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虹》的 叙 述 视 角 分 析

2010-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劳伦斯布朗叙述者

郭 晶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虹》的 叙 述 视 角 分 析

郭 晶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短暂而多产,在他众多的作品中《虹》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在《虹》中,劳伦斯运用全知全能和混合视角叙事策略,向读者细致地展现出情节发展和人物内心微妙变化,体现出作品独特的现代审美品格和叙事艺术。

《虹》;全知视角;混合视角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英国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是 20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在继承了 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后期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但由于他的作品多从两性关系的考察出发,揭示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人性的对立和冲突,展现现代人悲剧的生存状况,因此一经出版就备受争议。《虹》是劳伦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它是集社会批判和心理分析因素为一体的大成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深刻细腻的笔触,转换不同的叙述角度,揭示了 19世纪后期的英国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如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宗教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且从探索两性关系变化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小说描写了汤姆·布朗文一家三代人在不同年代所经历的感情纠葛及人物内心的变化,以此来表现人们对完美自然及和谐家庭关系的不懈追求。本文以《虹》中作者描述汤姆·布朗文第一代人经历的叙述视角为例,分析其特点来探究其叙事方式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叙述视角可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它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主要是采用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叙述。较晚近的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的叙述多了起来,还有一类较为罕见的叙述视角是第二人称叙述。除了上述三种视角之外,另一类较重要的特殊情况是变换人称和视角的叙述。劳伦斯的《虹》在继承了传统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全知全能视角叙述方式的基础上灵活地变化人称和视角,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多视点、多角度、灵活生动的叙事风格,使我们体验并学习到了新的写作范式。

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是一种最为传统的叙述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即作家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他出现在作品旁边讲解其中所发生的一切,只要叙述者想听、想看、想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因此,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叙述者有如一个“从任何角度拍照花瓶的摄像师”[1],首先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着它在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之时,还可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叙事朴素明晰,读者看起来觉得翔实而轻松。《虹》继承了这一传统,小说中大量令人应接不暇的全知全能式叙述成为其主导叙述元素,将这种叙述视角的独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文章开头叙述者就从全知全能视角审视着整个玛什农庄,细致地描述了一片没有被现代工业文明侵凌的世外桃源,并告诉读者在布朗文家族中男人们满足于眼前的耕种生活,而女人们则渴望见识远方的未知世界,为小说以后的两性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接着,叙述者由远及近来介绍玛什农庄的位置,并逐渐地缩小描述的视野,在按部就班地叙述了布朗文一家人的来龙去脉之后将书中的主人公汤姆·布朗文介绍给读者,并在不知不觉中带读者进入布朗文的生活之中,向我们细致入微地呈现了他和其波兰妻子丽蒂雅的心理感受。此外,在小说描述的丽蒂雅分娩前夜这一部分中,作者也从全知全能叙述角度出发,运用大量的笔墨描绘男主人公在整个晚上的感受和行动,文中描写道:“不时传来女人分娩时的呻吟声,这声音显得遥远,震动着屋子里的一切。布朗文坐在楼下,心碎成了两片。他的内心最深处的自我是和她分不开的,同样在受着折磨……他上楼去看她,一进屋她就用波兰语对他讲话……他知道他这样会让妻子紧张,忙下了楼梯。”[2]70-71从这些片断中我们可知,在布朗文的内心深处对他的妻子有着浓烈的爱,并和他妻子一样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作为淳朴的农民,不擅言辞的他不知如何表述其内心的情感而备受煎熬。他甚至想到自己是带给妻子巨大的痛苦根源而愧疚不已以至于无暇顾及受到惊吓的养女 (丽蒂雅的女儿)安娜的感受。接着,作者继续通过大量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让我们清楚地感触到布朗文的情绪变化,让读者了解到他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并最终接受了眼前的一切,同时他也意识到了女儿安娜的不安与悲伤,于是为了安抚安娜,他将小女儿抱入安静的谷仓去看他如何给牛喂草。在他安抚下,小女儿依偎在他的怀里进入了梦乡。通过全知全能的详细的叙述方式,叙述者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动,在读到最后时读者们的心也由开始的紧张烦乱逐渐趋于平静并感到丝丝的温馨和亲情的触动。

当然这种叙述视角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它叙述的真实可信性也经常受到质疑。因为作品中只有作者的一个声音,一切都是作者意识的体现,而且这种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时空基本按照自然时序延伸扩展或改变,缺少腾挪迭宕;加之是“全知”的叙述,留给读者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述跑,这显然也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而劳伦斯深知这一点,他并未完全囿于传统的全知全能式叙述策略,而是根据不同情况和自己的重视感觉的美学取向,灵活采用和调整人称和视角,力图使用人物的视角和叙述者合二为一的方式叙述,这就是他独具特色的混合视角叙述方式,即叙述者的声音包含在人物的声音之中。作品中的这一特征是通过自由间接引语的方式来实现的。所谓自由间接引语就是“采用间接引语的语法形式,同时保留‘原始’对话中语义上细微差别,特别是保留反映陈述行为主体的特征的迹象;在这种语体中从来不使用引入或评论转叙句的陈述动词。”[3]这种手法既可以将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的细微变化呈现给读者,又保证叙述者的话语得以充分的表达。例如在丽蒂雅分娩的这一部分开头,布朗文因终日听到妻子的呻吟声内心烦乱不已,就在此时他的小女儿安娜又不停哭闹不去睡觉,更让他心绪不宁:“(1)他越发气恼了;(2)这是怎么啦?(3)大人讲波兰语、吼叫,孩子又不听话,哭哭啼啼;(4)这又怎么样?干吗要把这些放在心上?……他干吗受这份气,由它去吧。……(5)他迷迷糊糊坐在那,不斗气了。”[2]73在这一部分描写中,(1)、(3)、(5)为间接引语,属于叙述者视角;(2)、(4)为自由间接引语,属于人物视角。作者叙述与人物声音相符相融,向读者揭示了布朗文深感妻子痛苦又想逃避一切的矛盾心理。这种混合视角会使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而且使小说的叙述显得更加精练,更加富于戏剧化。

以上只是对《虹》中汤姆·布朗文这第一代人的经历加以分析,全书中作者运用全知全能和混合视角叙述策略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劳伦斯通过运用这些方式力求摆脱传统的叙述方式的束缚,突破略显陈旧的叙述布局,开拓新的小说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成功而细致地展现出了书中情节和人物心理的不断变化,使小说生动、含蓄,富有哲理。

[1]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19.

[2]D.H.劳伦斯.虹.黑马,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兹维坦·托多罗夫.文学作品的分析[G]∥叙述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1.

Abstract:David Herbert Richards Lawrence(1885—1930)is a productive English author andThe Rainbowis his masterpiece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upon English literature.By using every and mixing narrative angles of view Lawrence showed us clearly the plot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characters'emotion inThe Rainbow.It lets the reader experience a kind of unique moder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narrative art.

Key words:The Rainbow;every angle of view;mixing angle of view

(责任编辑:刘东旭)

An Analysis on Narrative Angle of View ofThe Rainbow

GUO Jing

(Western Language College,Harbin Normal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I106.4

A

1001-7836(2010)09-0121-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9.049

2010-03-29

郭晶(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劳伦斯布朗叙述者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你好,我是布朗熊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人和自然的“神圣统一体”——论D·H·劳伦斯后期的泛神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