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

2010-08-15吴永章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内容教材

吴永章

(福建省云霄竹塔中学 福建云霄 363300)

再谈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

吴永章

(福建省云霄竹塔中学 福建云霄 363300)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体育教学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观点、新要求。只要广大体育工作者吃透新课程的精神与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致力于教材教法的改革,定能提高教学水平。

“健康第一”;新课程;新型师生关系;教材改造与教法改革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新课程体育教学要求我们应以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教学重点,积极地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成长。(如在7-9年级体育教材中提出的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激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是一线体育工作者一项重要又迫切的任务,以下就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一线体育教师要吃透新课程的精神与要求

常言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认为:教师就算有一桶水,不会倒给学生,学生也就无法装满一碗水。比如说:水倒急了,就会水花四溅;水倒缓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也倒不了多少水.把握好时间和流量,让学生装满一碗水,就要看教师的艺术了。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单纯注重知识,智力,体力的局限,要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感情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要围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来进行;教学目标要确定为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注意个性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变机械被动为创新主动学习;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创新。在如何发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探究和实践。

二、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现代社会,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要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关注他们的知识形成与发展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建立起主导与服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有“平等友善”的情感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教学认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平等的。这种平等容易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振”,心理“共鸣”,达到最佳心境交流和信息传递,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挥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既是教学过程的导演,同时又是练习中的一员,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或其他不良表现要耐心指导,注意言语要把握分寸,严禁粗暴的教学手段,避免伤害学生。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四、加强对教材改造和教法改革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A、教材的改造和选择。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中尽量多的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如:发展耐力素质我们采用了定时跑、定距跑、折返跑、跳绳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可采用快速跑、接力跑等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可采用实心球、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俯卧撑、立卧撑等;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可采用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的精神可采用篮球比赛和接力比赛等。2.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初中大部分男生都喜欢篮球,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而女生可安排健身操、跳绳、跳皮筋等项目。3.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例如:过去的接力跑教学是在固定的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开始练习时学生兴趣很高,但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觉得没意思,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变换练习的形式,如:圆形接力、叫号接力,延长或缩短接力区,用书包、实心球物品代替接力棒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4.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我们将竹竿舞、跳绳、沙包、毽球引入了课堂,形成学校的校本教材,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会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B、对教法的改革和选择,科学运用。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2.探究式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接力跑的起动时机、传接棒技术、垒球游戏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障碍跑的起跨距离等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篮球教学中,可采用先让学生玩,在学生玩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技术战术的缺乏,教师在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3.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同学都有进步。例如:耐久跑教学时,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组,在练习距离、强度、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较大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认真吃透新课程的精神与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致力于教材及教法的改革,定能激活学生体育锻炼的激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吴永章,云霄竹塔中学体育教研主任,竹塔中学副校长,从事农村体育教学工作。

2010-06-16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