就是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多家行业企业的调查,应用性文科专业的职业能力涵盖范畴集中在法律、文秘、管理三个学科。因此,课题组首先在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发展要求,其次对三个学科的各种课程进行大胆的整合和内容的更新,进而设计、组织并开设出全新的课程,在课程结构上逐步形成“法、文、管”的架构体系,通过整合后的管理原理与运用、公关技巧与实践、法律基础等课程,形成纵横交织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以行业需要为纵线,横贯法律、文秘、管理主要精华点,为综合技能的构建提供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通过对法律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和文秘类课程的整合,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融文秘、法律、管理为一体的“文、法、管”综合的课程体系。

(三)构建开放式技能训练的实践课程体系

由于文科类高职专业缺乏工科类专业工序显著的特点,要实现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目标,就需要构建有别于工科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应用性文科课程的实践构想是采取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线状模式,从入学直至毕业,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具体而言,就是从学生入学初始,就开始课内实训项目,把实训项目分解到各教学周,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形成“教、学、做”的循环。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能较快地进入职业岗位角色,然后在第二个环节的实践中夯实职业能力,最后第三个实践环节应用并验证自己的职业能力。

四、应用性文科实践课程的实施方式

(一)实训室实战训练模式

根据课题组调查统计,目前教育部确定的100所高职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侧重在理工专业。但也有不少院校将重点放到了文科类专业,并且都配备了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因此,校内实训室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要场地,可以充分利用。应用性文科课程实训室实战模式主要依托下列实训室:

文秘实训室:实训室按照实际工作场景布置,设置开放式的办公区域和独立办公洽谈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速印机、传真机、刻录机、刻字机、装订机、碎纸机、证件打印机、照片打印机等常用办公设备。文秘实训室可以承担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会展、办文、商务谈判、外贸洽谈等项目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任务。学生在秘书实训室可以采取全真的工作情景,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秘书实训室顶岗工作,同时负责日常的文印、传输等工作。

口语实训室:口语实训室承担普通话训练、演讲训练、辩论训练等项目的实践教学和技能的培训任务。应配备音像档案柜、录音机、录音笔、专业训练耳机、电脑、摄像头、笔记本电脑等多种设备。有专业特长的学生还可以在此由指导老师对语言表达技能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和指导。

礼仪实训室:形体实训室主要承担形体、舞蹈、礼仪、交往技巧等项目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实训室应配备大幅舞蹈地毯、练功形体镜,以及形体训练所需服装等配套设备。礼仪实训室不仅要满足学生形体、礼仪训练实践课的教学需求,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

速录实训室:速录实训室主要承担学生电脑速打、亚伟速录、普通话机测训练等项目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应配备电脑、速录机等先进的实践设备。教师可以根据实践教学任务安排学生上机操作。

档案实训室:档案实训室主要承担专业立卷归档等项目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与技能的培训任务。档案实训室可以按照全真的实践环境设置,也可以充分利用个高职院校的档案室,内需配备档案柜、密集柜、音像档案柜、装订器、除湿器、文件盒、底片保存夹等立卷归档的资料工具。学生可以在此顶岗实习,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由实践指导老师传授实践技能。

(二)虚拟工作情景实践训练模式

虚拟工作情景实践训练模式采取由学生成立虚拟公司,然后按照公司筹建、成立、运作等程序,把办会、办文和办事的实践训练项目按照公司的运转进行虚拟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通过工作体会理论知识的要点,并转化为自身职业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但此种实践课程训练模式的实施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成立虚拟公司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虚拟场景的真实性,教师要在虚拟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虚拟场景,防止理想化情况,如有可能还可以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仿真操作。

二是学生要体会真实场景的工作状态,要从思想上重视虚拟场景的工作效果,认真对待虚拟工作实践训练,为从事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三是指导教师在每次虚拟操作过程后要做好总结工作,在学生完成虚拟工作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工作效果和过程进行总结讨论,发现工作问题和漏洞,并通过集体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三)校企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为工作准备的,通过校企结合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实训单位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选择,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又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校企结合有两个要点需加以注意:

一是将实践教学时间分解。因为目前大多合作单位都无法大批量接纳文科类专业学生,从职业岗位的特征看,文科类岗位也不适合走集团化模式,因此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轮流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参与企业日常运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并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职工培训和地域平均工资水平的学生员工,达到校企“双赢”。

二是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在进行实训过程中,除安排专业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外,同时聘请企业在职人员如办公室主任、管理人员等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目前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应用性文科专业还存在着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究其原因,很大成分在于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还有很多缺陷。成思危提出:必须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打破现状,努力构建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既多元多层次,又立体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由此可见,提高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架构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

[1]陶书中.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能力观、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8).

[3]吴绍兰.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

[4]成思危.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J].职业教育文摘,2009,(1).

猜你喜欢

应用性文科实训室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孙文科
人的行为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既有检测技术在老旧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性分析
基于背景多重嵌套实验方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中应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