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拓兰联用氢化可的松抢救百草枯中毒成功2例报告
2010-08-15甘海忠
甘海忠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感染科,海南儋州 571700)
阿莫拓兰联用氢化可的松抢救百草枯中毒成功2例报告
甘海忠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感染科,海南儋州 571700)
百草枯做为一种中高效除草剂,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百草枯农药,其化学名为1,1,2二甲基24,4,2二氯二吡啶,国内商品名为克无踪、对草快,误服或自服后对人和畜有较强的毒害作用。中毒后经用常规的洗胃导泻,口服鸡蛋清、牛奶,及抗感染治疗欠佳,成功率较低。据相关报道,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其病死率仍高达95~100%。从2008年开始我们开始加用阿莫拓兰针联用氢化可的松针静脉使用同时加强支持治疗,抢救成功2例患者,取得了一定治疗经验[1][2]。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36岁,黎族,琼中上安人,2008年12月14日晚因与家人吵架后自服百草枯农药40ml,稍感上腹部不适,无腹痛呕吐,无反酸,无口腔咽部疼痛,但感轻度灼热,约3小时后被家人发觉送来医院,查体温36.10C,脉搏7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60mmHg,神志清楚,急性恐惧面容,烦躁不安,语清对答切题,皮肤粘膜无黄疸紫绀及出血点,无皮疹,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口腔粘膜稍苍白,见少许分泌物,无出血点及溃烂,双肺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无杂音,上腹部无压痛,肝脾无肿大,肠鸣音约8次/分。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生化电解质正常,血肌肝196μmol/L,尿素氮7.2mmol/L,胆碱脂酶活性正常,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血淀粉酶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尿常规无红白细胞及管型,蛋白(++)。该患者入院后经大量清水洗胃,甘露醇液口服导泻,大量补液,常规加用抗感染治疗,口服牛奶及数个新鲜鸡蛋清,同时开始静滴静用阿莫拓兰4.5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连用12天,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一次,连用5天;于病程中第3次至第6天,见患者咽部口腔粘膜灼伤明显、红肿,粘膜溃疡脱落,散在出血点,浆液样分泌物多,持续性间有血性分泌物,呈腐蚀样改变,自感咽部疼痛及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稍感气促,无喉部梗阻感。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护心率血压呼吸多在正常范围,血象复查白细胞总数较入院增高,且超过10.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考虑为继发性感染所致,治疗2周后,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及肝贤功能,血气分析正常,痊愈出院。
例2:患者,女23岁,琼中县营根镇人,黎族,因与家人发生争吵后,自服百草枯农药约60ml,被家人发觉后给予刺激咽部,呕吐部分胃内物、药物,后急送来我院,于2009年6月12日入院,当时服药已约5小时。患者体温36. 4℃,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神清、烦躁不安,哭闹,皮肤稍凉,无大汗及肌肉震颤,皮肤粘膜无黄疸及紫绀,无出血点,咽部轻度充血,口腔粘膜白红相间,扁桃体轻度肿大,双肺有湿性罗音,心脏无异常,肝脾无肿大,上腹部轻压痛,肠鸣音稍增快,约7次/分。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洗胃导泻、补液、抗感染,口服牛奶及鸡蛋清等治疗,同时开始使用阿莫拓兰4.5g,连用12天,静滴,并用氢化可的松200mg静滴,每日一次,连用5天,于病程中第3天出现口腔咽部溃疡、流涎不止,咽部胸骨后痛,吞咽疼痛,说话时亦感咽痛明显,咳血性分泌物,查体咽部充血明显、肿大,口腔粘膜红肿明显,扁桃体肿大,口腔内可见散在性多处出血点,粘膜剥脱样改变,双肺少许湿性罗音,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测正常,复查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尿蛋白(++),无明显白红细胞及管型血淀粉酶正常,血清胆碱酯酶正常,血尿素氮6.3mmol/L,血肌酐266μmol/L,经治疗于2周后,病痊愈出院。
讨论:百草枯为季胺类除草剂,为水溶性,口服20%溶液5~15ml可致死。经口服后,迅速吸收入血,以肺部肾脏浓度最度,并引起肺肾功能损害,其作用机理乃该类除草剂因单电子还原作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又被细胞中的氧分子氧化后产生超氧化阴离子和其他氧化基使其脂质细胞膜过氧化致细胞死亡,损害组织,可致严重肺水肿,肺纤维化及肾脏损害。百草枯无特效解毒药治疗,宜及早进行对症治疗。本文收治2例,经常规洗胃、保护消化道粘膜及抗感染加强支持治疗外,较早期地大量应用阿莫拓兰及氢化可的松治疗而获得痊愈。推测阿莫拓兰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使人体获得高能量,参与细胞内氧化呼吸链过程,并能激活各种酶参与三大物质代谢,因具有强还原性而具有抗氧化作用,从而保护细胞膜免受损害,避免百草枯农药损害细胞及重要器官;而氢化可的松属天然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防止产生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维持细胞膜功能及稳定细胞内溶酶体膜的作用。两者合用,抗细胞膜损害作用加强,又可减轻重要器官的纤维化等,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值得一用;但由于病例数少,有待进一步临床检验探索。
[1] 陈敏章,邵丙杨.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24-3725。
[2] 陈新连,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59-860
R28
A
1671-8275(2010)04-0143-01
责任编辑:石柏胜
2010-06-22
甘海忠(1964-),男,江苏淮安人,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内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