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文素质内涵的维度思考

2010-08-15田照军崔晓丹申思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内涵人文

田照军,崔晓丹,申思明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德育教研室,黑龙江牡丹江 157041)

论人文素质内涵的维度思考

田照军,崔晓丹,申思明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德育教研室,黑龙江牡丹江 157041)

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造人,是促进人本身和谐、稳定的发展,也是实现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人文素质的内涵,探讨人文素质的几个维度,为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人文素质;内涵;维度

一、人文素质的词源分析

中国古代的“人文”最早出现在中国古籍《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是与天文共生的相别相系的概念。《辞源》和《辞海》对人文的解释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后汉书》中也载有“舍诸天运,征乎人文”。综上所述,“人文”一词在我国古代指文物制度和社会教化等文化现象。在西方,“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原意是“人性”、“人情”、“万物之灵”,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则侧重于反神权,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和权利。综合中西方对“人文”一词的理解,可以界定人文即“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属性。“素质”有两种经典定义:一是心理学上的定义,认为,素质亦称“禀赋”、“天资”、“天赋”,是个体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感觉器官、身体的结构和机能特征等,主要由遗传决定,亦受胎儿期母体内外环境的影响。此种定义强调与生俱来、先天的。一是教育学上的定义,认为,“素质是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后天培养而成的基本品质,包括知识、行为和观念等。主要是指人们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将人文知识经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于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之物”,其外显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它和人的素质具有一种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是实现人的智慧、知识和人格的一种纽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人文素质内涵的现代意义

大多数研究者对人文素质内涵的研究侧重点多集中在人与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造人,是促进人本身的和谐、稳定的发展,亦即实现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缺乏整体、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与实践方面的研究,缺乏实践检验和说服力度,深入研究人文素质内涵对于纠正高等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与办学目标的错位,尤其是职业院校重专业轻人文的办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中也明确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在我国,1998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由此可见,深入研究人文素质内涵,对于纠正人文素质内涵认识的偏差和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对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改革,特别是对推进人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人文素质内涵的维度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途径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素养,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育人文精神、具备人文知识、掌握人文方法,具备良好的人文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成为一个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人。

1.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个不断进化发展的历史范畴,既有深刻的历史痕迹,更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每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都有它独特的内涵,而在不同的地域,受本民族特有文化传统的影响,又会赋予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以更加个性化的内涵。“人文精神可以泛指人们在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追求。”[1]它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动力,能驱使人们去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自由奔放的情感和富于想象力的多姿多采的生活,“人文精神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在肯定人欲的合理,反对禁欲主义的同时,亦反对人性在物欲中泯没。”[2]它是某种在使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活动中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以及所有能给予人文关怀的思想。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和归宿,其人文精神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它不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

2.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的储备是培育人文素质的土壤,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以语言和行为模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解释、体验和表达。“人文知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知识包括感性的人文知识和理性的人文知识。既包括社会生活中低水平、低层次的以习俗为主的人文知识,也包括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总结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人文知识。”[3]我们所研究的人文素质内涵中的人文知识主要指的是理性的人文知识,即人文学科知识,它主要包括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经典人文学科知识。

3.人文品质

人文品质是将人文学科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品质,实现了人的品质精神的升华,从而使受教育者启迪心灵、塑造人格、提升境界的心理过程。人文品质的提升和形成需要通过广博的人文知识滋养,将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转化为人的行为习惯,构成人稳定的道德品质结构。人文知识教育认识内我,展现为人所具有的道德境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探索外物,把握征服客观事物的本领,专业技能使人掌握了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因此,对于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品质更具有持久的作用和稳定的社会影响。

4.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素质外化的一种心理意蕴活动,是基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品质基础上的一种移情、直觉和感受。人文现象研究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在于人文现象涉及有意识的行为主体,他们自己赋予意义于他们的行为,所以“人文科学为了描述和说明人文现象就要有理解的概念与实践,即理解、移情作用和直觉,即通过直觉、领悟、认知、价值判断等方式使人文素质客观化、把主体内容物质化的过程”[4]。使人掌握蕴涵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中的各种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并用以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亦即使人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素质实现关键。

人文素质是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品质的集中体现,对于人文素质内涵维度的深刻思考,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前提和理论基础,是建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的必要准备,对于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成为一个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赵成.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及其意义 [J].学术论坛, 2005,(5).

[2]杨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张振龙.人文知识与人文修养关系论 [J].语文教学研究,2009,(2).

[4]朱磊.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s to transfor m the people and to promote the har 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m.That is to achieve Marxist“full and free human development”;therefore,in-depth study of the quality of the content and several dimensions of human qualities,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motion of“man's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Key words:humanistic;content;dimensions

(责任编辑:孙大力)

Thinking of the D imensions of Human istic Quality

TIAN Zhao-jun,CU IXiao-dan,SHEN Si-ming

(HeilongjiangVocational College ofAgricultural Economy,Mudanjiang 157041,China)

G641

A

1001-7836(2010)09-0009-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9.004

2010-04-19

黑龙江省职教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我校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与教育途径研究”阶段性成果(Z0133)

田照军 (1979-),男,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法学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内涵人文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