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高等体育院校开设奥林匹克必修课程的研究

2010-08-15孙驰刘志刚王昊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奥林匹克运动体育院校

孙驰 刘志刚 王昊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吉林省高等体育院校开设奥林匹克必修课程的研究

孙驰 刘志刚 王昊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的奥林匹克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随机访谈,发现未来的体育教师们对奥林匹克有着无比的热情,但普遍缺乏奥林匹克知识和文化底蕴。因此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应该从具体的应用实际出发,使奥林匹克精神与我国体育院校的课程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奥林匹克的教育目标。

体育院校;奥林匹克;必修课程

1.前言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而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此时的体育素质不仅仅是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它还包括丰富体育文化素质、发扬体育人文精神等方面。体育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每年为全国各个地区输送专业人才,她的特殊地位和大学生的特殊作用表明,在体育院校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对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人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体育院校设置奥林匹克必修课程是必要的,其目的就是要让新一代的体育教师学会运用并充分发挥奥林匹克强大的教育功能,培育下一代,培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体育素质,进而更好地传播奥林匹克知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本文以吉林省惟一一所专业高等体育院校,吉林体育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和访谈法,通过对数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吉林体育学院的学生进行随借访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现阶段奥林匹克文化必修课程的开展情况。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现阶段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的奥林匹克课程多为选修课,必修课十分稀少;而且开设选修课程的院校多集中在师范类,在专业的体育院校中只有个别专业开设;多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此课程,本科阶段则少之又少。纵观我国各大高等体育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开设与奥林匹克知识有关的必修课程比率相当低。通过互联网,对我国各大体育专业院校的本科招生简章调查发现,首都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是惟一开设奥林匹克运动课程的高等体育院校,并将其制定为主要课程。其他高等体育院校在本科的专业设置中均无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必修课程。笔者认为这是极不合理的现象,奥林匹克运动课程是所有体育人所必修的课程,拥有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知识是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吉林体育学院这样的高等体育院校开设奥林匹克必修课程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3.2 吉林省高等体育院校奥林匹克必修课程的开展情况。为了避免网络调查中可能存在的信息缺失或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本文针对吉林省惟一一所高等体育院校——吉林体育学院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吉林体育学院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吉林体育学院的本科专业包括: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防卫体育方向),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在吉林体育学院的本科教学中只有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系(社会体育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了有关奥林匹克的选修课程。

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增加奥林匹克必修课的比重。早在1908年,顾拜旦在英国政府举行的宴会上曾说过:“体育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主导部分是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和主导,承担着传递文化知识的重任。”经过调查不难发现,在培养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十分缺少奥林匹克必修课程。而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是我国奥林匹克运动的直接传播者,因为大多的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毕业生都将在各个地区的学校中任教。他们接受了专业的体育教育,拥有丰富的体育知识,是将来体育的传播者,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在体育院校本科教学中开设奥林匹克必修课程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尤其是在“未来体育教师的摇篮”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开设奥林匹克必修课程是必须的。

奥林匹克运动从古代到现代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它早已经深深地印在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心中。然而对更加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体育大学生来说,奥林匹克知识不仅仅是兴趣的使然,更是未来职业的需要。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奥林匹克的常识问题有良好的了解,这说明体育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关注相当高。但是当涉及奥林匹克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奥林匹克的文化、精神等深层次的问题时,则有半数以上学生回答不上来,更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区别,以及奥林匹克精神等本质问题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同时调查还显示,吉林体育学院绝大部分的体育大学生愿意进一步了解奥林匹克知识,并希望将奥林匹克必修课程引入课堂,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奥运匹克的内涵,从更深层次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为将来的教师生涯打好坚实基础。

3.3 吉林省高等体育院校学生获取奥林匹克知识的途径。通过实地对吉林体育学院学生的访谈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的奥林匹克知识大多是从电视、杂志、报刊中获得的,而通过系统的课程接受奥林匹克知识则非常欠缺。这就造成学生掌握的奥林匹克知识十分零散、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也不够清晰。

在传播奥林匹克的途径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圣人孔子就提出“言传身教”,他十分重视运用交流、讨论、整理、记录的方式教育学生,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课堂教学”形式。现代许多外国学者也开始从中国先贤孔子那里寻找文化传承的真理。因此在传承奥林匹克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课堂教学。另外,针对学生掌握的奥林匹克知识不系统、不完整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课堂教学能够将内容系统、完整的奥林匹克知识有条理的传授给学生。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没有足够奥林匹克知识的储备,就不能对喜爱奥运的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而吉林体育学院这样的高等体育院校正是未来体育教师的摇篮,这些“未来教师”自身奥林匹克知识的系统性、丰富性,将直接影响将来学生奥林匹克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高等体育院校中急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未来的体育教师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以拓宽其知识面,更好地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林匹克知识。

当然,在当今这个媒体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也能够从电视、杂志、及报刊中获得奥林匹克知识,因此媒体传播对奥林匹克知识的普及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结论

4.1 现阶段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的奥林匹克课程多为选修课,并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较多,本科阶段很少。而奥林匹克运动课程应该是所有体育人所必修的课程,拥有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知识则是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条件。因此在体育专业院开设奥林匹克必修课程势在必行。

4.2 在吉林体育学院众多专业中只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系(社会体育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了有关奥林匹克的选修课程,其他专业均无可设奥林匹克相关课程。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体育院校,开设奥林匹克必修课程是实在必行的。

4.3 学生多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中获得奥林匹克知识,其知识十分零散、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体育专业院校急需开设奥林匹克必修课程,对未来的体育教师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拓宽知识面,使其更好地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林匹克知识。

[1]杨彩云.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青少年奥林匹克知识教育的意义[J].四川体育科学,2004(3).

[2]熊斗寅.顾拜旦的故事(七)[J].中国学校体育,2006(7).

[3]李雷.对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途径[J].教育评论,2005(3).

[4]张九洲.课堂教学的传播要素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12).

孙驰(1984-),女,河南平顶山人,吉林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刘志刚(1979-),男,吉林桦甸人,中国空军航空大学教师,吉林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王昊(1983-),男,河南南阳人,吉林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010-05-19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奥林匹克运动体育院校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高中必修课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分析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