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皖北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开发之浅见

2010-11-16温士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皖北消费市场全省

温士杰

(阜南县统计局普查中心,安徽阜阳 236300)

加快皖北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开发之浅见

温士杰

(阜南县统计局普查中心,安徽阜阳 236300)

皖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经济发展落后,消费层次较低,但农村土地丰富,人口资源规模大,消费潜力巨大。根据对该地区农村消费特点和制约因素分析,建议通过政府提高农民即期购买力和企业主动引导农民消费两个方面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开发农村消费市场。

皖北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市场开发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消费市场也越来越繁荣,但在对经济的贡献中,“三驾马车”之一的最终消费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与2000年的65.1%相比,2008年仅为45.7%,与世界其他国家60-80%相比,相差了20-30个百分点。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面对出口大幅下滑,我国通过加大投资确保了经济繁荣,但从长期来看,依靠高速增长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加快消费市场的开发才是根本之道。从最终消费内部构成看,以2008年安徽省为例,农村居民消费仅占全部居民消费的1/3,也就是说占人口60%的农村居民仅消费了30%多的社会产品,可见,农村消费潜能巨大。本文拟就皖北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谈一点浅见。

一、皖北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现状

(一)基本情况

皖北地区主要指蚌埠、淮北、宿州、淮南、亳州和阜阳六市。2009年底,全区总人口约30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5%左右,其中乡村人口约1900多万人,行政区域面积3.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28%;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2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8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3亿元,占全省32.2%,其中县以下260.7亿元,占全区27.3%;2000-2008年,八年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1%,其中县以下年均增长7.7%。

(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状况

1.基本生活支出仍占据农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2009年,皖北地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中,吃穿住基本生活现金支出占比为64.9%,比全省平均数高4个百分点,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现金支出占比为8.6%,比全省平均数低1.3个百分点,可见皖北地区农民的消费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

2.农民的储蓄热情高,贷款消费少。2008年末,皖北地区储蓄存款余额20005.4亿元,占全省35.3%,高于存款总额占全省比重6.8个百分点,高于企业存款占全省比重14.9个百分点,这说明皖北地区大量资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相比较,农民对使用消费贷款的意愿较低,2005年以来,全省每年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重都在0.5%以下。

3.从消费结构和消费热点来看,农村消费升级变化明显。一是看的,从收音机、小彩电向电脑和大彩电,数字化转变;二是行的,从自行车、小四轮为主向摩托车、小汽车转变;三是住的,从一层土砖房、木板房向多层的砖混结构房转变;四是用的,手机家电等从少数富裕人使用向农户普遍使用转变。

二、制约皖北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收入偏低,限制了农村整体消费水平

尽管近年来皖北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由于人口多、基数低,其收入水平处于较低层次,与全省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差距在逐年拉大。

皖北地区与其他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

(二)农村基础设施差,流通网络和市场建设不健全,阻碍了农村消费

一是与生活相关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皖北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约20%左右;农村用电量3亿度,占全省的33%,比人口占比少12个百分点;村级道路等级低,大部分村在雨雪天气车辆难以通行。

二是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有线电视普及率低、网络仅集中在集镇上、手机信号弱等。

三是农村市场建设力度不够,商品零售网络不完善。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就笔者所在县来看,到2008年止,尚有40%以上的行政村因投入不足和建店指标的限制,没有新建、改造农家店。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售后服务网点缺乏,也对部分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形成阻碍。

(三)农村消费习俗和生活习惯,影响了农村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生活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广大农民仍然没有改变“小块攒钱,大块用钱”的习惯。一是人情礼份上,比礼金,如今除传统婚丧嫁聚外,还新增了“燎锅底”、考学、当兵、生孩子,甚至小孩剃头等名目,并且亲戚朋友之间相互攀比礼金的多少;二是儿女婚事上,讲排场,彩礼用礼金逐渐替代金银饰物,成为农村女孩实用主义的象征,于是“六六顺”、“八八发”、“万里挑一”等名词在农村广泛兴起,彩礼成为名副其实的“财”礼。

(四)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加大了农民的支出预期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与外界信息交流也日益频繁,特别是从有无学历在打工中收入的差距上,使许多农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受城乡教育不公平,中、高等学校收费的提高等因素影响,农民培养子女的费用也成倍增长。因此,对于广大经济并不富裕的农民而言,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增大了支出预期,制约了即期消费。

三、关于加快皖北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开发的建议

笔者认为对于农村市场的开发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即政策和市场,前者的主体是政府,后者的主体是企业。

(一)政府应当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即期购买力

消费的前提是居民拥有充足的购买力,农村购买力的提高需要政策的引导和保障,尤其在将潜在购买力转为即期购买力的过程中。针对皖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1.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收入是制约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农村消费市场要扩大就必须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皖北地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2008年占农民纯收入的48.4%)和农业生产收入。一要加快劳务经济升级,通过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使其在外出务工时可以“选择”工厂,以改变以前被“工厂”选择的地位。二要发挥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皖北地区常用耕地占全省50%),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地方政府在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积极扶持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将土地流转作为皖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来对待,要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农村劳动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要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收入。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提高消费意愿与信心,进而刺激消费的重要助力。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比例(截止2008年底,全省参保人数仅153万人,参保率不到4%,自2005年以来,全省每年仅新增2万人)。二要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扩大受益面和提高报销比例的同时,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防止各种不道德的医疗行为发生,切实消除农民对医疗费用的疑虑。三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增加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尤其对于贫困线(也应当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下的人口要应保尽保。四要将土地流转后的无地农民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并研究对从事危险作业的务工人员建立意外伤害保险投保制度。

3.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市场繁荣。消费环境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赖以存在的外部条件,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与消费环境密切相关。一要继续增加对农村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部分产品的使用创造必要的基本条件,或者降低使用费用。二要强化农村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杜绝充斥于农村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如假药、假种子、毒奶粉、劣质家电等),使农民消费时安心。三要健全农村流通网络,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和商品价格。四要引导农民文明消费,提高消费质量和生活水平。

4.加快信用制度建设,扩大信贷消费规模。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 GDP为1000美元时,消费信贷规模占GDP的1%左右。目前,皖北地区基本处于这一阶段,经过大致测算,皖北农村应该有100多亿的消费信贷规模,但在支持消费各环节中,缺少相关的农村消费信贷的政策,尤其是综合性消费信贷制度,致使这部分消费潜能未被施放。因此,地方政府应通过深入研究,在不违背国家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做出开拓性决策,在农村建立起包括抵押贷款、小额担保、信用卡、商业信用等信用形式的消费方式,引导农民消费方式的升级。

(二)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开发农村市场

通过政府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固然行之有效,但作为市场的主角——企业也要主动去开拓市场。对于皖北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开发策略可以包括:

1.低价策略。总体上来看,农村消费仍以价格作为购买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当然,低价格并不意味着低品质,而是要求在产品设计上更注重方便、实用、耐用,在不必需的功能和时尚性等方面进行弱化。

2.区别性策略。企业应根据其产品在农村市场上的季节、地域等特点合理安排生产、销售和广告促销。如在春节期间,外出农民工大量返乡,筹办婚礼等“大事”相对集中,耐用消费品往往在此时被请进农家,而农机产品则在春播午收时购买居多;“两淮一蚌”经济基础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要比其他地区好的多,企业则应当向各细分市场投放适当的产品。

3.信用销售策略。在皖北地区,赊欠在农村市场上存在比较普遍,比如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固定与某个商家约定,一年中均从该商家赊欠,等年终务工人员回家后统一结算。因此,作为生产厂家,对于一些生产、使用周期长的耐用消费品,在信用环境建设比较好的地方,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赊销给农民,这对促进农村市场的快速发育将很有帮助。

[1] 张明俊.推进沿淮及皖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安徽省情省力,2006(2):22-25.

[2] 李亚娟.再议启动农村居民消费[J].改革与战略, 2010(2):93-95.

F713.52

A

1671-8275(2010)04-0032-02

2010-05-10

温士杰(1975-),男,安徽阜南人,阜南县统计局普查中心统计师。

责任编辑:何玉付

猜你喜欢

皖北消费市场全省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
宏观经济形势与文化消费市场
NECOO立强珠宝时尚DIY系列引爆年轻群体消费市场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